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612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湖南水口山铜渣选矿工艺设计特点探讨

陈国荣 ,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6.06.016

详细介绍湖南水口山铜渣的选矿工艺设计方案.通过对炉渣性质、选矿试验、国内类似选矿厂的碎磨流程选别流程等的分析,确定了较合理的半自磨快速浮选的工艺设计流程及设计指标,突出了本项目的设计特点及亮点.

关键词: 铜炉渣 , 选矿工艺设计 , 半自磨 , 快速浮选 , 设计指标

国际化教学互动交流:提升材料学科研究学术素养的实践探索

杨倩 , 吴勇军 , 翁文剑 , 王东 , 李翔 , 刘永锋 , 陈立新 , 陈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6.04.035

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国际化教学互动交流提升研究学术素养的一些实践探索.针对我国研究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足以及研究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欠缺,通过包括开设全英文研究课程、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开设学术论坛、举办全英文研究学术成果墙报展、组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联合论坛等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化教育方式,为研究提供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的多方位思维,拓宽研究的全球化视野,提升研究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全面综合提升了研究的学术素养.

关键词: 学术素养 , 国际化 , 全英文课程 , 学术墙报展 , 学术论坛

腔耦合双J-C模型中原子纠缠的猝灭

王忠纯 , 沈法华 , 刘成林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1.01.011

研究了腔间有耦合的双J-C模型中原子纠缠的动力学,分析了腔间耦合系数A原子的初态对原子纠缠的猝灭(ESD)(ESB)的影响.通过对原子间共生纠缠度的数值分析发现,当原子初态为第一类类Bell态时,不会出现ESDESB,腔间的耦合可使原子的纠缠加大,并能使初态为分离态的原子产生纠缠.当原子初态为第二类类Bell态时,A的大小可改变出现ESD与ESB的时间间隔,或决定是否出现ESD,但腔间的耦合不能使初态不纠缠的原子产生纠缠.

关键词: 量子光学 , 耦合谐振腔 , 双J-C模型 , 共生纠缠度 , 纠缠的猝灭 , 纠缠的猝

熔体反应内Al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凝固组织控制

陈子勇 , 陈玉勇 , 舒群 , 安阁英

金属学报

采用一种新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熔体反应法, 制备了二种内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一种为Al/TiAl3, 另一种为分明采用混合盐体系氧化物体系制备的Al-4.5Cu/TiB2, Al/TiAl3复合材料中的TiAl3随熔体反应时间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 由细小的颗粒长成粗大的短棒状组织.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null , null

改性沸石H-BEA催化4-苯基丁酸分子内克反应合成1-萘满酮

邱俊 , 王建刚 , 孙杰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367

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柠檬酸、草酸、酒石酸改性制备了H-BEA,并根据XRDNH3-TPD对沸石H-BEA进行表征.采用上述改性沸石催化4-苯基丁酸分子内克反应合成1-萘满酮进行催化剂反应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改性沸石H-BEA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进一步对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物1-萘满酮产率达到94.3%.

关键词: 苯基丁酸 , 萘满酮 , 分子内Friedel-Crafts , 沸石H-BEA

栅藻汉氏菱形藻对Ag(Ⅰ)离子吸附的比较研究

李映苓 , 王若南 , 赵逸云 , 袁冬梅 , 曹玉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4.01.002

近来的报道表明,利用藻类生物吸附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水,具有效率高、费用低、污染小等优点,作者进行了斜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Turp.) Kütz.)及汉氏菱形藻(Nitzschia hantzschiana Rabh.)对Ag(I)离子吸附的比较研究,发现在2种藻上所吸附的Ag都主要以+1价的形式存在;在相同条件下,汉氏菱形藻对Ag(I)离子的吸附能力明显比斜栅藻高,在Ag+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0.33 mg/ml、温度25±2℃下,当吸附达到平衡后,斜栅藻对Ag(I)离子的平均吸附量为15mg/g,而汉氏菱形藻为27mg/g.

