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
,
廖双泉
,
郭明万
,
廖小雪
,
王丽芝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将胶清通过中空纤维柱浓缩后,分别用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进行脱蛋白处理,以得到非橡胶组分少的高级胶清橡胶,并研究其各项性能.结果表明,浓缩胶清经过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胶清橡胶的氮含量和挥发物含量显著降低;胶清橡胶的硫化速率变慢,改善了胶清橡胶易焦烧的性能;胶清橡胶的力学性能提高,热稳定性降低.
关键词:
胶清橡胶
,
脱蛋白
,
性能
刘国庆
,
罗敏
,
龙国萍
,
朱翠萍
,
卿德林
,
王占生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3.05.010
针对"膜法回收大豆乳清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工艺中的预处理部分进行研究.发现絮凝离心处理分别可以去除乳清中65%左右的脂肪和90%左右的悬浮固体.袋式过滤和精密微孔管等精密过滤手段对乳清的预处理效果不佳,但是袋式过滤可以作为微滤之前的保安过滤方式.为了进一步去除乳清中的杂质和同时灭菌,微滤过程是必须的.包括絮凝离心和微滤在内的预处理过程可以在蛋白质损失率只有10%左右的情况下将悬浮固体全部去除,脂肪去除率高达90%以上.中试的试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
大豆乳清
,
预处理
,
微滤
杨红静
,
杨树章
,
马廷丽
,
高立国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3.020
介绍了国内外清防蜡工艺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结蜡机理及结蜡影响因素,并对比分析了已被各油田广泛使用的四种防蜡技术(机械清蜡、表面能防蜡、化学清防蜡和微生物清防蜡)的防蜡机理、特点、适用性及现场应用效果,以便能为各油田在生产实践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清防蜡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为清防蜡技术的未来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提出改进现有技术和开发高效、稳定、多功能的清防蜡剂是清防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结蜡机理
,
结蜡影响因素
,
清防蜡技术
,
机械清蜡
,
表面能防蜡
,
化学清防蜡
,
微生物清防蜡
曾雄智
,
皮建辉
,
梁宋平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6.007
敬钊毒素-Ⅰ(JZTX-Ⅰ)是一种能够抑制心肌钠通道失活的新型蜘蛛神经毒素,该文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与色氨酸荧光测定技术研究了JZTX-Ⅰ的磷脂膜结合活性.脂质体共沉淀实验表明,JZTX-Ⅰ具有不依赖于带负电荷磷脂组成的生物膜结合活性.当加入由酸性或中性磷脂构成的脂质体后,JZTX-Ⅰ能够分别产生6.4和4.7 nm的蓝移以及7.4和8.0 nm的红移激发漂移,显示JZTX-Ⅰ能够插入磷脂膜,同时该分子疏水表面的色氨酸残基处于一个运动受限的界面区域.荧光淬灭实验进一步证实,与脂质体结合能够减少该毒素分子表面色氨酸残基的溶剂暴露.该研究结果为阐明JZTX-Ⅰ的离子通道门控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
荧光谱
,
单层小脂质体
,
敬钊毒素-Ⅰ
曹晓峰
,
刁海鹏
,
卫建琮
,
张生万
,
冯彦琳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3.03.022
建立了电泳-色谱扫描法检测尿中清蛋白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尿蛋白后,用作者合成的染色剂染色,用CS-930薄层扫描仪定量测定尿中清蛋白含量,其被测组分的质量浓度为0.3~3.6 g/L时与相应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 4.方法的精密度为4.20%,回收率为96.7%~104.3%.利用该方法对肾脏病人尿液中清蛋白的含量进行分析,快捷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色谱扫描
,
电泳
,
清蛋白
,
尿
吕斯濠
,
陈福明
,
王晓琳
,
李旭宁
,
王晓玉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7.04.011
通过中试研究,考察气冲强化动态超滤处理大豆乳清液的效果和工艺参数.对于经过预处理的大豆乳清液,采用该动态超滤可以极大地延缓膜通量的衰减速率,在气冲强度5.0m3/h、压力0.05 MPa、温度45℃和pH 7.0的最优操作条件下,膜的过滤周期达到1 200 min以上,远大于死端过滤或切向流过滤时膜的过滤周期.对污染后膜的清洗表明,该组件形式有利于膜的水力冲洗和化学清洗;对蛋白质和糖类的分离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气冲强化动态形式不改变超滤膜对目标物质的分离特性.
关键词:
气冲强化动态超滤
,
大豆乳清液
,
膜污染
,
大豆蛋白质
,
气冲强度
,
膜通量
全妙华
,
曾雄智
,
皮建辉
,
邓梅春
,
梁宋平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4.011
应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方法化学合成了敬钊毒素-V(JZTX-V)分子N-端酪氨酸残基剪切体(Y1-JZTX-V),并且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对不同条件下的氧化复性结果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剪切体的最佳氧化复性条件:0.1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7.50、1 m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0.1 m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样品浓度为0.05 mg/L、复性温度为4 ℃.膜片钳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敬钊毒素-V剪切体Y1-JZTX-V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上表达的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TX-R)与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电流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0±2.5)nmol/L和(39.6±3.2)nmol/L.与天然的敬钊毒素-V相比,该剪切体对大鼠DRG细胞上的TTX-S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但对TTX-R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却大大降低,表明敬钊毒素-V分子N-端的酪氨酸残基是一个与TTX-R钠通道结合活性相关的氨基酸残基.
关键词:
化学合成
,
敬钊毒素-V剪切体
,
复性
,
钠离子通道
宋齐
,
潘凯
,
曹兵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2.019
实验通过调节乳清的pH值,利用TFC-SR2卷式纳滤膜对乳清进行脱盐研究,对在不同pH值状态下的乳清浓缩液干物进行灰分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当调整pH值为乳清蛋白的等电点4.6时,浓缩液干物灰分含量最少,脱盐效果最好.在乳清液pH值为4.6,操作压力为1.3 MPa时,进行了渗透循环操作,得到了更好的脱盐效果.
关键词:
乳清
,
纳滤膜
,
pH值
,
脱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