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群
,
李建波
,
丁昆仑
,
何留民
,
郭益群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8.005
在超临界CO2中以活性碳为模板由正硅酸乙酯(TEOS)前体涂层焙烧法制备多孔SiO2材料. 结构分析表明,超临界涂层法制备的多孔SiO2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达到1 147 m2/g、1.4 cm3/g和2.20 nm,优于常规液相浸渍涂层法. 并研究了活性碳含水量、超临界涂层的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涂层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较好的涂层条件.
关键词:
超临界CO2
,
活性碳
,
模板
,
涂层
,
多孔二氧化硅
匡文龙
,
刘继顺
,
朱自强
,
刘石华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2.11.001
库斯拉甫金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西昆仑造山带与塔里木板块交接部位的晚古生代奥依塔格-库尔良裂陷槽的北段,属于西昆仑地区库斯拉甫-他龙成矿带的一部分.笔者通过详实的野外考察和综合室内测试、岩矿鉴定等研究资料分析,认为该区中泥盆世开始拉张形成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是金的原始矿源层,深部隐伏岩体的活动为区内金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成矿物质运移所需的热源,韧性剪切带是区内沟通深部含金热液上升的主要通道.因此,在库斯拉甫地区,应注重寻找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关键词:
西昆仑
,
矿源层
,
韧性剪切带
,
库斯拉甫金矿
张延林
,
韩玉
,
张培青
,
田承盛
,
陈建林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09.003
五龙沟金矿床是东昆仑造山带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矿区内发育3条韧脆性剪切带,其中萤石沟—红旗沟韧脆性剪切带控制着Ⅺ号金矿化带.Ⅺ号金矿化带内矿体沿脆性断裂及其间的节(劈)理带分布,空间上分段集中,局部富集,沿倾向和走向有侧列再现和尖灭再现的群聚规律.矿体主要赋存于斜长花岗岩中,金主要赋存在硫化物中.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并且在空间上有强弱分带的特征.通过对Ⅺ号金矿化带赋矿规律的分析研究和总结,为扩大该矿化带内金矿体规模、推动其他矿化带金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Ⅺ号金矿化带
,
成矿规律
,
找矿前景
,
五龙沟金矿床
郑洪岩
,
杨骏
,
朱玉雷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4.004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常压下铜铬系催化剂对1,4-丁二醇气相脱氢制γ-丁内酯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Ca、Ba助剂的Cu-Cr催化剂在180~200 ℃,液时空速0.3~0.7 h-1,氢醇摩尔比15~30的条件下,1,4-丁二醇转化率≥99.9%,γ-丁内酯产率≥96%. 通过XRD和TG/DTG表征发现,Cu0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Cr的存在促进了Cu的高度分散,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 助剂Ca和Ba的加入,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提高了γ-丁内酯的产率.
关键词:
丁二醇
,
气相脱氢
,
γ-丁内酯
,
Cu-Cr催化剂
李瑞
,
何雅玲
,
楚攀
,
雷勇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换热器管道的内壁面上布置丁胞可以有效地增强管道内的传热.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对含丁胞的圆形截面管道内的定常不可压缩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本文采用RNG k-ε方程模型作为湍流计算模型和SIMPLE算法求解管道的流动传热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丁胞的大小、深度、排列密度等几何结构均对管道的换热效果有一定影响.在较低雷诺数下,含较小丁胞的管道换热效果好于含较大丁胞的管道;在较高雷诺数下,含较大丁胞的管道换热效果好干含较小丁胞的管道.
关键词:
丁胞
,
强化换热
,
湍流计算
,
数值模拟
黄毅萍
,
陈广美
,
王嵩
,
李宏武
,
马德柱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4.018
用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国产的和拜耳公司生产的2种溶聚丁苯的组成及其链化学结构. 结果表明,这2种溶聚丁苯具有十分相近的共聚物组成(其中苯乙烯单元的摩尔分数均约为14.0%). 国产溶聚丁苯中反式1,4-丁二烯含量较高(trans-1,4摩尔分数为49.7%),而拜耳公司的溶聚丁苯具有很高的顺式1,4结构含量(摩尔分数为49.4%),形成了顺式1,4-丁二烯嵌段,并且乙烯基含量也明显少于国产丁苯胶. 这种结构导致拜耳丁苯胶具有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与天然橡胶有很好的相容性.
关键词:
溶聚丁苯
,
链化学结构
,
相容性
周永璋
,
丁毅
,
陈步荣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3.04.017
研究了丁二酰亚胺无氰镀银工艺中各组分含量的变化,对银镀层在附着力、光亮度等方面性能的影响,找出各自的最佳配比;通过改变阴极电流密度、pH值考察对银镀层质量的影响,找出最佳工艺条件,得到适宜的丁二酰亚胺无氰镀银工艺.
关键词:
丁二酰亚胺
,
无氰镀银
,
外观
,
结合力
,
电沉积速度
,
阴极电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