王天雄
,
丁成义
,
吕学伟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50208
在高澳矿配比下,研究了烧结原料理论液相量对烧结行为及烧结矿质量指标的影响.对烧结原料中的5种铁矿粉进行微型烧结实验.结果表明:铁矿粉液相生成能力与原料中 FeO、SiO2、CaO、MgO、Al2 O3含量密切相关.随烧结理论液相量增多,成品烧结矿成本增加,烧结杯利用系数和烧结矿转鼓指数均相应提高.在烧结生产中,理论液相的质量分数不宜控制在10.40%~12.22%范围内.低于此范围,在原料成本较低情况下可以得到强度适宜的烧结矿;高于此范围,虽然原料成本增多,但烧结矿强度指标会明显改善,对后续的高炉生产有益.
关键词:
理论液相量
,
烧结行为
,
澳矿
,
成本
闫冬雪
,
戢觅之
,
王柯
,
傅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熔融挤出-冷拉伸-微注成型”方法成功制备了可降解型高分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乳酸(PLA)的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其中PBS为基体连续相而PLA为微纤增强相;并从组分黏度比、组分含量比以及拉伸形变比三方面分析讨论了微纤化结构的形成条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可降解型高分子原料的黏度比并不在最适宜成纤的范围内,但提高拉伸比以及高的PLA含量都可以增加PLA微纤的数量和长径比.研究发现PLA相部分形成微纤化结构后,由于自身力学性能的提高并且增加了两相间的界面作用,对PBS/PLA复合材料体系有显著增强作用.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分别比纯PBS提高了55%和140%,优于文献报道的几种天然纤维对PBS的增强效果.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
聚乳酸
,
原位成纤
,
黏度比
,
拉伸强度
彭南海
,
邵拥军
,
刘忠法
,
汪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山西繁峙县义兴寨金矿田位于晋东北地区NW向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中.以义兴寨、辛庄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分析本区关键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其演化,进而开展矿田成矿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构造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规模较大的NW向区域性张性大断裂为本区的控岩、导矿及配矿构造,次级NNW向压-张扭性断裂裂隙为容矿构造,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构造是成矿最重要的控制因素.S、Pb、H、O同位素组成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活动为本区提供了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宏观地质特征表明,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引起CO2、H2S等的逸失,含金络合物稳定性遭受破坏,导致Au的大规模沉淀,流体的沸腾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义兴寨金矿田
,
关键控矿因素
,
成矿物质
,
成矿流体
,
演化
,
成矿机理
谢建丽
,
邓佳杰
,
胡家元
材料保护
十八胺(ODA)高温成膜特性可为燃气机组停机保养过程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压釜模拟350-560℃水汽环境,对燃气机组管材受热面ODA成膜进行研究,探讨了各条件对成膜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DA最佳成膜条件:80mg/L ODA,温度480℃,pH值9.5,恒温时间2h;560℃时形成的膜层也具有很好的保护性,表明不降温加入ODA进行停机保养也是可行的;所成膜为含ODA的氧化铁层,ODA中N与Fe发生化学吸附形成保护膜。
关键词:
十八胺(ODA)
,
成膜特性
,
成膜形态
,
耐蚀性
徐飞海
,
王士斌
,
黄晓楠
,
翁连进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6.06.003
以静电法通过高压成型装置制备了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重点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凝胶化时间、成膜前冲洗液的种类、几丁聚糖溶液的pH值对微囊形态与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甘露醇及直接成膜相比,成膜前采用蒸馏水冲洗胶珠制备出的微囊大小均匀、表面光洁、球形度好;几丁聚糖溶液pH值对微囊形态,甚至膜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应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取适当的pH值,初步探讨了微囊的控制释放性能.
关键词:
微胶囊
,
几丁聚糖
,
海藻酸钠
,
形态
郑洪岩
,
杨骏
,
朱玉雷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4.004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常压下铜铬系催化剂对1,4-丁二醇气相脱氢制γ-丁内酯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Ca、Ba助剂的Cu-Cr催化剂在180~200 ℃,液时空速0.3~0.7 h-1,氢醇摩尔比15~30的条件下,1,4-丁二醇转化率≥99.9%,γ-丁内酯产率≥96%. 通过XRD和TG/DTG表征发现,Cu0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Cr的存在促进了Cu的高度分散,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 助剂Ca和Ba的加入,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提高了γ-丁内酯的产率.
关键词:
丁二醇
,
气相脱氢
,
γ-丁内酯
,
Cu-Cr催化剂
殷耀兵
,
李国强
,
管文超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7.08.006
成膜助剂的水溶性、相对挥发速度影响其在涂膜干燥过程中的挥发.热失质量和激光粒度分析发现,成膜助剂挥发过程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成膜助剂一方面挥发,另一方面因浓度提高而向聚合物粒子内部渗透,油溶性成膜助剂挥发速度比较快;在第二阶段,成膜助剂的挥发受到成膜助剂分子由聚合物内部向外扩散的控制,油溶性成膜助剂挥发速度比较慢.由于成膜助剂水溶性的这种差异,导致油溶性成膜助剂容易出现缩边现象.这对于成膜助剂的选用和减量增效,以及提高成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成膜助剂
,
水溶性
,
挥发
,
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