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984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连续柱状晶铜基合金BFe10-1-1的动态再结晶研究

雪峰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568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 在变形温度750-900℃, 应变速率0.01-10 s$^{-1}$的条件下, 对连续柱状晶BFe10-1-1合金进行了高温压缩变形, 研究了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行为. 结果表明, 动态再结晶温度在850 ℃左右; 热激活能Q= 427.937 kJ/mol, 高于同成分的等轴晶BFe10-1-1合金; 当ln Z<43时, 合金发生部分动态再结晶; 当43≦ln Z≦51时, 发生部分动态再结晶(850和900℃)或不发生动态再结晶(750和800℃), 为该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中间区域; 当ln Z>51时, 该合金不发生动态再结晶. 存在发生动态再结晶的ln Z值中间区域以及热激活能较高, 表明具有连续柱状晶组织的金属与等轴多晶金属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机理有所不同. 在本文工艺参数范围内, 随应变速率增大, 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的区域有所扩大; 动态再结晶晶粒易在合金晶界处以晶界弓弯方式形核, 形成的再结晶晶粒在晶界扩张的同时, 在晶内形成孪晶, 并以“孪生动态再结晶”方式演变成晶粒带.

关键词: Cu-Ni-Fe合金 , continuous columnar grain , high temperature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一种的层流扩散火焰面库模型的研究

赵平辉 , 叶桃红 , 陆阳 , 陈义良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通过求解物理空间中的层流扩散火焰面方程,建立火焰面数据库.相比于求解混合物分数空间的层流火焰面模型,该模型不仅简单,且易于耦合详细组分输运模型、Soret效应和气相辐射等影响因素.同时,求出的温度及组分浓.度分布可以整理成各种不同参数的函数,提高了数据库使用的灵活性.本文对这种的层流扩散火焰面模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考察组分输运模型、Soret效应、气相辐射以及化学反应机理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层流火焰面模型 , 扩散火焰 , 组分输运 , Soret效应 , 化学反应机理

异丁烯聚合催化体系研究Ⅰ.聚与共聚反应

柯扬船 , 吴天斌 , 郭文莉 , 李树 , 董鹏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2.013

用苯甲酰氯(BC)/TiCl4引发异丁烯(IB)聚合及与苯乙烯(St)的共聚反应,得到分子量高、分布窄的聚异丁烯及其共聚物,并控制了BC的高活性.对IB聚及其与ST共聚反应影响因素(体系浓度、残余水、第3组分三乙胺(TEA))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BC]=2.6 mmol/L、[TEA]/[BC]=1.0(聚)和n(TiCl4)/n(BC)=80、[TEA]/[BC]=4.0(共聚),BC/TiCl4/TEA是最佳体系,对水不敏感,可以制备分子量高及分子量分布(MWD)为1.5(聚)和2.0(共聚)的窄分布聚合物(GPC曲线均为单峰).

关键词: 苯甲酰氯 , 聚异丁烯 , 共聚合 , 活性聚合

雪峰弧形构造带金矿类型及分布特征

苏康明 , 曾勇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7.04.005

文中从总结雪峰弧形构造带内各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入手,提出一个简明的金矿床分类方案,将区内金矿床类型分为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2个大类,石英脉型金矿又分为顺层与切层石英脉型2个亚类,蚀变岩型金矿分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与破碎蚀变砂岩型3个亚类,并阐述了不同类型的金矿与不同的地层岩性及构造组合之间的关系,以期指导区内金矿床勘查及开发工作.

关键词: 矿床分布 , 金矿床类型 , 石英脉型 , 蚀变岩型 , 雪峰弧形构造带

湖南雪峰金矿田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 唐卫国 , 朝晖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09.004

雪峰金矿田是近年确立的湖南找金的重点区域.该区金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各类异常反映了金矿化的存在,Au、As是最重要的指示元素,两者吻合程度好.异常与断裂构造控制的矿化形态及产状关系密切,进一步说明该区金矿是以断裂控矿为主.不同化探方法具一定的找矿效果,所圈定的异常浓度分带清晰,指示作用明显.水系沉积物异常指示了找矿地段;次生晕异常指示了矿带位置及延伸;原生晕异常指示了蚀变矿化带或矿体部位;汞气异常能指示含金断裂破碎带或含金石英脉的存在.充分说明地球化学异常对金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关键词: 雪峰金矿田 , 地球化学异常 , 指示意义

管道阴极保护断电电位测量结果分析

罗鹏 , 金鑫 , 徐承伟 , 薛致远 , 高强 , 张永盛

腐蚀与防护

采用GPS卫星同步断电法对忠管道进行了断电电位测量,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忠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三层PE管道相比于环氧粉末涂层管道更容易出现过保护现象,而且还容易受到干扰;电位是反应管道所处状态的主要指标,阴极保护系统的通电电位呈规律分布,但断电电位影响因素复杂,无明显规律.

关键词: 阴极保护 , 通电电位 , 断电电位

阴极电泳涂装线线方案

金荣刚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3.01.009

笔者根据几年来的阴极电泳涂装线线经验,介绍了新建阴极电泳涂装线的清洗、槽、试生产运行调试及日常管理的关键问题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阴极电泳涂装线 , 清洗 , , 运行调度 , 日常管理

雪峰山中段控矿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 舒玲 , 符海华 , 宋维国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3.05.003

雪峰山中段处于扬子微板块与华南褶皱系过渡地带,是近年确立的湖南找金的重点区域.区内NE向深大断裂构造以导矿为主,局部容矿,并总体控制各成矿带分布,次级NW向构造则以容矿为主,并与NE向次级构造复合控制金矿床、矿体的产出,充分显示了构造控矿的层次性和规律性.本文认真分析了控矿构造与金矿化的关系,不同构造层次分别对矿带、矿床、矿体和富矿柱的控制作用,是控矿构造规律方面的一次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 控矿构造 , 金矿 , 控制作用 , 雪峰山中段

中高能核数据评价和库国际概况

庄友祥 , 王记民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04.013

简要介绍了中高能核数据评价和库的国际概况, 较细致地讨论了中高能核反应实验测量、理论计算、积分检验、评价和库等, 并对我国今后中高能核数据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核反应 , 核数据 , 中高能 , 评价 , 数据库

石煤提钒萃液的循环利用研究

张国斌 , 张一敏 , 黄晶 , 刘涛 , 王非 , 王一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6.016

以江西某地石煤为原料,采用直接酸浸—萃取—反萃—沉钒—煅烧的工艺进行萃液循环利用实验,对石煤提钒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V2O5产品质量与萃液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及杂质元素Al,K,Ca,Mg,Fe,Si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萃液的循环利用对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及V2O5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大,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的浸出率在92%~ 94%之间波动,V的一级萃取率在75%~78%之间波动,萃取现象正常,V2O5产品的品位始终大于98%;萃液未循环时,浸出液中的Al,K,Ca已饱和,过饱和的Al,K以KAl(SO4)2(H2O)12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过饱和的Ca以CaSO4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使得萃液循环过程中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Al,K,Ca的含量在第一次循环时急剧增加,随后增加趋势减缓,最终保持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Mg,Fe的含量随萃液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累积,累积至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Si的含量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基本不累积.

关键词: 石煤 , , 萃取 , 循环利用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98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