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祖新
,
苏旭平
,
彭浩平
,
刘亚
,
吴长军
,
涂浩
中国表面工程
doi:10.11933/j.issn.1007-9289.2016.06.007
采用机械能助渗技术,在600℃温度下对20钢进行Al-Zn-Cr共渗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仪器,分析合金元素铬对渗层组织共渗速率的影响,分析助渗时间对渗层组织的影响,测定铬在渗层中的分布,以及铬含量对渗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械能助A1-Zn-Cr共渗的研究中,铬含量的增加促进了渗层厚度的增加,而铬在渗层中分布相对均匀,无富集现象.在相同助渗时间下,铬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共渗速率的提高,促使渗层组织由单一的铁铝渗层组织转变为铁铝、铁锌多层渗层组织.在同一渗剂配比条件下,助渗时间的延长,促进Fe-Zn相形成,Fe-Al相减少.在助渗条件为600℃、3h、5%Cr时,渗层为α-Fe(富锌)、Fe3Zn10、FeZn7、FeA1等相组成的多层组织,而且相对致密;渗层兼顾抗氧化性和阴极保护作用.
关键词:
机械能助渗
,
A1-Zn-Cr
,
渗层
中国材料进展
2011年8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2011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杰出科学家、国防科技大学杨学军教授荣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丁伟岳等35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朝晖等15人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关键词:
科学家
,
基金
,
中共中央政治局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突出
,
国防科技大学
,
计算机领域
,
科学与技术
康沫狂
,
朱明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5.02.001
一些合金固溶化(或淬水)后在预贝氏体(孕育)期内等温淬水(或时效),既保持高温时形成的晶体缺陷,又产生新的晶体缺陷.母相中由于溶质原子扩散而在缺陷处发生偏聚,则形成贫/富溶质微区,即类拐点(spinodal-like)分解.当贫溶质微区成分作为Ms,其温度等于或高于淬火(或时效)温度时,贝氏体将以马氏体样切变形核,故贝氏体是在溶质原子扩散控制下切变形核.在TEM温台试验中未发现台阶生长机制,界面上巨型台阶是贝氏体增宽(厚)速度差异所致.
关键词:
预贝氏体期
,
扩散偏聚
,
贫/富溶质微区
,
巨型台阶
,
类拐点分解
刘宗昌
,
计云萍
,
任慧平
,
袁长军
,
段宝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贝氏体铁索体在晶界形核的新观察验证了形核的一般规律.依据试验观察,理论计算得贝氏体临界晶核尺寸和形核功为:a*=16.7 nm;b*=25 nm,△G*=270 J·mol-1,此值合理.奥氏体中贫碳区的存在是普遍事实,试验也测得贝氏体相变孕育期内形成了贫碳区;不能将Spinodal分解与奥氏体中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混为一谈.涨落是相变的契机,在孕育期内奥氏体中必由于涨落而形成贫碳区.阐述了非协同热激活跃迁形核机制.大量TTT图分析和实测均表明贝氏体铁索体形核-长大不可能以扩散方式进行.
关键词:
贝氏体铁素体
,
晶界形核
,
扩散
,
切变
,
热激活跃迁
凌霄
,
王艺
,
宇波
,
张劲军
,
王凯
,
达鑫
工程热物理学报
针对新大线同沟敷设管道,采用非结构化有限容积法,分析了不同的物性条件下,常温输送原油对加热输送原油的热力影响.
关键词:
同沟敷设
,
新大线
,
热力分析
,
数值模拟
,
有限容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