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瑞秋
,
公晓
,
权静
,
聂华丽
,
朱利民
,
李树白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2.015
在水相中利用七肽7AAP 与磷钨酸(PTA)进行自组装,制备了7AAP/PTA 复合胶体球形颗粒。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Vis)等分析方法对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7AAP 与 PTA 在酸性条件下能自组装形成球形颗粒。当 pH 为5、PTA 与7AAP 的物质的量比为1∶4.5时,获得的球形颗粒分散性良好,形状规整。此外,该颗粒具有较好的温度敏感性,可能在药物缓释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关键词:
7AAP
,
磷钨酸
,
自组装
,
温敏性
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刊2012年第五期第801页刊登了熊晓英等作者的论文,这是本刊编辑部自创刊以来收到的第一篇这样的论文,该文对本刊在材料科学期刊中所处的地位及面临问题、发展方向作出如此客观、中肯的评价与指引,均使编辑部成员十分感动。今年恰是本刊创刊30周年纪念,谨以此《编后记》供奉广大读者,
关键词:
科学评价
,
论文
,
作者
,
务实
,
科学期刊
,
编辑部
,
创刊
吴占军
,
赵维娟
,
鲁晓珂
,
孙新民
,
李国霞
,
郭敏
,
谢建忠
,
邱霞
,
冯松林
,
郭木森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7.04.008
为研究清凉寺窑汝瓷胎和张公巷窑青瓷胎的原料特征及来源,选取37个清凉寺窑汝瓷胎样品(32个汝官瓷胎和5个汝民瓷胎)、32个张公巷窑青瓷胎样品以及14个岩石样品,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方法测得每个样品中的23种元素含量;使用散布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处理NAA数据.结果表明:元素Fe,Ce,Ba,Ta,Th,La,Sm和Cr可作为区分汝官瓷胎和张公巷窑青瓷胎原料产地的指纹元素;汝官瓷胎原料产地较集中,来源相对稳定;清凉寺窑汝民瓷胎料产地与汝官瓷基本相同,均为就地取材;张公巷窑青瓷胎原料产地较为分散,与汝官瓷不同,但二者距离相近.
关键词:
清凉寺窑
,
张公巷窑
,
中子活化分析
,
主成分分析
,
散布分析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刘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刘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张雪华
,
赵维娟
,
孙洪巍
,
邱霞
,
孙新民
,
李国霞
,
郭敏
,
谢建忠
,
郭木森
硅酸盐通报
显微结构分析是研究古陶瓷结构和烧制工艺的重要方法.本文选取清凉寺窑汝官瓷样品5片,汝州张公巷窑青瓷样品5片,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所选青瓷釉的显微结构,并进一步探讨了两窑的青瓷釉析晶-分相结构,结果表明:清凉寺窑和张公巷窑出土的青瓷釉都具备析晶-分相结构特征,釉的分相结构与钙长石析晶相伴生,分相的形貌有孤立液滴状和三维连通状.从而揭示青瓷釉迷人外观下所隐含的科学规律.
关键词:
清凉寺窑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显微结构
,
析晶
,
分相
张玉杰
,
路彦明
,
向永生
,
范俊杰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3.10.004
以藏北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为例,简要介绍了基于GIS技术的区域金矿资源定位预测流程.提出了定位预测流程的3个重要步骤:GIS图件库的制作→地、物、化、遥异常信息的提取→GIS区域金矿定位预测.研究认为,采用GIS技术预测,比传统方法更接近于实际,成果更可靠.
关键词:
GIS技术
,
定位预测
,
流程
,
金矿
,
藏北
高璐
,
于波
,
杨红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1.01112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母丁香和公丁香中快速分离了3种已知非挥发性化合物,并利用相同方法从公丁香中分离出2种色原酮类化合物.两相溶剂系统A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5∶8∶6∶13,v/v/v/v),系统B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5∶8∶9∶10,v/v/v/v),以系统A的上相为固定相,系统A和B的下相为流动相,利用梯度洗脱方式,在主机转速为880 r/min、流速1.2 mL/min 条件下,成功地从70 mg母丁香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2.3 mg鞣花酸、9.6 mg鼠李素、17.2 mg槲皮素,从50 mg公丁香粗提物中分离得到5,7-二甲氧基-2-甲基色原酮10.2 mg、5,7-二甲氧基-2,6-二甲基色原酮8.6 mg,纯度均在96%以上.各化合物的结构均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利用该方法可以对丁香不同药用部位中的非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有效的分离和纯化.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
非挥发性化合物
,
母丁香
,
公丁香
,
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