关键词: 纤维冶金 , , 栅藻 , 汉氏菱形藻 , 吸附

掺氮对300 mm单晶硅中流动图形缺陷氧化诱层错的影响

韩海建 , 周旗钢 , 戴小林 , 肖清华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7.06.005

采用直拉法生长普通硅单晶掺氮硅单晶, 研究两种晶体中空位型原生缺陷(voids)氧化诱层错(OSFs)的行为. 从两种晶体的相同位置取样, 并对样品进行Secco腐蚀、 1100℃湿氧氧化铜缀饰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在掺氮硅单晶中与较大尺寸的voids相关的流动图形缺陷(FPDs)的密度变小, 氧化诱层错环(OSF-ring)向样片中心处移动, 同时宽度变大. 这说明在直拉硅中掺氮可以抑制大尺寸voids的产生, 同时可以缩小空位型缺陷区的范围, 而且V/I过渡区(OSF-ring)的范围变大.

关键词: 300 mm , 流动图形缺陷 , 氧化诱层错环 , 掺氮

几种可利用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植物内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宋歌 , 才满 , 李燕玲 , 杜克久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6.2014121502

采用PDA、NA以及高氏一号培养基,分别从毛白杨、绦柳、荻以及二穗短柄草植株内分离、纯化出37株内菌,其中34株为细菌,3株为放线菌。以分离纯化得到菌株各自对应的营养培养基并添加不同浓度的污染物对获得的37株内菌进行污染物的耐受筛选,发现24株分别对20 mg·L-1的aroclor1254BDE209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利用无机盐培养基并添加污染物作为微生物唯一碳源筛选,发现菌株CPY?4菌株SGL?1可以在只提供4?BDE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存活,菌株 CPY?4,SGL?1、菌株4、菌株13可以在提供 BDE209aroclor1254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存活。形态学观察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确定菌株SGL?1为克雷伯氏菌属,菌株CPY?4为地衣芽胞杆菌,菌株4菌株13为肠杆菌属。

关键词: 毛白杨 , , 植物内 , 多氯联苯 , 多溴联苯醚

氧化铕对玉米种子茶叶中内细菌的影响及机理

柴瑞娟 , 王玉良 , 吴琼

稀土

采用LB固体培养基富集培养法,分别从苏玉糯4号玉米种子安徽池州—某茶园幼嫩茶树叶片中分离到—株内细菌,经细菌16 srDNA全序列测定为Bacillus cereus,表明苏玉糯4号玉米种子此地茶叶中细菌种类较单一;为了探讨稀土元素对此细菌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在LB培养基中附加一定浓度氧化铕,滤纸片法显示氧化铕可以使分离得到的B.cereus增强对0.135%升汞、9%苯酚、75%乙醇和80万单位/mL青霉素溶液的抗性,抑菌圈直径与不加氧化铕的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氧化铕浓度太大(500 mg/L)时,又会使分离到的细菌对上述四种供试化学物质的抗性下降.光电比浊法扫描电镜显示,氧化铕可以促进分离得到的内细菌个体生长繁殖;氧化铕促进细菌分裂的作用可被钙调蛋白抑制剂氯丙嗪抑制,表明氯丙嗪也可以调节原核生物体内类钙调蛋白的功能,氧化铕促进细菌繁殖的机理可能与类钙调蛋白有关.

关键词: 玉米茶叶 , 细菌 , 氧化铕 , 类钙调蛋白 , 机理

405 nm成像体系用三嗪类光酸剂的制备、性质应用研究

柳玲 , 王文广 , 王美丽 , 张伟民 , 蒲嘉陵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制备了5种三氯甲基取代的三嗪类光酸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IR等分析确认,分别考察了它们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通过TG测定确定了其热分解性能,并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对在405、365 nm光源下的光分解及产酸性能进行了研究.成像实验表明,它们可用于405 nm的成像组成物中.

关键词: 制备 , 三嗪化合物 , PAG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61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