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695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极间距对6061铝合金微弧氧化的影响

, 蒋百灵 , 施文彦 , 李洪涛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10.002

目的 通过改变极间距来控制膜层在试样表面的局部生长.方法 通过改变阴极面积来营造均匀与非均匀的电场环境.分别进行微弧氧化试验,根据时间-电压曲线、弧光放电现象、膜层厚度分布等,分析了非均匀电场环境下,极间距对6061铝合金微弧诱发和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 非均匀场强下,极间距从2mm增大到50 mm时,终止电压先从550 V降低到450 V,随后又逐渐上升到650 V;微孤诱发时间从10s增加到310s后,又减小到90 s;中心区域膜层厚度从7.5 μm减小到1.5 μm,后又增加到4μm,边缘区域的厚度则从0μm缓慢增加到4μm.微弧氧化在较小极间距的情况下,极间距的增大会降低反应速率和提高膜层的均匀性.结论 极间距的变化会对膜层的生长速率、膜层厚度以及膜层的形貌特征产生很大影响.通过调整合适的极间距可以控制膜层的生长区域,实现膜层的局部优先生长.

关键词: 铝合金 , 微弧氧化 , 非均匀电场 , 极间距 , 电压 , 机理分析

涂层材料及应用

朱佳 , 冀晓鹃 , 揭晓武 , 史明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08.04.019

介绍了封涂层的特点、测试方法、分类以及国内外可磨耗和耐磨封涂层的应用情况,对部分封涂层材料的发展过程及涂层的特殊制备工艺进行了阐述.评述了封涂层的研究现状及在航空工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涂层 , 可磨耗 , 耐磨

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用化材料和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刘宇艳 , 孟秋影 , 谭惠丰 , 杜星文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02.018

化技术和化材料是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的一项合材料;热塑性(和轻度交联热固性)复合材料;铝/聚合物层合板.本文介绍了这几种材料的典型化技术,分别介绍了化体系的特点、研究现状以及该化技术相应的优势与局限性.

关键词: 空间充气展开结构 , 化材料 , 化技术

NiCrAlYSi/h-BN高温可磨耗封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运广涛 , 李其连 , 程旭东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2.016

目的:加入h-BN和团聚聚苯酯分别作为固体润滑剂和造孔剂,以提高NiCrAlYSi基封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方法采用真空熔炼雾化造粒和料浆喷雾造粒技术制备NiCrAlYSi/h-BN聚苯酯复合粉体,再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高温可磨耗封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能谱仪( EDS)、CSM摩擦磨损试验机和三维轮廓仪等手段,研究NiCrAlYSi/h-BN封涂层显微结构、元素组成以及室温和800℃下的摩擦磨损性能,探究涂层在室温和800℃下的磨损机理。结果等离子喷涂NiCrAlYSi/h-BN封涂层组织比较均匀,涂层结合强度可达15 MPa,孔隙率约为32%。室温下封涂层与DD6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球间的平均摩擦因数0.897,涂层磨损体积为2.09×108μm3;800℃高温下平均摩擦因数0.425,涂层磨损体积为3.22×108μm3;封涂层800℃下有良好的可磨耗性,相应对偶件的磨损较轻;高温下,封涂层金属基相软化、h-BN的润滑作用和部分金属基相高温下生成自润滑性氧化物,是摩擦因数降低和对偶件磨损较轻的主要原因。 NiCrAlYSi/h-BN封涂层室温的主要磨损机理涂抹、磨粒磨损和轻微氧化,高温下的主要磨损机理切削、塑性变形、氧化和粘着磨损。结论等离子喷涂NiCrAlYSi/h-BN高温封涂层在高温下的可磨耗性能较好。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 NiCrAlYSi/h-BN封涂层 , 组织形貌 , 可磨耗性能 , 磨损机理

NiAl/AlBN封涂层的电偶腐蚀行为

孙杰 , 石超 , 赵丹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5.11.008

采用空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了NiAl/AlBN封涂层.研究了NiAl/AlBN涂层在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电偶腐蚀行为.结合极化曲线、开路电位和微观形貌(SEM)观察,对封涂层的腐蚀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出的平均电偶电流密度,评价了NiAl/AlBN封涂层的电偶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AlBN涂层的腐蚀电位较NiAl涂层低,两者相差约70mV,电偶腐蚀过程中,腐蚀电位较低的AlBN涂层作为电偶对的阳极发生腐蚀,NiAl涂层作为阴极得到保护.NiAl/AlBN涂层的电偶电流密度3.5331μA/cm2.电偶腐蚀后,电偶对的阳极、阴极的自腐蚀电位均降低了,阳极电位从-808mV负移到-883mV,阴极电位从-740mV负移到一800mV;电偶电位-814mV.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AlBN涂层的防护性能逐渐减弱.

