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3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NaSr4B3O(9-3x/2)Nx∶Eu2+红色荧光粉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陈七仙 , 吴铭 , 李林茹 , 黄君 , , 李晨霞 , 邓德刚 , 徐时清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60503

实验通过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了一系列的NaSr4B3O(9-3x/2)Nx∶Eu2+红色荧光粉.NaSr3.98B3O(9-3x/2)Nx∶Eu2+荧光粉具有立方相晶体结构,空间群为Ia-3d,其结构内拥有两个不同配位的发光中心分别为八配位和六配位.NaSr3.98B3O(9-3x/2)Nx∶Eu2+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可以与近紫外LED芯片很好地符合,由于Eu2+离子的4f65d1→4f7能级跃迁,使得NaSr4 B3O(9-3x/2)Nx∶Eu2+荧光粉表现出发光中心位于610 rnm附近的红色宽带发射,半高宽约为110 nm.NaSr3.99B3O8.1N0.6∶0.02Eu2荧光粉的最佳掺N浓度为x=0.8,其寿命在两个不同的发光中心的平均衰减时间分别为603和510 ns.在y=0.02时,NaSr4-yB3O8.1N0.6∶yEu2+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发生了浓度猝灭现象,计算得到其激活剂离子间的临界距离为2.712 nm,导致浓度猝灭的激活剂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为偶极子-偶极子.以上结果表明,NaSr4B3O(9-3x/2)Nx∶Eu2荧光粉有望成为白光LED的光色转换材料.

关键词: 红色荧光粉 , NaSr4B3O(9-3x/2)Nx∶Eu2+ , 发光性能 , 白光LED

一维钒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

陈文 , 祁琰媛 , 麦立强 , , 彭俊峰 , 朱泉

功能材料

采用流变相-自组装法合成了钒氧化物纳米管和纳米棒,采用XRD、SEM、TEM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同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纳米管具有蓝光发光性能和显著的光限幅性能,VO2(M)纳米棒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 一维纳米材料 , 钒氧化物 , 合成 , 结构 , 性能

氧化钒纳米管的自组装合成机理

陈文 , 麦立强 , 徐庆 , 彭俊锋 , 朱泉峣 ,

无机材料学报

以V2O5和十六胺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氧化钒纳米管, 采用XRD、SEM、TEM、FTIR、ESR等手段分析研究了氧化钒纳米管的形成机理. 结果表明, 氧化钒纳米管的形成主要基于“卷曲机理”, 其形成过程包括: 表面活性剂分子嵌入到钒氧化物层间, 形成新层状化合物前驱体; 水热驱动下层状化合物边缘松动, 并开始卷曲, 降低体系能量; 合适的水热反应时间下最终形成钒氧化物纳米管. 模板剂嵌入到钒氧化物层间形成一定大小的层间距以及V4+的存在对从层状化合物卷曲成纳米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氧化钒 , nanotubes , self-assembly , mechanism of formation

激光辅助制备低维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祁琰媛 , 陈文 , 麦立强 , , 彭俊峰

材料导报

介绍了激光辅助制备低维纳米材料的几种方法,论述了激光法制备低维纳米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该方法研究的重点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激光 , 制备 , 低维纳米材料

倾斜沉积制备雕塑薄膜的研究进展

肖秀娣 , 董国平 , , 范正修 , 贺洪波 , 邵建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倾斜沉积是一种新型的薄膜沉积技术.通过制备过程中基片的旋转和倾斜,可以制备出斜柱状、之字形、螺旋状、S形以及C形等各种形状的雕塑薄膜.雕塑薄膜可以实现许多传统薄膜无法实现的光学性质,为光学薄膜的设计与制备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雕塑薄膜的制备方法,分析了雕塑薄膜的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并阐述了其在光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关键词: 倾斜沉积 , 雕塑薄膜 , 各向异性

氧化钒纳米管的自组装合成机理

陈文 , 麦立强 , 徐庆 , 彭俊锋 , 朱泉峣 ,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5.01.010

以V2O5和十六胺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氧化钒纳米管,采用XRD、SEM、TEM、FTIR、ESR等手段分析研究了氧化钒纳米管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氧化钒纳米管的形成主要基于"卷曲机理",其形成过程包括:表面活性剂分子嵌入到钒氧化物层间,形成新层状化合物前驱体;水热驱动下层状化合物边缘松动,并开始卷曲,降低体系能量;合适的水热反应时间下最终形成钒氧化物纳米管.模板剂嵌入到钒氧化物层间形成一定大小的层间距以及V4+的存在对从层状化合物卷曲成纳米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氧化钒 , 纳米管 , 自组装 , 形成机理

烃基-3-噻吩硫醚的合成

黄金波 , 爱农 , 孙宝国 , , 赵国秀 , 杨兴芝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1.023

噻吩与溴、锌粉依次发生取代,还原反应生成3-溴噻吩.在-70℃,3-溴噻吩与n-丁基锂反应后,再依次加入硫粉、卤代烃,在常温下分别反应1.5、2.5、2.5、3、3和3.5 h,分别合成甲基-3-噻吩硫醚、乙基-3-噻吩硫醚、丙基-3-噻吩硫醚、丁基-3-噻吩硫醚、烯丙基-3-噻吩硫醚和异丙基-3-噻吩硫醚,收率分别为82%、74%、71%、70%、73%和49%.这些化合物结构都通过IR、1H NMR、13C NMR和MS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进行了初步香味评价.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肉香味的特征.

关键词: 烃基噻吩硫醚 , 合成 , 基本肉香味 , 香料

水溶性聚乙烯醇薄膜的研究进展

, 吴龙奇 , 刘彩凤

材料导报

水溶性聚乙烯醇薄膜是一种新型绿色包装材料,它在水溶性、阻隔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的独特优点使其成为目前国内外包装业的研究热点.介绍了水溶性聚乙烯醇薄膜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工艺,提出了由于大量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导致聚乙烯醇薄膜的水溶性和热塑性问题,进而阐述了对聚乙烯醇薄膜水溶性和热塑性的改性技术,最后概述了聚乙烯醇薄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聚乙烯醇 , 水溶性 , 热塑性 , 改性

石煤提钒萃液的循环利用研究

张国斌 , 张一敏 , 黄晶 , 刘涛 , 王非 , 王一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6.016

以江西某地石煤为原料,采用直接酸浸—萃取—反萃—沉钒—煅烧的工艺进行萃液循环利用实验,对石煤提钒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V2O5产品质量与萃液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及杂质元素Al,K,Ca,Mg,Fe,Si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萃液的循环利用对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及V2O5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大,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的浸出率在92%~ 94%之间波动,V的一级萃取率在75%~78%之间波动,萃取现象正常,V2O5产品的品位始终大于98%;萃液未循环时,浸出液中的Al,K,Ca已饱和,过饱和的Al,K以KAl(SO4)2(H2O)12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过饱和的Ca以CaSO4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使得萃液循环过程中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Al,K,Ca的含量在第一次循环时急剧增加,随后增加趋势减缓,最终保持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Mg,Fe的含量随萃液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累积,累积至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Si的含量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基本不累积.

关键词: 石煤 , , 萃取 , 循环利用

第四届“吴仲奖励基金”评选出获奖者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08]01号),经各高等院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认真评选和推荐,吴仲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并确定授予青年学者戴巍、罗坤、唐桂“吴仲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程雪涛等10位同学“吴仲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评选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高等院校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