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琳琳
,
刘艳华
,
汪霞
,
仲锋
,
彭莉
,
岳秀英
,
高岚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5.03.019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鸡可食性组织中环丙沙星、达氟沙星、恩诺沙星及沙拉沙星等多种残留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法.鸡的肌肉、皮和脂、肝、肾等4种组织经不同pH值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匀浆提取,上清液通过C18固相萃取柱净化,以流动相洗脱.洗脱液经液相色谱分离后,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激发波长280 nm, 发射波长450 nm),外标法定量.对鸡的4种组织进行添加回收率测定,结果显示方法在添加水平为20~300 μg/kg时药物的回收率约为53.9% ~93.4% ,批间回收率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23% ;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的定量检出限为20 μg/kg,达氟沙星为4μg/kg.方法简单、快速,能满足常规兽药残留检测的需要.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环丙沙星
,
达氟沙星
,
恩诺沙星
,
沙拉沙星
,
残留
,
鸡可食性组织
刘洋
,
李鹏南
,
陈明
,
邱新义
,
胡立湘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5.06.012
采用双锋角钻头和普通麻花钻对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进行钻削试验,从钻削轴向力、制孔出口质量和表面粗糙度等方面分析双锋角钻头在不同加工参数下制孔特点,并与普通麻花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麻花钻对比,双锋角钻头钻削CFRP时钻削轴向力减小约20%,制孔出口质量更好,孔壁的表面粗糙度值减小,体现优异的切削性能更适合CFRP的制孔加工.
关键词:
双锋角钻头
,
CFRP
,
钻削轴向力
,
出口质量
,
孔壁表面粗糙度
刘洋
,
李鹏南
,
陈明
,
邱新义
,
唐玲艳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6.05.010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钻孔时易产生撕裂、毛刺等缺陷的特点,采用双锋角钻头为研究对象,从横刃、第一主切削刃和第二主切削刃对孔入、出口缺陷的影响和加工参数对撕裂因子的影响规律等方面分析双锋角钻头钻孔特点,并与普通麻花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工参数下,双锋角钻头双主切削刃加工特点降低了入、出口钻削轴向力,有效抑制了入、出口撕裂、毛刺等缺陷产生,更适合于钻削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轴转速增大有利于减小撕裂因子,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加撕裂因子呈增大的趋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试验两种钻头钻孔入、出口的撕裂因子与加工参数之间的回归预测模型.
关键词:
双锋角钻头
,
碳纤维复合材料
,
撕裂
,
加工参数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华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08]01号),经各高等院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认真评选和推荐,吴仲华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并确定授予青年学者戴巍、罗坤、唐桂华“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程雪涛等10位同学“吴仲华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评选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高等院校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华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10]01号),经各高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遴选和推荐,以及吴仲华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决定授子钟文琪、张鹏、张明明、徐纲4位青年学者“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顾超等13位同学“吴仲华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评选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物理学会
王弋戈
,
李德谦
,
金幕军
,
李超忠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2.05.004
研究了仲壬基苯氧基乙酸在盐酸介质中对Eu3+,Zn2+,Cd2+,Co2+,Ni2+,Cu2+,Mn2+,Mg2+等金属离子的萃取行为,考察了平衡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等因素对萃取平衡的影响,得到了萃取平衡方程. 根据金属离子之间的分离系数值可看出,通过控制适当的酸度,有可能分离Eu3+中通常伴生的一些金属离子,同时还可能达到Co2+与Ni2+,Zn2+与Cd2+等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分离.
关键词:
仲壬基苯氧基乙酸
,
Eu3+
,
二价金属离子
,
萃取
郭胜惠
,
彭金辉
,
范兴祥
,
张利波
,
唐剑云
,
罗军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2.04.019
探讨了微波煅烧仲钨酸铵制取三氧化钨的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经微波煅烧4 min,仲钨酸铵的分解率为 96.67 %,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微波煅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物料重量,其次为煅烧时间和微波功率.在实验范围内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650 W,煅烧时间4 min,物料重量10 g.
关键词:
微波
,
煅烧
,
仲钨酸铵
,
三氧化钨
曾青云
,
刘书祯
,
张子岩
,
张勇
,
熊卫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在不使用外力搅拌和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采用微波-超声波协同蒸发结晶制备微细仲钨酸铵.考察了结晶温度,钨酸铵浓度,微波与超声波的协同功率、协同时间对仲钨酸铵粒度及形貌影响.在较佳条件下,微波-超声波协同可制得平均粒度为7.6 μm、粒径分布均匀、晶型完整的微细单晶五水仲钨酸铵.
关键词:
微波
,
超声波
,
协同
,
微细
,
仲钨酸铵
傅小明
,
刘照文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1.01.021
通过TG-DSC和SEM对仲钼酸铵在空气中热分解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仲钼酸铵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室温至222.6℃之间仲钼酸铵失去结晶水;从222.6~240.7℃之间仲钼酸铵热分解了部分氨根离子;从240.7~248.7℃之间氨根离子完全分解,同时有亚稳态的氧化钼生成.从248.7~322.5℃之间亚稳态的氧化钼发生相变生成了稳态的三氧化钼.与此同时,仲钼酸铵在热分解温度300℃以下时,其热分解产物的形貌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在300℃以上时,其热分解产物的形貌由原来不规则的块体向不规则的片状转变,最后转变为了较规则的片状三氧化钼.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热分解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热分解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迁移和重组加剧,以及在高温下三氧化钼的挥发与沉积所致.
关键词:
仲钼酸铵
,
热分解
,
形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