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316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Ni-SiC和Ni-SiO2复合镀层性能的研究

禹萍 , 苏玉长 , 谭澄宇 ,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1.03.011

对Ni-SiC、Ni-SiO2复合镀层在5%NaCl+0.5%H2O2溶液中的腐蚀性能,800℃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以及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镀层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Ni-SiC复合镀层比较,Ni-SiO2复合镀层在5%NaCl+0.5%/H2O2溶液中以及在800℃高温环境中,均表现出较好的耐蚀和抗氧化能力;而Ni-SiC复合镀层的导热性则明显强于Ni-SiO2,两者的导热系数随时间延长均略有减少.文中对产生这些性能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Ni-SiC , Ni-SiO2 , 复合镀层 , 耐蚀性 , 高温氧化 , 导热性

PMI 泡沫夹层结构整流罩卡门锥段成型技术研究

赵锐霞 , 尹亮 , 潘玲英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2.04.014

对PMI泡沫夹层结构整流罩卡门锥段成型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玻璃面板及其泡沫夹层结构性能、面板成型、泡沫热成形、泡沫拼接、玻璃泡沫夹层结构成型及无损检测等技术研究,确定了玻璃外面板、预先固化,然后与泡沫等复合组装,最后铺覆内面板,整体进罐固化的成型工艺.结果表明,玻璃面板纵、横向拉伸强度为602、593MPa,模量为26.0、27.2 GPa,满足设计强度≥350MPa、模量≥25GPa的要求;玻璃/PMI泡沫夹层结构泡沫密度为(110±10)kg/m3,厚度28mm,纵、横向侧压强度为32.9、30.5MPa、模量为2.31、2.38GPa,满足设计指标侧压强度≥25MPa、模量≥2.0GPa的要求,采用玻璃/PMI 泡沫夹层结构分步固化成型工艺研制的首件新型号整流罩卡门锥段,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关键词: 泡沫夹层结构 , 卡门锥段 , 成型技术

IF的深度脱碳

任子平 , 姜茂发 , 孙群 , 孙中强 , 朱英雄

钢铁研究学报

根据RH/TB真空吹氧脱碳机理,结合鞍山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冶炼超低碳IF的生产实践,确定了超低碳IF的冶炼工艺以及防止液增碳的措施.目前,在大批量生产的IF钢坯中碳含量稳定地低于0.003%,平均为0.002 1%.

关键词: 深度脱碳 , 真空度 , 顶吹氧 , 增碳 , IF

20t转炉出过程液温降规律的研究

龙和平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0.06.003

统计分析了涟20t氧气顶吹转炉的出温度、出过程钢水温降、出过程钢水温降速率等的分布状况,研究了影响出过程钢水温降的因素,建立了出过程钢水温度变化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出温度、缩短出时间、提高钢包内衬温度可显著减少出过程钢水温降.

关键词: 转炉 , 钢水温度 , 温降规律

65号开发实践

周详 , 景琳琳

连铸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099

介绍了汉采用120t顶底复吹转炉-LF精炼炉-连铸生产65号高碳钢的生产工艺,提出了生产优质65高碳钢方坯的技术路线和措施.生产实践表明,提高转炉出碳、低过热度浇注、合理的连铸拉速、二冷配水和结晶器电磁搅拌参数是生产高碳钢的关键,该工艺生产65,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均满足国标要求.

关键词: 高碳钢 , 65 , 生产工艺 , 低过热度 , 铸坯质量

板坯粘结漏分析

刘新华 , 杨淑丽 , 张保师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5-4006.2002.01.009

根据新临现场实际,讨论连铸板坯粘结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预报系统的开发与实践

田建良 , 陈开义 , 江中块

连铸

在梅2号连铸机生产过程中,漏事故经常发生,同时误报的次数较为频繁,严重影响板坯质量和铸机的高效化生产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梅自主研发了适合梅二号连铸机的漏预报系统.模型投用后完全避免了粘结漏,解决了困扰梅2号连铸机正常生产的难题,并且为公司节约巨额费用.

关键词: 粘结漏 , 预报系统

纯净生产技术

刘中柱 , 蔡开科

钢铁

简要探讨了纯净和洁净的概念,概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主要钢厂生产纯净过程中控制中杂质元素(主要是C、S、P、N、H、O)的技术进展,为我国纯净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纯净 , 炼钢 , 连铸

智能制造的思考

张海宁 , 李士琦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014

对工业革命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评述,对3.0和4.0的建设过程进行了描述,强调了信息化建设期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公司的现状,对河公司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定义。讨论了河公司发展智能制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阐述作者对智能制造的理解之后,提出了河应借搬迁之良机按发展智能制造的思路规划建设。还就河建设智能制造3.0和4.0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指出智能制造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升级过程。

关键词: 智能制造 , 搬迁 , 改造 , 升级 , 特殊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31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