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38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La2/3Ca1/3MnO3/TE(TE=Cu、Fe、Zn)复合颗粒系统的磁输运行为比较性研究

刘莉 , 缪菊红 , 肖循 , , 任光明 , 王永强 , 李派 , 田召明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7.01.011

用化学方法制备出La2/3Ca1/3MnO3/TE(TE=Cu、Fe和Zn)复合颗粒系统,并通过零场和外加低磁场(0.3 T)下电阻率(ρ)随温度(T)变化关系测量对这些复合系统的输运和低场磁电阻行为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相对于纯La2/3Ca1/3MnO3颗粒系统,Cu引入后,绝缘体-金属转变温度(TIM)降低,ρ减小,ρ(T)曲线表现出明显的热滞豫现象,磁电阻(MR)在转变温度附近表现出峰行为且峰值处的MR值高达~35%.引入Fe后,TIM升高,电阻率减小,但MR随T降低而单调增加.引入Zn后,TIM降低,ρ增加,在TIM附近也出现MR峰但峰值较小.同时,也注意到,在含Fe和Zn的系统中都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热滞豫现象.

关键词: 输运性质 , 低场磁电阻 , 自旋

非化学配比锰基钙钛矿输运特性研究

赵立峰 , 陈伟 , 商景林 , 缪菊红 , , 肖循 , 任光明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6.02.018

本文报道了用溶胶凝胶法并经过低温(900℃)后处理制备的具有非化学配比的La 2/3Ca 1/3Mn 1- x O 3 ( x =0~0.10)多晶样品的电输运和磁性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 x 的增加,样品呈现出明显增强的非本征磁电阻效应,同时其本征磁电阻效应减弱.实验还观察到样品的颗粒尺寸随 x 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基于样品的结构特征,本文讨论了其独特输运性能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巨磁阻效应 , 非均质结构 , 电输运特性

La0.67Ca0.33MnO3/MgO复合体系中的电输运和磁电阻效应

任光明 , 袁松柳 , 缪菊红 , , 肖循 , 尹诗岩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7.00715

用化学方法制备了(1-x)La0.67Ca0.33MnO3(LCMO)/xMgO颗粒复合体系. 通过选择不同的前期预烧温度(Ts1)控制LCMO原粉的颗粒大小. 研究表明, MgO的含量和LCMO的前期预烧温度对复合体系的电输运和磁电阻效应有显著的影响. 对Ts1=1100℃的样品, 仅在纯LCMO和x=1mol%的复合样品中可以观察到绝缘体金属转变. 而对Ts1=900℃的样品, 在x=7mol%的复合样品中还可以观察到绝缘体金属转变, 其最大低场磁电阻(H=0.3T)从纯LCMO的5%增加到27%. SEM形貌分析表明MgO含量增加或LCMO前期预烧温度升高都使复合体系中LCMO颗粒之间的联结性减弱. 运用自旋极化隧穿机理,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颗粒边界效应 , low field magnetoresistance , spin polarized tunneling , weak-link

La0.67Ca0.33MnO3/MgO复合体系中的电输运和磁电阻效应

任光明 , 袁松柳 , 缪菊红 , , 肖循 , 尹诗岩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7.04.029

用化学方法制备了(1-x)La0.67Ca0.33MnO3(LCMO)/xMgO颗粒复合体系.通过选择不同的前期预烧温度(Ts1)控制LCMO原粉的颗粒大小.研究表明,MgO的含量和LCMO的前期预烧温度对复合体系的电输运和磁电阻效应有显著的影响.对Ts1=1100℃的样品,仅在纯LCMO和x=1mol%的复合样品中可以观察到绝缘体金属转变.而对Ts1=900℃的样品,在x=7mol%的复合样品中还可以观察到绝缘体金属转变,其最大低场磁电阻(H=0.3T)从纯LCMO的5%增加到27%.SEM形貌分析表明MgO含量增加或LCMO前期预烧温度升高都使复合体系中LCMO颗粒之间的联结性减弱.运用自旋极化隧穿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颗粒边界效应 , 低场磁电阻 , 自旋极化隧穿 , 弱联结

