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95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温度对管线钢H2S/CO2腐蚀行为的影响

杨建炜 , 章军 , 曹建平 , 陈晨 , 张雷 , , 路民旭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1.01.019

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高含硫气田H2S/CO2共存环境,在流动溶液介质中进行腐蚀实验,辅以SEM和XRD,探讨了温度对API-X60管线钢H2S/CO2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X60钢的腐蚀速率先升高后降低,腐蚀形态由局部腐蚀趋于全面腐蚀,高温区有点蚀倾向.低温区形成的腐蚀产物以马基诺矿型晶体(FeS1-X)和FeS单硫化物为主,随温度升高腐蚀产物以层片状马基诺矿型晶体为主,并出现少量磁黄铁矿型(Fe1-XS)晶体;高温区则以磁黄铁矿型晶体为主.低温区腐蚀产物附着力差导致其覆盖率降低,膜层脱落处的阳极反应速率由于膜层覆盖处的阴极效应而加快,使点蚀迅速发展.

关键词: X60 , H2S/CO2腐蚀 , 温度 , 点蚀

磷酸三酯醋酸纤维富集氢醌滴定法测定氰化液中的

班俊生 , 郑晓钟 , 任金鑫 , 邓声柏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8.06.015

氰化液经王水处理后,在一定酸度下,用磷酸三酯醋酸纤维富集,以氢醌滴定法进行测定,的吸附率高达98.5%以上,吸附容量为13mg/g磷酸三酯醋酸纤维.该方法测定金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7%,可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关键词: 磷酸三酯(TBP) , , 吸附 , 富集 , 氰化液 , 容量法

差对矢量偏振贝塞耳-高斯光束聚焦场的影响

赵肇雄 , 刘勇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9.06.001

利用Richarda-Wolf矢量衍射积分公式,获得矢量偏振贝塞耳-高斯光束经具有初级差的高数值孔径系统聚焦后的三维光场复振幅函数,模拟了不同差系数下聚焦光场的纵向分布,以及焦平面和光轴上的光强.研究表明,初级差的存在导致矢量偏振贝塞耳-高斯光束的会聚光场发生偏移和变形,焦平面光强的分布和光轴上的光强峰值都受初级差和入射光偏振态的共同影响,偏振态和初级差不影响聚焦光场在光轴上的对称分布.

关键词: 物理光学 , 贝塞耳-高斯光束 , Richards-Wolf矢量衍射积分 , 径向偏振 , 方位角偏振 ,

Dawson 型磷钨酸铝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绿色合成尼泊酯?

曹小华 , 严平 , 徐常龙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22.027

采用复分解法制备出 Dawson 型磷钨酸铝(A1 H 3 P2 W18 O 62?n H 2 O)催化剂,通过 FT-IR、SEM、EDS、Py-IR 和 NH 3-TPD 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首次用于催化合成尼泊酯.Py-IR 表征结果显示,A1 H 3 P2 W18 O 62?n H 2 O 同时具有 Br?nsted 酸中心和 Lewis酸中心.NH 3-TPD 测试结果表明 A1 H 3 P2 W18 O 62?n H 2 O 同时具有弱酸、强酸和超强酸中心,且以强酸中心为主.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尼泊酯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4.9%(基于反应物质量),n (正丁醇)与 n (对羟基苯甲酸)=3∶1,反应时间3.0 h,反应温度120℃.在此条件下,尼泊酯收率可达93.2%.与单纯 Dawson 型磷钨酸或浓硫酸催化效果相比,尼泊酯收率得到提高.A1 H 3 P2 W18 O 62?n H 2 O 易于回收和重复使用,当重复使用5次后,尼泊酯收率仍为73.1%.

关键词: 磷钨酸铝 , Dawson 型 , 催化剂 , 酸中心 , 尼泊

氨酯级乙酸

张卓杰 , 吴锡深 , 林雪南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4.06.018

介绍了乙酸酯的用途,阐述了用于溶剂型聚氨酯材料的乙酸酯的特殊性要求,通过采用新型的酯化合成方法和分离提纯后处理工艺,得到具有实用价值的高于美国ASTM标准的氨酯级乙酸酯.

