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7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MMA-BA-DMAEMA三元共聚物胶乳的电解质稳定性

, 李伯耿 , 李宝芳 , 潘祖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间歇及半连续乳液聚合方式,合成得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氨基乙酯三元共聚物胶乳,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类型、复合配比及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方式和官能团单体含量对共聚物乳液耐电解质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体系中非离子成分增加,官能团单体含量增多和聚合温度降低,胶乳的耐电解质稳定性增大.半连续乳液聚合所得胶乳的电解质稳定性比间歇聚合得到的胶乳更好,而且随着乳化单体滴加速率的降低,胶乳的电解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乳化剂用量加大,对胶乳的电解质稳定性无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乳液共聚合 , 电解质稳定性 , (甲基)丙烯酸酯

细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 李洁爱 , 倪沛红 , 朱秀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综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细乳液的制备方法、反应器类型、均化方式、聚合动力学等,论述了各种添加剂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以及胶乳性能及参数的测定,并预测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 聚合动力学 , 乳化剂 , 助乳化剂

MMA-BA-GMA三元乳液共聚合

, 李伯耿 , 李宝芳 , 潘祖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NH4)2S2O8-Na2SO3为引发体系采用滴加还原剂的半连续方法,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三元乳液共聚合,系统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聚合温度和官能团单体GMA含量对聚合转化率、乳液粘度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本聚合体系的初始反应速率Rp0与引发剂浓度[I]0的0.479次方成正比,Rp随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乳化剂浓度增大到某一值后Rp反而减小.实验还发现,GMA含量对聚合动力学、乳液粘度和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聚合温度主要影响聚合反应速率,对乳液粘度和乳液电解质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乳液共聚合 , 动力学 ,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聚硅氧烷复合乳液

, 倪沛红 , 李洁爱 , 朱秀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聚硅氧烷为助稳定剂,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聚硅氧烷复合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类型、聚硅氧烷用量、乳液固含量和甲基丙烯酸用量对细乳液聚合动力学和所得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聚硅氧烷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 3.33%~ 10.0%时,可获得稳定的聚合过程,所得复合乳液的数均粒径在73 nm~77 nm之间,乳胶膜吸水率低至 4.54%~ 6.75%.透射电镜照片表明,复合乳胶粒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相分离.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 聚硅氧烷 , 助稳定剂 , 复合乳液 , 耐水性

含氟三元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纪晓丽 , , 倪沛红 , 邵亚军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9.005

由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含氟丙烯酸酯合成了含氟三元共聚乳液. FT-IR、1H NMR、13C NMR和19F NMR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含氟单体用量、增溶剂β-环糊精(β-CD)用量和聚合条件对乳液聚合动力学、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对三元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温度在55~65 ℃范围,升高温度,使聚合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热分析表明,聚合温度对共聚物的组成几乎没有影响. 增加含氟单体用量(摩尔分数0~3.0%),使聚合反应速率略有降低.加入少量增溶剂β-CD使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升高. 与不含氟的共聚物 P(MMA-co-BA) 膜性能比较,三元含氟共聚物乳液涂膜的表面接触角明显增大,表明共聚物中具有含氟结构单元有利于提高膜性质.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 丙烯酸丁酯 , 含氟甲基丙烯酸酯 , β-环糊精 , 乳液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细乳液共聚合研究

夏宇静 , , 倪沛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与反应性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进行细乳液共聚合,获得了MMA-co-(A-174)共聚物乳液.研究了聚合温度、助稳定剂用量、A-174用量及水相中pH调节剂用量对聚合过程动力学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共聚产物组成和乳胶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了共聚物乳液中微量甲醇含量,结果表明,细乳液聚合工艺可以避免活性硅烷A-174的反应性官能团在聚合过程中被水解损耗.

关键词: 细乳液共聚合 , 活性硅烷 ,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 甲基丙烯酸甲酯

MBHD四元共聚物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 李伯耿 , 潘祖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合成了含有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四元共聚物乳液(MBHD乳液),研究了乳化单体加入方式、聚合温度、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配比和用量及HEMA和DMAEMA用量对共聚物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粘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间歇聚合过程由于水相成核较多而使所得乳液的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较宽,乳液粘度和表面张力较大.官能团单体HEMA和DMAEMA用量增大使共聚物乳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而乳液粘度基本不变,但两者对乳液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正好相反.复合乳化剂配比、含量和聚合温度对所得乳液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乳液聚合 , 粒径 , 粘度 , 表面张力 , 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 ,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气相色谱法分析芳醇合成工艺中的样品

刘文青 , 冷志光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3.04.032

建立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芳醇合成工艺路线中过程样品组分含量的方法.采用HP-FFAP(30 m×0.32 mm i.d.×0.25 μm)毛细管柱,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N2为载气,流速0.6 mL/min,分流比150∶1,并采用程序升温,以校正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含量.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样品中各组分分离较好,分析周期仅18 min.含量在50%以上的1-氯代异戊烯、甲基庚烯酮、芳醇、去氢芳醇等主要组分含量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回收率为99.7%~100.9%.结合标样、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红外光谱(GC/FTIR)对样品中各组分进行了定性,组分的MS和FTIR定性结果与图谱库匹配在90%以上,定性结果正确可靠.方法可以用于芳醇合成工艺中过程样品及芳醇成品的分析.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 , 1-氯代异戊烯 , 甲基庚烯酮 , , 去氢芳

高级胶橡胶的性能

张哲 , 廖双泉 , 郭明万 , 廖小雪 , 王丽芝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将胶通过中空纤维柱浓缩后,分别用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进行脱蛋白处理,以得到非橡胶组分少的高级胶橡胶,并研究其各项性能.结果表明,浓缩胶经过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胶橡胶的氮含量和挥发物含量显著降低;胶橡胶的硫化速率变慢,改善了胶橡胶易焦烧的性能;胶橡胶的力学性能提高,热稳定性降低.

关键词: 橡胶 , 脱蛋白 , 性能

大豆乳的预处理

刘国庆 , 罗敏 , 龙国萍 , 朱翠萍 , 卿德林 , 王占生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3.05.010

针对"膜法回收大豆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工艺中的预处理部分进行研究.发现絮凝离心处理分别可以去除乳中65%左右的脂肪和90%左右的悬浮固体.袋式过滤和精密微孔管等精密过滤手段对乳的预处理效果不佳,但是袋式过滤可以作为微滤之前的保安过滤方式.为了进一步去除乳中的杂质和同时灭菌,微滤过程是必须的.包括絮凝离心和微滤在内的预处理过程可以在蛋白质损失率只有10%左右的情况下将悬浮固体全部去除,脂肪去除率高达90%以上.中试的试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 大豆乳 , 预处理 , 微滤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