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利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研究了分散的颗粒状本征态聚苯胺(EB0对冷轧钢(CRS)的腐蚀防护作用。在去离子水或NaCl溶液的作用下,EB颗粒可在CRS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钝化层,该氧化物层使CRS的腐蚀电位升高了200mV,并显著降低了腐蚀电流密度。在3.0mass%NaCl溶液中,单独的EB膜稳定性较差,不能提供有效的防腐性能,分散在环氧树脂中的EB保持了EB的氧化-还原特性,这种涂层材料能使CRS钝化,具有极好的稳定性,因而可提供极好的防腐性能。EB的存在使环氧树脂涂层的阻隔作用下降,因此需要涂敷较好阻隔作用的面漆。在含有EB的环氧树脂涂层上涂覆具有良好阻隔作用的面漆,可显著提高其防腐性能。
关键词:
聚苯胺
,
corrosion
,
cyclic voltammetry
李娜
,
吕祥鸿
,
周鹏遥
,
赵国仙
,
张宏
,
姚婷珍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5.016
高压高温(HPHT)、超高压高温(UHPHT)井的不断涌现致使勘探开发难度逐渐增大,苛刻环境条件下的油气井钻完井问题明显增多,其核心是完井管柱的材质选择问题.综述了高强度低合金钢(抗酸性)、高强度马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镍基合金及钛合金完井管柱材质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介绍了不同高压高温井完井管柱材质的化学成分、性能及耐蚀性;指出了未来高压高温井完井管柱材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压高温井
,
完井管柱材质
,
化学成分
,
耐蚀性
李卫东
,
李传迎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310
VCR法是球状药包垂直漏斗后退式采矿技术.简述了VCR爆破技术沿革及其爆破机理.根据利文斯顿爆破能量平衡准则和束状孔当量球状药包原理,以排山楼金矿为工程背景,在爆破成井的应用现场进行单孔爆破漏斗试验,通过试验数据确定爆破漏斗特性曲线、爆破漏斗最佳埋深;以此确定爆井施工中的药包最佳埋深.介绍了VCR法施工充填井的工艺过程及凿岩爆破注意事项.排山楼金矿充填井掘进工程施工实践表明,通过选用合适的穿孔设备,采用适当的工艺参数,VCR法可以实现高天井安全施工.
关键词:
VCR法
,
球状药包
,
漏斗
,
采空区
,
充填井
,
施工
温军锁
,
徐辉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411
反井钻机是矿业开发地下工程建设施工的重要设备。以鸡笼山矿业公司盲混合井延深为工程背景,简述了BMC200型反井钻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盲混合井反井钻机施工方案、工艺过程及钻进和安全注意事项。盲混合井延深工程取得了反井钻机钻进成井平均速度6.125 m/d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为条件类似矿山的竖井、主溜井、天井等掘进施工中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
反井钻机
,
地下工程
,
深井施工
秦挺鑫
,
郭印诚
,
张会强
,
王希麟
,
林文漪
工程热物理学报
针对建筑物楼梯井内的火灾过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探讨了不同释热速率对楼梯井内火灾过程中空气卷吸量、楼梯井内平均氧气浓度、平均温度以及楼梯井内外最大压差的影响,分析了火灾烟气流动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释热速率的增加,楼梯井空气卷吸量增加,但由于氧气的消耗量也在增加,导致楼梯井内平均氧气浓度降低.此外,释热速率越大,则楼梯井内温度越高,导致楼梯井内外最大压差增加,增强楼梯井的抽风拔力效应,加快了火灾烟气的蔓延.
关键词:
火灾
,
楼梯井
,
释热速率
,
大涡模拟
张学元
,
王凤平
,
苏俊华
,
杜元龙
,
杨之照
,
马秀青
,
常泽亮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1999.04.006
采用一种实用的评价油管腐蚀状况的挂片装置,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腐蚀产物分析,结合仿真模拟试验,研究了LN2-3井油管的腐蚀现状.结果表明,LN2-3井油管的腐蚀属于中度腐蚀.
关键词:
油管
,
腐蚀
,
挂片装置
陈晓波
,
李崧
,
康栋国
,
王水锋
,
宋增福
,
陈鸾
,
吴正龙
,
马辉
,
李辉
,
郭敬华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6.02.005
以荧光光谱为手段,研究了药物利复星(Levofloxaci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和影响,研究了它的荧光淬灭现象.在向该溶液滴加利复星时,观察不到激发峰的明显移动,而发射峰出现了新颖的现象,原有的353.1 nm的发射峰强度明显的减弱;新出现了峰位位于450.4 nm的新的荧光发射峰.利复星-BSA体系的猝灭过程不是因为分子扩散和碰撞所引起的动态猝灭,而是分子之间结合形成了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利复星的离解常数为Kd=3.39×10-5mol/L.利复星的能量转移效率为50%时给体和受体之间距离的R0=1.81×10-7cm,利复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能量转移效率为E=0.351,根据这些计算结果可以知道利复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色氨酸残基的结合位置为r=2.01×10-7cm.
关键词:
光谱学
,
利复星
,
荧光猝灭
,
牛血清白蛋白
,
结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