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凡
,
吴雨阳
,
袁天元
,
廖双泉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4.027
采用液体天然橡胶(liquid natural rubber)为增容剂,基于湿法混炼工艺制备天然橡胶/白炭黑(W(NR/SiO2))复合材料.利用FT-IR、SEM、万能拉力机分别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拉伸断裂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通过Mooney-Rivilin方程和界面相互作用方程对橡胶-填料界面相互作用定量计算,并探讨了LNR的增客机理.结果表明,使用LNR增容后,NR与白炭黑两相界面变得模糊,断面表现为韧性断裂;硫化胶力学性能在LNR改性后得到改善,白炭黑用量为60 phr时表现最为明显,拉伸强度提高了25.73%;不同方程计算结果表明,白炭黑用量一定情况下,使用LNR增容后复合材料两相界面相互作用增强.LNR具有良好的增容效果,复合材料良好的相容性是LNR与NR和白炭黑两相同时发生作用形成增容界面的结果.
关键词:
天然橡胶
,
白炭黑
,
复合材料
,
液体天然橡胶
,
增容
中国材料进展
2011年8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2011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杰出科学家、国防科技大学杨学军教授荣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丁伟岳等35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朝晖等15人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关键词:
科学家
,
基金
,
中共中央政治局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突出
,
国防科技大学
,
计算机领域
,
科学与技术
许媛媛
,
叶耕心
,
赵莎莎
,
郭智勇
,
储成顶
,
姚余有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5.034
建立了羊水中利凡诺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采用正丁醇一步提取样品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 0.7 ng/mL,回收率为89.6%~100.2% ,日内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RSD)计)为1.4%~6.3% ,日间精密度(RSD)为2.2%~6.5%.该方法完全符合中国药典 2005 版规定,可作为临床检测方法.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利凡诺(rivanol)
,
羊水(amniotic fluid)
姚翠霞
,
张术根
,
王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粤北曲仁碳酸盐岩盆地北缘聚集的铅锌硫化物矿床地质矿化特征相比于其他MVT矿床,具有成矿特殊性。为了确定该类矿床成矿流体和物质的来源以及成矿作用过程,对研究区矿床地层、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硫铅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构造以及稀土元素研究结果显示该类铅锌硫化物矿床经历了黄铁矿矿化与铅锌矿化两个成矿作用过程,前者与赋矿层灰岩的物源联系更紧密,后者的成矿金属物质并非直接来自赋矿层灰岩,而是由通过北东、北西向断裂向上运移的盆地深部流体提供,且局部受到中基性岩浆侵入活动轻微改造;矿石及相关地质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铅主要来自盆地基底碎屑岩层,部分来自盆地深部壳源重熔型花岗质岩浆,少部分来自盆地碳酸盐岩层,而硫主要为地层硫,小部分为壳源岩浆硫;闪锌矿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盐度和温度结果显示铅锌热液成矿期古地热高异常,盆地基底碎屑岩含水系统及燕山期岩浆热液参与铅锌成矿。综合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可知,粤北曲仁盆地北缘凡口式MVT铅锌矿床属于两期热液叠加-改造热液型铅锌矿床。
关键词:
凡口式MVT铅锌矿床
,
地球化学特征
,
成矿流体
,
成矿物质来源
,
成矿作用过程
董俊
,
史冰川
,
何永国
,
栾石林
人工晶体学报
本文对几种典型的实测电阻率曲线进行分析,利用普凡公式和补偿后净载流子导电模型对曲线的异常进行了合理解释并用低温红外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采用硼磷杂质浓度补偿净值方法计算出的数据接近实测情况,电阻率特性曲线符合普凡公式描述的规律,可作为理论特性曲线使用.
关键词:
硅多晶
,
磷检
,
电阻率
,
净载流子
王婧
,
施明恒
,
陈振乾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建立了房间空调系统的动态模型及其末端空气处理单元的各个模型.模型精确地预测了在外界气候条件改变和送风参数变化了的情况下的送风温度、冷冻水流量、冷冻水出水温度、房间温度和相对湿度.整个过程采用闭环控制,冷冻水流量和蒸汽量作为两个被控参数.为了抑制震荡,模糊参数经过了仔细的调试.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PID控制,基于模糊自适应PI控制的系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抑制扰动,并凡偏差更小.
关键词:
PID控制
,
模糊PI控制
,
变水量
沈保根
,
詹文山
,
赵见高
,
陈金昌
,
潘孝硕
金属学报
本文概要地总结了我们近年观测过的若干Fe-B基和Fe-Co-B-Si基非晶态合金的晶化行为,主要是成分对晶化温度T_(cr)和晶化激活能△E的影响.合金样品是宽1-2mm,厚30—50μm的液淬带.用差值扫描量热计(DSC)获得:(1)Fe-(100-x)B_x系的T_(cr)和△E都在x=16时出现最大值;(2)在所观测的几个合金系中凡过渡元素总含量的变化能使每原子的平均外层电子数减少的,T_(cr)和△E就随着上升.并依据近年被承认的理论模型作了讨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