活性金属/陶瓷粘着

陈建 , 顾明元 , 潘复生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3.03.017

把金属/陶瓷界面反应处理成表面相之间的反应,运用表面热力学基本原理研究了活性金属/陶瓷体系的粘着.提出了一个活性体系的粘着计算方法,并和文献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活性体系的最终粘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每单位面积的金属/陶瓷表面相之间反应自由能的变化,另一部分是陶瓷或固相产物与基体金属的粘着.界面反应越剧烈,固相产物与金属粘着越大,则活性体系最终粘着越大,这就为改善金属/陶瓷润湿性和粘着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粘着 , 界面反应 , 反应强度 , 固相产物

石煤提钒萃液的循环利用研究

张国斌 , 张一敏 , 黄晶 , 刘涛 , 王非 , 王一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6.016

以江西某地石煤为原料,采用直接酸浸—萃取—反萃—沉钒—煅烧的工艺进行萃液循环利用实验,对石煤提钒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V2O5产品质量与萃液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及杂质元素Al,K,Ca,Mg,Fe,Si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萃液的循环利用对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及V2O5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大,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的浸出率在92%~ 94%之间波动,V的一级萃取率在75%~78%之间波动,萃取现象正常,V2O5产品的品位始终大于98%;萃液未循环时,浸出液中的Al,K,Ca已饱和,过饱和的Al,K以KAl(SO4)2(H2O)12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过饱和的Ca以CaSO4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使得萃液循环过程中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Al,K,Ca的含量在第一次循环时急剧增加,随后增加趋势减缓,最终保持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Mg,Fe的含量随萃液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累积,累积至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Si的含量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基本不累积.

关键词: 石煤 , , 萃取 , 循环利用

Z超重核的禁戒α衰变

许昌 , 任中洲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3.308

采用密度依赖的结团模型研究了Z超重核的禁戒α衰变,α粒子与子核之间的微观核势通过双折叠模型对M3Y核子-核子相互作用势以及α粒子与子核的密度积分给出.α粒子与子核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也通过α粒子与子核的电荷密度积分给出.计算发现,由于非零角动量带来的禁戒效应和小的α粒子预形成几率,Z超重核的α衰变寿命会明显变长.

关键词: α衰变 , 超重核 , 结团模型

连铸铸渣的返回利用

宋素格 , 王三忠 , 张振申 , 王新志 , 孙玉强

钢铁研究

为了合理利用返回的连铸铸渣,对铸渣组分进行分析,得到其碱度平均值为4.09,w(TFe+ MnO)平均值为1.64%,属于高碱度还原性炉渣.对4种铸渣返回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返回利用效果优劣次序依次为出钢前、出钢后、LF精炼开始前和LF精炼造渣期.在转炉出钢前进行返回利用效果最佳,适宜的铸渣返回量为5.0~12.0 kg/t,吨钢综合冶炼成本可节约5.94元.

关键词: , 返回利用 , 冶炼成本

复合驱动热泵循环热力性能研究

王康 , 张娜 , 韩巍 , 陈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LiBr-H2O工质对的热复合驱动热泵循环的热力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吸收式热泵循环耦合压缩过程,可以有效提高极限温升,拓宽了热泵适用范围,大幅降低发生温度,放宽了热泵对余热的要求.冷凝压力不变时,随着压缩过程压比的增大,复合循环的性能系数先是快速升高,达到最大值,后缓慢降低.提出一种烟气型双压热复合驱动热泵循环,能够对烟热能进行梯级利用,与吸收式热泵循环和复合热泵循环相比,其单位质量流量烟气的制热量分别提高了6.8%和7.0%.本文研究结果为热复合驱动热泵循环的设计与系统集成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复合热泵 , 热力性能 , 复合 , 能的梯级利用

超重反冲核时间探测器性能测试

徐华根 , 徐瑚珊 , 李文飞 , 贾飞 , 陈若富 , 张雪荧 , 马越 , 李松林 , 段利敏 , 孙志宇 , 肖国青 , 郭忠言 , 詹文龙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30

介绍了一种铝制内椭球面反射镜闪烁薄膜探测器, 对其探测效率、光收集效率和时间性能的测试.结果分析表明采用1 μm厚的BC498闪烁薄膜探测器测量实验中超重反冲核, 探测效率接近100%, 时间分辨好于200 ps, 其性能满足超重反冲核时间测量的要求.

关键词: 闪烁薄膜探测器 , 光收集效率 , 探测效率 , 时间分辨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3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