关键词: 乙酸 , 异氰酸酯当量 , 氨酯级 , 标准 , 甲苯二异氰酸酯

酰壳聚糖树枝网络交联膜的制备及其固定酶的应用

朱爱萍 , 王刚 , 成大明 , 沈健

功能材料

通过酰壳聚糖与丙烯酰氧基丙基二甲氧基硅烷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含有甲氧硅烷基(Methoxysilyl-)的酰壳聚糖(MoS-butyrylchitosan),Mos基团通过水解缩合成树枝网络膜(DBCSF).SEM测定表明,该膜具有微孔结构.当酰壳聚糖树枝网络膜固定辣根过氧化酶(HRP)修饰电极表面,采用示差脉冲极谱(DPV)方法对过氧化氢进行监测,测量限度可达到2×10-10mol/L,传感器4℃储存2个月以后酶的活性可保持75%.

关键词: 酰壳聚糖 , 树枝网络 , 交联 , 生物传感器 , 辣根过氧化酶

从氰渣中回收的浮选试验研究

何廷树 , 张丰 , 谢建宏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07.010

某金矿堆存的氰渣品位为3~5 g/t,有极高再回收价值,进行了从氰渣中浮选回收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氰渣中部分金赋存于氧化矿物中,且硫化矿氧化严重,单独使用硫化矿类捕收剂,回收率低,采用新型氧化矿捕收剂XJD-10与黄药配合使用则能显著提高的浮选指标.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95 %,用硫酸铜做活化剂,两种捕收剂复合使用,经一次粗选、两次精选、四次扫选浮选流程闭路试验,可获得品位为104.69 g/t精矿,回收率为84.13 %.

关键词: 氰渣 , , 浮选 , 回收率

1,4-二醇常压气相脱氢制γ-内酯

郑洪岩 , 杨骏 , 朱玉雷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4.004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常压下铜铬系催化剂对1,4-二醇气相脱氢制γ-内酯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Ca、Ba助剂的Cu-Cr催化剂在180~200 ℃,液时空速0.3~0.7 h-1,氢醇摩尔比15~30的条件下,1,4-二醇转化率≥99.9%,γ-内酯产率≥96%. 通过XRD和TG/DTG表征发现,Cu0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Cr的存在促进了Cu的高度分散,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 助剂Ca和Ba的加入,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提高了γ-内酯的产率.

关键词: 二醇 , 气相脱氢 , γ-内酯 , Cu-Cr催化剂

的分离富集

冯月斌 , 张锦柱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3.07.014

综述了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主要包括各种吸附和萃取方法.采用活性炭和泡沫塑料(简称泡塑)吸附分离是传统的分离富集法,有负载活性炭和有负载泡塑可以提高富集的能力.近些年,离子交换树脂和离子交换纤维素在分离富集的应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萃取法除了使用传统的MIBK作为萃取剂,又见报道硫醚、亚砜、醇类等作为萃取剂的各种萃取体系.文中引用参考文献107篇.

关键词: , 分离富集 , 吸附 , 萃取

溶剂萃取分离碱性氰化液中的

余建民 , 李奇伟 , 陈景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1.12.006

研究了酰胺、仲胺、胍、季铵盐、TBP 5种萃取体系对碱性氰化液中的萃取分离,考察了平衡时间、水相pH值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测定了的饱和容量,考察了5种萃取体系对银、铁、铜、镍氰配合物的萃取. 结果表明,5种体系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分离的能力大小次序为:三烷基甲基氯化铵(N263)>三烷基胍(Lix7825)>多烷基支链仲胺(7203)>二-(甲基庚基)乙酰胺(N503)>磷酸三酯(TBP). 这亦与萃取剂的碱性强弱次序相吻合. 萃取Au(CN)-2的选择性及饱和容量次序则与之相反. 合成料液单级萃取及精矿氰化浸出液三级连续萃取实验证明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 氰化亚 , 碱性氰化液 , 萃取分离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9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