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94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α-{[4-(取代苯基亚甲基)亚氨基]苯氧基}丙酸乙酯的合成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刘国华 , , 姚美 , 方海斌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2.008

通过4-氨基苯氧丙酸乙酯与相应的取代芳香醛类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得到了11个未见报道的α-{[4-(取代苯基亚甲基)亚氨基]苯氧基}丙酸乙酯类目标化合物,用UV、IR、1H NMR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芳环上取代基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具有吸电子取代基的对硝基苯甲醛给出93%的最高反应产率;而有供电子取代基的对甲基苯甲醛给出54%的最低反应产率.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证明,此类席夫碱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化合物6b和6f具有52%和55%的促黄瓜子叶生根活性,化合物6j具有75%的黄瓜子叶生根抑制活性;化合物6h具有53%的生长素活性;化合物6b具有51%的细胞分裂素活性.

关键词: 席夫碱 , 苯氧丙酸酯 , 合成 , 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石煤提钒萃液的循环利用研究

张国斌 , 张一敏 , 黄晶 , 刘涛 , 王非 , 王一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6.016

以江西某地石煤为原料,采用直接酸浸—萃取—反萃—沉钒—煅烧的工艺进行萃液循环利用实验,对石煤提钒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V2O5产品质量与萃液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及杂质元素Al,K,Ca,Mg,Fe,Si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萃液的循环利用对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及V2O5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大,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的浸出率在92%~ 94%之间波动,V的一级萃取率在75%~78%之间波动,萃取现象正常,V2O5产品的品位始终大于98%;萃液未循环时,浸出液中的Al,K,Ca已饱和,过饱和的Al,K以KAl(SO4)2(H2O)12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过饱和的Ca以CaSO4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使得萃液循环过程中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Al,K,Ca的含量在第一次循环时急剧增加,随后增加趋势减缓,最终保持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Mg,Fe的含量随萃液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累积,累积至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Si的含量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基本不累积.

关键词: 石煤 , , 萃取 , 循环利用

连铸铸渣的返回利用

宋素格 , 王三忠 , 张振申 , 王新志 , 孙玉强

钢铁研究

为了合理利用返回的连铸铸渣,对铸渣组分进行分析,得到其碱度平均值为4.09,w(TFe+ MnO)平均值为1.64%,属于高碱度还原性炉渣.对4种铸渣返回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返回利用效果优劣次序依次为出钢前、出钢后、LF精炼开始前和LF精炼造渣期.在转炉出钢前进行返回利用效果最佳,适宜的铸渣返回量为5.0~12.0 kg/t,吨钢综合冶炼成本可节约5.94元.

关键词: , 返回利用 , 冶炼成本

超重反冲核时间探测器性能测试

徐华根 , 徐瑚珊 , 李文飞 , 贾飞 , 陈若富 , 张雪荧 , 马越 , 李松林 , 段利敏 , 孙志宇 , 肖国青 , 郭忠言 , 詹文龙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30

介绍了一种铝制内椭球面反射镜闪烁薄膜探测器, 对其探测效率、光收集效率和时间性能的测试.结果分析表明采用1 μm厚的BC498闪烁薄膜探测器测量实验中超重反冲核, 探测效率接近100%, 时间分辨好于200 ps, 其性能满足超重反冲核时间测量的要求.

关键词: 闪烁薄膜探测器 , 光收集效率 , 探测效率 , 时间分辨

邯钢余热能发电实践及发展规划

王竹民 , 张怀东 , 马连昌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06.05.008

余热能发电可有效回收利用冶金生产过程中的二次能源,降低企业外购电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高自发电比例,邯钢对余热能发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对邯钢目前的发电资源进行了分析,回顾了邯钢余热能发电的历史,介绍了正在实施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关键词: 余热 , 发电 , 现状 , 规划

铜萃液综合回收铜、锌试验研究

俎小凤 , 王夏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213

采用硫化沉淀工艺对铜萃液中的铜、锌等有价金属进行了回收试验研究,考察了硫化沉淀pH值、硫化钠加入量和硫化反应时间等因素以及铜、锌共沉淀和分步沉淀对铜、锌回收率和精矿品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铜、锌分步沉淀时,萃液pH =2.5,加入1.2倍硫化钠用量,反应20 min,沉铜效果最好,铜回收率98.33%,精矿铜品位38.88%;pH =3.5,加入1.4倍硫化钠用量,反应20 min,沉锌效果最好,锌回收率为98.36%,精矿锌品位33.17%.该工艺可有效回收萃液中的铜、锌等有价金属.

关键词: , 硫化沉淀 , ,

钢包铸渣的热循环利用

何金平 , 刘先同 , 王春锋 , 钱龙 , 金奎

钢铁

介绍了武钢CSP钢包铸渣的热态循环回收利用工艺,该工艺在LF炉对连铸钢包液态铸渣进行了热态在线循环利用,深入分析了铸渣循环利用过程中LF炉精炼终渣变化及其对钢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态渣的在线循环,LF炉造渣料及脱氧剂消耗大幅降低,其中石灰降低1.01 kg/t,精炼渣降低0.21 kg/t,脱氧剂铝合金降低0.20 kg/t,电耗降低3.66 kWh/t,回收了浇铸残余钢水,金属料消耗降低3.0 kg/t.

关键词: , 热态循环利用 , 残余钢水

含缺陷结构极限分析的权法研究

张宏涛 , 朱建明 , 徐秉业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09.z1.002

结构极限分析是塑性力学的一个分支,在结构及机械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工程应用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结构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对该类结构进行极限分析研究,能反映结构的实际安全程度,而且能充分利用材料塑性性能的潜力.本文利用权法中的配点法和子域法,结合塑性极限分析理论对含缺陷板和含缺陷圆柱壳结构进行了承载能力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关键词: 极限分析 , , 缺陷结构 , 配点法 , 子域法

轻质防热材料高烧蚀试验

高贺 , 陈连忠 , 欧东斌 , 袁国伍 , 梁馨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4.02.010

为了得到不同轻质防热材料在高条件下的烧蚀数据,评估其在高条件下的烧蚀性能,以满足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的高高热流低压力的热环境,采用高加热器对多种不同密度的轻质防热材料进行烧蚀考核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和模型内部烧蚀形态的描述,给出轻质防热材料在高低压热环境中的烧蚀特性.最后对比中条件下试验数据,详细分析值对轻质防热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加热器可以产生稳定均匀的高低压流场,轻质防热材料在高条件下的隔热性能和烧蚀性能有所提高.

关键词: 轻质防热材料 , 热环境 , 加热器 , 驻点试验

高温高压下湿空气的和熵计算

刘朝 , 杨智勇 , 刘娟芳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以湿空气透平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的工质-湿空气为研究对象,运用所提出的一个适合计算高温高压湿空气热力学性质的对应态维里方程,对湿空气的偏差和偏差熵进行了计算.在湿度0≤ W≤1 kg/kg(A),温度小于573.15 K,压力小于5 MPa时,与ASHRAE用的多项式维里方程计算得到的偏差和偏差熵进行了比较,误差很小.用这个对应态维里方程外推计算了温度和压力分别达到600 K和15 MPa的湿空气和熵.计算结果表明对湿空气而言压力和湿度越大,偏差和偏差熵越大;温度越高,偏差和偏差熵越小.

关键词: 对应态 , 维里方程 , 湿空气 , ,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9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