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战刚
,
刘杰
,
侯明东
,
孙友梅
,
苏弘
,
耿超
,
姚会军
,
罗捷
,
段敬来
,
莫丹
,
古松
,
刘天奇
,
习凯
,
翟鹏飞
,
曹殿亮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1.02.195
重离子实验结果表明,具有高线性能量转移(LET)或大角度入射的快重离子导致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中的多位翻转(MBU)比例增大,甚至超过单位翻转比例。单个离子径迹中的电荷可以沿着径向扩散数个微米,被临近的灵敏区收集后引起MBU。器件灵敏区的各向异性空间布局与离子入射方向共同影响测试器件的MBU图形特征。位线接触点的纵向隔离导致横向型成为主要的两位翻转图形;“L”型和“田”型分别是主要的三位翻转和四位翻转图形。最后,对SRAM抗MBU加固设计和实验验证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单粒子效应
,
静态随机存储器
,
各向异性布局
,
多位翻转
习凯
,
刘杰
,
张战刚
,
耿超
,
刘建德
,
古松
,
刘天奇
,
侯明东
,
孙友梅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1.01.081
随着微电子器件集成度增加,由入射离子在器件灵敏区内引起的δ电子分布对器件单粒子效应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尤其是它极易引发多位翻转,严重影响设计加固的有效性。首先利用蒙特卡罗软件包Geant4模拟得到重离子在器件灵敏区内产生的δ电子分布,分析得出以下规律:入射离子单核能越高,其产生δ电子分布的径向范围越大;单核能相同的不同种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产生的δ电子密度越大。其次,通过模拟一款45 nm 静态随机存储器的单粒子翻转效应,说明δ电子和灵敏区分布共同影响器件的多位翻转。当器件灵敏区间距一定时,多位翻转率随入射离子能量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多位翻转率峰值和布喇格峰之间,多位翻转率随入射离子线性能量传输(LET)值的升高而降低,在该区域两侧多位翻转率随离子LET值的升高而升高。
关键词:
单粒子效应
,
δ电子分布
,
多位翻转
,
Geant4
谷南驹
,
王瑞祥
,
殷福星
金属学报
本文计算了孪晶马氏体基体和孪生部份的应变张量,发现二者的切变分量大致相反,故应变能降低。马氏体片可依靠基体和孪晶间的自协作效应沿孪晶面的法问长大。根据对不同惯习面法线的位移矢量的分析,{10,3,15}f面可构成宏观的不变惯习面,而{575}f,{252}f和{111}f面则难以构成。
关键词:
自协作
,
invariant habit plane
,
displacement vector
王静康
,
黄向荣
,
刘秉文
,
张缨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2.03.006
本文简要介绍了晶习预测在工业结晶过程中的意义;从结晶内部结构出发,阐述了晶习预测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理论模型,就上述模型的特点和用途进行了比较,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附带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计算软件.
关键词:
晶习预测
,
晶体形态学
,
有机分子晶体
,
进展
王会珍
,
杨平
,
毛卫民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3.04.014
利用3D EBSD-FIB(three dimensional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focused ion beam)技术,以高锰钢为实验材料,构建晶粒三维立体形貌,并对马氏体惯习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热致板条状马氏体表面平直,接近马氏体的[110]α,惯习面平行于奥氏体的[225]γ,其初始形核及后期生长均在[225]γ上进行;而形变诱发形成的板条状马氏体表面和惯习面分布近于[021]α和[225]γ,初始形核和前期生长沿[225]γ,后期生长沿[111]γ,由于外加应力,其表面发生弯曲变形,形核时间不同,偏离[225]γ[111]γ程度不同.
关键词:
高锰钢
,
3D-EBSD-FIB
,
板条状马氏体
,
三维立体形貌
,
惯习面
钢铁
薄规格热轧带钢的生产需要专门的酸洗线以确保高附加值的热轧产品能够与各种冷轧材料相竞争.介绍奥钢联为西班牙比斯凯亚公司提供的超薄热带酸洗线的先进特点.
关键词:
超薄热带
,
高附加值
,
酸洗线
叶飞
,
张文征
金属学报
介绍了获得满足△g平行法则的位向关系、惯习面、正空赣 倒空间准不变应变线的计算方法, 解释了高锰钢中先共析魏氏组织渗大体在奥氏体晶内析出时的Pitsch和T-H的位向关系惯习面上的晶格匹配示意图.
关键词:
△g平行法则
,
null
,
null
叶飞
,
张文征
,
张驰
,
齐彦
,
方鸿生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7.001
介绍了获得满足△9平行法则的位向关系、惯习面、正空间和倒空间准不变应变线的计算方法,解释了高锰钢中先共析魏氏组织渗碳体在奥氏体晶内析出时的Pitsch和T-H位向关系.计算得到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根据计算结果,将惯习面分解成原子级的台阶,绘制了Pitsch和T-H位向关系惯习面上的晶格匹配示意图.
关键词:
△9平行法则
,
相变
,
晶体学
,
界面
,
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