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
孟品佳
,
何洪源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1.003
建立了一种便捷的毛发中4种苯丙胺毒品的检测方法.采用动态液相微萃取法用氯仿提取毛发消解液中的苯丙胺类毒品,然后在微波加热的条件下用N-甲基-双三氟乙酰胺(MBTFA)进行衍生化处理,将反应液直接用气相色谱/选择离子检测-质谱法(GC/SIM-MS)检测.以2-甲基苯乙胺为内标,在空白毛发中添加标准品做标准曲线得到4种苯丙胺类毒品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6.衍生化后4种毒品在毛发中的最小检测限(S/N=3)均为50 pg/mg.4种苯丙胺类毒品在毛发中的添加浓度为5 ng/mg时,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苯丙胺6.0% ,甲基苯丙胺13.9% ,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10.2% ,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9.2% .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苯丙胺类毒品吸食者的毛发进行检测,检出了这4种毒品,毛发样品的最小用量为4.6 mg (约20 cm 长).该方法灵敏、简便、快速,可用于毛发中低含量苯丙胺类毒品的分析.
关键词:
动态液相微萃取
,
衍生化反应
,
气相色谱/选择离子检测-质谱法
,
苯丙胺类毒品
,
毛发
中国材料进展
2011年8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2011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杰出科学家、国防科技大学杨学军教授荣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丁伟岳等35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朝晖等15人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关键词:
科学家
,
基金
,
中共中央政治局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突出
,
国防科技大学
,
计算机领域
,
科学与技术
冯向前
,
冯松林
,
张文江
,
樊昌生
,
权奎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43
对江西洪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分析结果还揭示洪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
洪州窑古瓷
,
元素特征
李霞
,
徐二树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首先对北京市现有能源消费、供应情况和存在问题及双源供暖(空调)系统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进一步结合案例探讨了双源供暖(空调)系统的节能和环保优势,以及该系统对于电力和燃气系统季节性调峰具有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天然气
,
双源供暖(空调)系统
,
节能
,
环保
肖立业
,
林良真
,
赵彩宏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3.z2.003
基于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对交流输电系统的阻抗、电压、相位实现灵活快速调节的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发展迅速.FACTS技术在对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灵活控制、抑制系统振荡、减轻系统事故的影响以防止发生连锁反应、提高系统稳定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优势.目前,FACTS技术主要是基于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力电容器有机的结合.而超导技术可以获得体积小、损耗低的电感,电能可以无损耗地直接存储在超导线圈中.因此,将超导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及现代控制结合起来,将可以开拓超导电力技术新的应用途径,并可以拓展FACTS技术的内涵.本文探讨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超导技术结合而形成的有源超导限流技术的可行性和原理.有源超导限流技术包括有源超导限流器、超导限流-储能两个方面,本文也将介绍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
超导限流器
,
电力电子技术
,
超导限流-储能系统
潘强岩
,
徐望
,
陈金根
,
郭威
,
范功涛
,
阎喆
,
徐毅
,
王宏伟
,
王呈斌
,
陆广成
,
徐加强
,
徐本基
,
马余刚
,
蔡翔舟
,
沈文庆
原子核物理评论
激光具有高强度、高极化度等优异的性能. 用激光束轰击高能电子束就可以产生高强度、高极化度的γ射线束. 上海激光电子γ源就是上海同步辐射装置上的这样一条束线站. 预计可以获得能量范围为1-22 MeV的准单色、高强度(109-1011 s-1)和高极化度(线极化或圆极化)的γ射线束. 介绍了这条束线站目前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
康普顿散射
,
CO2激光
,
γ源
,
极化
尚勇
,
赵环昱
原子核物理评论
介绍了现阶段两种用于聚焦离子束系统的离子源——液态金属离子源和气体场发射离子源的基本原理,并对比了它们的优缺点。由于目前这两种离子源都难以满足纳米加工领域不断提高的技术要求,因此提出了一种用于聚焦离子束的新型离子源——电子束离子源,并介绍了电子束离子源的基本原理,给出了设计参数、模拟结果(20kV的Ar+离子束,发射度约为5.8×10-5π.mm.mrad,束斑约为1μm)和初步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聚焦离子束系统
,
液态金属离子源
,
气体场发射离子源
,
电子束离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