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发林
,
刘玉章
,
唐孝芬
,
侯吉瑞
,
岳湘安
,
熊春明
功能材料
多重乳液的单分散性是与粒径相关的一些重要性质如乳液稳定性、乳化剂界面分配等研究工作的基础.在保证连续相与分散相的粘度比∈(0.1,1)条件下,分别以聚丙烯酰胺及甘油为连续相,以不同内相体积w1/o一级乳液为分散相,在相应流变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介质的弹性对多重乳液分散度的影响,制备了分散度20%左右的拟单分散多重乳液体系.研究表明,连续相的弹性是制备拟单分散多重乳液的必要条件,分散相的弹性有利于单分散多重乳液的制备.完善了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
关键词:
弹性
,
流变行为
,
单分散
,
多重乳液
吕鑫
,
岳湘安
,
侯吉瑞
,
景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针对实验室自制有机铝交联体系L-2和酚醛交联体系FA-1,从性能和结构方面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L-2的成胶时间比FA-1长,FA-1的耐温抗盐能力均比L-2强.通过电镜扫描照片分析得出,交联剂与聚合物分子之间形成了网络结构、树枝状结构、层状结构,并且结点增多结构增强,增强了体系的耐温抗盐能力.FA-1比L-2的交联点更多,结构更为复杂,其稳定性进一步增加.
关键词:
有机铝
,
酚醛
,
弱凝胶
,
耐温抗盐
高建
,
岳湘安
,
侯吉瑞
,
杨承伟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6.05.021
测量了HSG冻胶体系的屈服应力、蠕变-回复和粘弹性参数,研究了温度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SG冻胶体系的屈服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超过冻胶体系屈服应力之后很快达到稳定的平衡应力值,温度对其影响很小.温度越高,冻胶的柔量越大,越易变形.HSG冻胶体系具有高弹低粘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冻胶弹性明显下降,但粘性下降不大.温度越高,冻胶线性粘弹性区域越小.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
冻胶
,
流变性
,
温度影响
赵仁保
,
岳湘安
,
侯吉瑞
,
赵根
,
许润璇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02.008
采用盐容忍度较宽(0~120 g/L)的微乳酸(O/W)体系,考察N80钢片、岩心砂分别在土酸及土酸微乳液中的化学反应,研究这2种不同的酸液体系在填砂管中的渗流、化学反应特征以及在天然岩心中的酸化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微乳酸对钢片、岩心砂的腐蚀(溶蚀)速度分别约是土酸的55%及60%;微乳酸在填砂管中的损耗速度也小于土酸体系. 在50 cm填砂管中,当注入速度为0.5 mL/min,注入量为30 mL时,土酸主要作用在注入端至20 cm处,微乳酸在距注入端13 cm处开始反应. 在天然岩心中,土酸作用后注入端面变得疏松,而微乳酸作用后流出端面变得疏松.
关键词:
土酸
,
微乳酸
,
油藏
,
缓蚀
,
填砂管
,
岩心
YUE Xiang-An
,
侯吉瑞
,
LV Xin
,
张立娟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8.007
利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复合体系,探索了驱油剂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驱油剂的粘弹性越强,在油藏孔隙中的微观流场越易于向孔隙盲端及孔喉等滞留区发展,有利于驱替残留在这些区域中的原油.在以ORS为主表面活性剂的ASP复合体系中,随着碱浓度的增加,驱油剂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可降至1×10-3 mN/m,但同时导致复合体系粘弹性的严重损失,剪切速率为l×10 s-1的视粘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使其驱油的综合效应变差.实验结果表明,在非均质岩心中,驱油实验的采收率最高值并不是与高碱浓度条件下的超低界面张力相对应,而是出现在界面张力为1×10-2 mN/m量级的低碱浓度区.ASP复合体系的驱油能力实质上是其界面特性与流变性的综合效应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实现复合体系界面特性与流变性的最佳匹配,可获得理想的驱油效果.
关键词:
石油采收率
,
ASP复合驱
,
界面张力
,
流变性
魏发林
,
侯吉瑞
,
岳湘安
功能材料
多重乳液的热稳定性是应用于石油工程等领域的关键.以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T20)为亲水乳化剂,通过微观界面性质及宏观稳定性实验研究了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61)为亲油乳化剂时多重乳液的热稳定性,借助界面吸附状态的研究对其热稳定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比了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80)为亲油乳化剂时多重乳液的相应性能.研究表明70℃条件下聚亚胺类物质制备的多重乳液30天后破裂率低于2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原因在于其高的界面吸附平衡常数(93.4m3/mol)与单位摩尔乳化剂占据的界面面积(1.92×106m2/mol).研究结果为多重乳液应用领域拓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多重乳液
,
聚亚胺物质
,
热稳定性
,
界面粘度
张西明
,
刘立
,
张新发
,
石道涵
,
陈东喜
,
张浩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4.05.015
对侯8-11井发生腐蚀开裂的套管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结构及残余应力分析.结果表明,该油井套管腐蚀开裂是由外向内发展的,其主要原因是腐蚀介质中的Cl-、HCO-3和H2S及表面残余应力共同作用引起的应力腐蚀.
关键词:
套管
,
腐蚀开裂
,
裂纹
,
应力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