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成顶
,
许健健
,
张海燕
,
谢正
,
叶红杨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3.01.014
试验者为小细胞肺癌患者,于右上臂皮下植入缓释VP-16(又称依托泊苷或鬼臼乙叉苷),按预定时间点采集静脉血并分离出血浆.血浆样品以氯仿萃取,常温下负压挥发至干,然后以流动相溶解,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V(甲醇)∶V(水)=52∶48的溶液,检测波长为UV-228 nm,色谱柱为Lichrosphere C18(250 mm×4.6 mm i.d.,5 μm).用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2 mg/L,绝对回收率为80.4%,相对回收率为94.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用相对标准偏差RSD表示)均为8%左右; VP-16与血浆中其他成分(内源性干扰物)达到良好分离.此外还进行了血浆样品的稳定性试验,发现VP-16的萃后残渣于-5~0 ℃可保存240 h.方法灵敏度较高,准确性和实用性好,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缓释VP-16
,
血药浓度
许媛媛
,
叶耕心
,
赵莎莎
,
郭智勇
,
储成顶
,
姚余有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5.034
建立了羊水中利凡诺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采用正丁醇一步提取样品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 0.7 ng/mL,回收率为89.6%~100.2% ,日内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RSD)计)为1.4%~6.3% ,日间精密度(RSD)为2.2%~6.5%.该方法完全符合中国药典 2005 版规定,可作为临床检测方法.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利凡诺(rivanol)
,
羊水(amniotic fluid)
卓伟伟
,
徐玉松
中国冶金
通过对涟钢90 t顶底复吹转炉炉渣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为了获得最佳的炉渣脱磷效果,炉渣碱度应控制在4.6左右,炉渣中w((FeO))控制在16%左右,炉温则控制在1680℃左右;通过对炉渣实际组成在 CaO (MgO)-SiO2-FeO(MnO)伪三元相图中的变化途径与常见的转炉渣成渣路线进行比较发现,涟钢顶底复吹转炉冶炼造渣操作遵循的是 ABC途径,即低氧化铁成渣路线,该路线主要适用于含磷、硫较低的生铁炼钢,通过分析讨论该成渣路线的利弊,提出一些优化该厂造渣工艺的建议。
关键词:
顶底复吹
,
转炉
,
成渣路线
,
造渣
李军
,
赵肃清
,
朱冬生
材料导报
提出一种以沸石13X为骨架支撑CaCl2组成复合吸附剂用于储能.介绍了这类复合吸附储能材料的实验配制方法,将沸石13X与5个不同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复合得到复合吸附剂,分析了其吸附储能的原理.用静态重量法测定了其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速度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最大平衡吸附量为0.553g/g,蓄热量为1408.7KJ/kg.复合吸附剂较纯的吸附剂有了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
吸附
,
储能
,
复合吸附剂
,
平衡吸附量
彭志伟
,
李光辉
,
唐兆坤
,
杨雪峰
,
姜涛
钢铁
针对目前国内铁精矿成球性能普遍较差的问题,研究了10种铁精矿的成球性能和改善铁精矿成球性能的主要措施.单一铁精矿成球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0种铁精矿的成球件能差异明显.改善铁精矿的成球性能研究表明,通过优化铁精矿原料结构、对铁精矿进行顶处理、改善铁精矿粒度组成以及合理选择膨润土的种类和用量等措施能降低造球过程中膨润土用量,提高生球质量,显著改善铁精矿的成球性能.
关键词:
铁精矿
,
造球
,
成球性
,
膨润土
陆世才
,
李峰
,
刀艳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6.06.020
对云南九顶山斑岩铜钼矿含矿石英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九顶山铜钼矿成矿流体属于NaCl-H20型,均一温度集中在260~320 ℃,盐度集中在6.50% ~ 10.60%,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等盐度性质.流体包裹体压力及深度分析显示,成矿流体主要在浅成低压环境下形成,流体演化过程中压力逐渐释放,深度逐渐降低.
关键词:
富碱斑岩
,
流体包裹体
,
云南九顶山
王文三
,
唐菲
,
赵庆军
,
徐建中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1+1/2对转涡轮四种不同的叶顶冷却布置方案对叶顶传热、冷却性能以及气动特性的影响。四种布置方案分别是:靠近压力面垂直叶顶方向、靠近压力面且与叶顶有30°出射角、中弧线位置垂直叶顶方向、中弧线位置有30°出射角。研究表明,气膜孔沿压力面布置与气膜孔沿中弧线布置相比可以降低叶顶传热系数;由于气膜孔倾斜布置气膜射流动量降低,且削弱了肾形涡的影响,气膜的侧向覆盖范围增大。因此气膜孔靠近压力面布置可以提高气膜冷却效率;气膜孔靠近压力面且有30°出射角比垂直布置叶顶热负荷减少2.7%。另外,气膜孔靠近压力面布置可以降低主流的泄漏流量,有利于减小泄漏损失和提高涡轮效率。
关键词:
气膜冷却
,
动叶叶顶
,
传热系数
,
冷却效率
牛茂升
,
臧述升
,
黄名海
工程热物理学报
叶顶间隙流动是导致涡轮动叶中产生流动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某动力涡轮第一级内三维流动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流体在经过动叶叶顶间隙以后在约25%叶顶轴向弦长处(τ=3mm)在叶顶与吸力边夹角处卷起形成间隙涡,造成流动阻塞,同时在间隙内叶片顶部10%叶顶轴向弦长处(τ=3mm)开始在压力边出现叶顶分离涡,使得间隙流动损失增加.随着间隙高度增大,通过间隙的流量增加,间隙涡形成位置后移,间隙涡、叶顶分离涡尺寸变大,在流道内影响范围增大,导致流动损失变大.
关键词:
涡轮动叶
,
叶顶间隙流动
,
间隙涡
,
叶顶分离涡
陈瑜
,
王建忠
,
李娜
,
祁立国
,
张浩
物理测试
针对45圆钢热顶锻开裂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裂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圆钢折叠缺陷是引起热顶锻裂纹的主要原因,同时局部脱碳加剧了顶锻开裂。可以通过严格执行检修和轧制制度,同时配合优化轧钢加热制度来消除热顶锻裂纹的发生。
关键词:
45圆钢
,
热顶锻
,
折叠
王正明
,
贾希诚
,
王嘉炜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用数值方法研究带有间隙的三维叶栅叶顶区的流动.对于不同大小的间隙及环壁静止与旋转的不同壁面条件,揭示了叶顶区流动的细节.计算结果表明,叶片当地厚度与间隙高度之比过大过小的情形均不易形成叶顶分离涡,相比轮毂静止的情形,轮毂转动时较不易形成叶顶分离涡.
关键词:
叶轮机械
,
不同间隙
,
叶顶区
,
分离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