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奔
,
伏坤
,
周建华
,
李晓峰
硬质合金
doi:10.3969/j.issn.1003-7292.2015.05.005
以超粗碳化钨粉和球形钴粉为原科,通过在粗晶WC-10%Co基体中加入细微Al2O3颗粒,通过低压烧结制备粗晶硬质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合金微观形貌,测定抗弯强度、冲击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一定含量的Al2O3可以使硬质合金的晶粒细化,晶粒形貌趋向球化而且分布均匀,因为球化WC晶粒和较大的Co相平均自由程的存在使得裂纹产生偏转、分叉和不连续现象,从而提高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添加是质量分数0.4%的Al2O3使合金的抗弯强度从2 492 MPa提升到2 832 MPa,冲击韧性从6.18 J/cm2提升到7.52 J/cm2.
关键词:
粗晶
,
硬质合金
,
Al2O3
,
力学性能
,
显微结构
,
球化晶粒
栾风娇
,
周金龙
,
贾瑞亮
,
陆成新
,
白铭
,
梁红涛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2.2016062001
为查明新疆巴里坤-伊吾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研究区2011年9月的75组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潜水以HCO3和SO4型水为主,承压水以SO4型水为主,两者都是矿化度中等、硬度中等的弱碱性水;Gibbs图表明,研究区潜水水化学成分主要受蒸发浓缩和岩石风化双重作用的影响,承压水补给水源的水化学成分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离子比例系数法及饱和指数表明潜水和承压水中离子主要来自岩盐、硫酸盐、硅酸盐的风化溶解.此外,(Na+-Cl-)与(Ca2+ +Mg2+)-(SO42-+HCO3-)之间的比值关系表明阳离子交换作用也是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形成的重要作用之一.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
Gibbs图
,
离子比例系数法
,
阳离子交换
,
饱和指数
,
新疆巴里坤-伊吾盆地
耿铁
,
胡金中
,
蔚川乐
,
盛洁
,
秦立祥
硅酸盐通报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阻碍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发新型能源已经受到广泛的共识.太阳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它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太阳能光伏玻璃的透光率在太阳能利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提高光伏玻璃的透光率已成为光伏行业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光伏玻璃作为光伏电池组件封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应用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上,具有传递和控制光线,或导出电流作用的玻璃产品.光伏玻璃的透光率是影响太阳能光伏电池转换效能的重要因素,然而它受到玻璃中金属含量,压延花型以及玻璃表面薄膜制备方法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影响光伏玻璃透光率的因素,并且详细地概述了提高光伏玻璃透光率的方法以及对这些方法所做的研究,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
光伏玻璃
,
透光率
,
增透膜
刘东
,
于海童
,
杨震
,
段远源
工程热物理学报
太阳能热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因此是极具吸引力的太阳能热光伏系统材料.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碳纳米材料的全碳太阳能热光伏(CSTPV)系统,竖直排列多壁碳纳米管阵列作为吸收器;堆木头结构多壁碳纳米管薄膜作为发射器.堆木头结构使发射器在两种偏振条件下都具有与光伏电池能带间隙匹配的波长选择发射率.本文结合能量平衡模型和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了可靠的CSTPV系统理论模型,并对CSTPV系统进行表征.当发射器吸收器面积比为3,太阳能聚光倍数为3000时,系统效率达到最大值16.2%,比相同条件下钨发射器太阳能热光伏系统最大效率(12.4%)提高了30.6%.
关键词:
太阳能热光伏
,
全碳
,
堆木头结构碳纳米管发射器
,
STPV理论模型
陈少杰
,
张秋禹
,
张力
,
尹常杰
材料导报
从聚合物/纳米粒子结构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出发,分别介绍了聚合物/富勒烯衍生物结构光伏电池和聚合物/无机半导体结构光伏电池各自的研究进展,同时比较了这2种结构光伏电池的性能,提出了目前开发聚合物/纳米粒子结构光伏电池所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关键词:
聚合物
,
纳米粒子
,
富勒烯衍生物
,
无机半导体
,
性能比较
高嵩
,
董婧
,
何宁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本文从提高光伏系统整体性能、延长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及减轻传统光伏系统逆变一体机重量出发,对光伏系统充电与逆变控制进行了研究.充电控制器采用直接电流控制(MPPT)算法和过充电压温度补偿相结合的三阶段充电控制策略;逆变器采用改进型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拓扑实现交流电压220V输出,在充分利用太阳能阵列输出功率的基础上,缩短铅酸蓄电池充电时间,同时逆变产生交流电供给负载,去除了工频变压器,有效减少了逆变器体积,减少系统成本.
关键词:
光伏系统
,
逆变器
,
MPPT
,
直接电流控制算法
,
温度补偿
周浩
,
高荣礼
,
符春林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7.022
铁酸铋是目前唯一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性和反铁磁性的单相多铁性材料,并且这两种铁性有序之间存在磁电耦合效应,其铁电居里温度和反铁磁奈尔温度都远在室温以上,在光电器件、自旋电子器件、铁电随机存储器、磁电存储单元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作为一种典型的铁电材料,铁酸铋还具有较大的剩余极化强度、相对较小的带隙宽度以及较大的光吸收系数,理论上具有较大的光电转换效率,有望成为下一代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备选材料。然而,目前有关铁酸铋材料光伏效应的机制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影响其光伏效应的因素较多,例如电畴、界面、厚度、退极化场、缺陷及极化强度等。欲提高铁酸铋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铁酸铋薄膜光伏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多铁性材料
,
铁酸铋
,
磁电耦合效应
,
光电转换效率
,
光伏效应
,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