关键词: AlBN封涂层 , NiAl封涂层 , 电偶腐蚀

纳米Y-PSZ基材料高温封涂层的研制

高忠宝 , 程旭东 , 王鸣 , 张子军 , 邓飞飞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8.04.012

前期探讨高温环境使用的封涂层.研制出可磨耗封涂层材料,以纳米Y PSZ基相材料,添加定量的高温软相和造孔组分,获得一种添加相分布均匀,组织细小松软的团聚型封涂层材料粉末.并成功采用APS在试验基体上制备出≥1 0mm厚的涂层.对涂层组织、表面洛氏硬度、附着强度进行检测,并初步讨论相关性能.结果表明,研制的涂层硬度保持在HR45Y 30~55,并且孔隙率控制在30% 的涂层具有适宜的结合强度和硬度,能够满足使用时的硬度和结合强度要求.

关键词: 可磨耗封涂层 , 等离子喷涂 , 高温

整级透平中转静轮缘封问题研究PartⅠ:封与入侵

吴康 , 任静 , 蒋洪德 ,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通过构建由一级动静叶组成的外流影响下的轮缘密封问题的实验和数值模型,针对燃气轮机透平转静轮盘间隙的封与入侵问题开展了研究.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关注燃气入侵的主要影响因素,入侵气体在腔室内部的分布规律和最小封流量.结果表明:静叶尾缘的压力分布是造成燃气入侵的主要原因,即在主流的压力大于密封腔室内压力的区域会出现燃气侵入腔室,造成局部温度过高;主流压力小于腔室内部的压力区域,密封气体能够较好的封转静间隙.入侵气体和封气体的掺混主要发生在腔内高半径处并在高速旋转的动盘引发的夹带作用下深入腔室内部低半径处.因此在轮缘密封的结构设计中需要全面的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整级透平 , 转静轮缘 , 与入侵 , 动盘夹带效应

整级透平中转静轮缘封问题研究Part Ⅱ:不同封结构的特性

吴康 , 任静 , 蒋洪德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通过构建由一级动静叶组成的外流影响下的轮缘密封问题的实验和数值模型,针对燃气轮机透平转静轮盘间隙的封与入侵问题开展了研究.其中第二部分主要关注不同封结构的特性.结果表明:复杂的封结构能够避免主流和腔室内部气体的直接接触,增大主流入侵的沿程阻力和削弱主流的切向速度分量的影响.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径向封所需要的最小密封流量相较于轴向封能够减少50%以上.

关键词: 转静轮缘 , 轴向封 , 径向封 , 双封结构

腔几何特征对涡轮性能的影响

贾惟 , 刘火星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涡轮转静叶片排之间喷入冷气可以阻止高温燃气进入盘腔,但是冷气与主流的掺混损失对涡轮气动性能不利.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转静叶片排之间封腔轴向位置和轴向间隙的变化对涡轮性能和端区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封出流与主流的剪切作用形成了诱导涡,诱导涡随后发展成为通道涡并占据了端区二次流的主导地位.封腔轴向位置和轴向间隙的改变使等熵效率和封效率产生了相反的变化,因此在设计时要兼顾气动性能和冷却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关键词: , 轴向位置 , 轴向间隙 , 通道涡 , 涡轮性能

飞机发动机用梯度封涂层的研究

朱立群 , 刘孟兰 , 李雪源 , 王建华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1.02.010

为了进一步提高封涂层与基体材料之间的附着性能, 对梯度封涂层与1Cr18Ni9Ti不锈钢之间的附着性能进行了探讨。采用拉开法测试梯度封涂层与1Cr18Ni9Ti不锈钢之间的附着强度,并用冷热循环法测试梯度封涂层的耐冷热循环性能,与普通封涂层的附着强度及耐冷热循环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梯度封涂层的附着强度比普通封涂层的附着强度有提高,而且梯度封涂层的耐冷热循环性能明显优于普通封涂层。

关键词: 飞机发动机 , 梯度封涂层 , 剥离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869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