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梅
,
王志红
,
聂锦旭
,
凌慧诗
,
阮彩群
,
仇永婷
材料导报
以200目的天然凹凸棒土为原料,以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为改性剂,采用热处理和有机改性两种方法耦合改性凹凸棒土,利用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前后的凹凸棒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IR分析知,改性顺序为先热处理后OTAC改性处理,经改性后,实现了长碳链季铵盐阳离子对凹凸棒土的插层.经SEM分析知,经200~400℃煅烧后OTAC改性的凹凸棒土,表面呈现疏松多孔,孔隙容积和比表面积增大.当温度达500℃时,凹凸棒土的孔洞塌陷、纤维烧结堆积,孔隙容积和比表面积减小.亚甲基蓝的吸附实验表明:经200℃活化耦合OTAC改性的凹凸棒土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由99.4 mg/g增大至162.9 mg/g.
关键词:
天然凹凸棒土
,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
,
热处理
赵肇雄
,
刘勇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9.06.001
利用Richarda-Wolf矢量衍射积分公式,获得矢量偏振贝塞耳-高斯光束经具有初级慧差的高数值孔径系统聚焦后的三维光场复振幅函数,模拟了不同慧差系数下聚焦光场的纵向分布,以及焦平面和光轴上的光强.研究表明,初级慧差的存在导致矢量偏振贝塞耳-高斯光束的会聚光场发生偏移和变形,焦平面光强的分布和光轴上的光强峰值都受初级慧差和入射光偏振态的共同影响,偏振态和初级慧差不影响聚焦光场在光轴上的对称分布.
关键词:
物理光学
,
贝塞耳-高斯光束
,
Richards-Wolf矢量衍射积分
,
径向偏振
,
方位角偏振
,
慧差
齐鹤云
钢铁
介绍了凌钢钢渣处理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性能参数及钢渣处理关键技术环节,包括高温钢渣运输、焖渣效果控制、磁选设备安装和布置等,同时介绍了钢渣处理所回收产品的种类和用途,指出钢渣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实践结果表明:凌钢钢渣处理生产线经多次技改后,工艺布置合理,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有效解决了钢渣外排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环保问题.
关键词:
钢渣
,
焖渣
,
磁选
安武生
,
杨宗成
,
孙宏武
钢铁
凌钢喷煤工程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短流程工艺,喷吹系统采用浓相输送技术,试生产期间无法实现正常喷吹.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工艺参数调整.自1998年投入运行以来,该系统运行正常,喷煤量达到了设计水平.
关键词:
高炉
,
喷煤
,
实践
郝志强
,
郭宝志
,
闫清军
钢铁
介绍了凌源钢铁公司与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对凌钢150 mm×150 mm小方坯连铸机进行高效化改造的情况.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抛物线型连续锥度结晶器、半板弹簧振动装置、连续矫直拉矫机、二冷优化等设备和技术对小方坯连铸机进行改造,实现了"高拉速、高作业率、高连浇炉数、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高效化目标.
关键词:
小方坯
,
高效
,
连铸
刘海彬
,
张宝付
,
刘福成
,
李亮
,
赵宏博
钢铁研究
为了降低凌钢炼铁成本,对凌钢2 300 m3高炉喷吹褐煤的工艺进行探讨,找出合理的配煤比例以及其爆炸性控制、着火点、挥发分和系统氧含量等关键技术参数.对凌钢2 300 m3高炉喷吹褐煤工艺进行改进,褐煤喷吹比例逐步稳定在30%,达到降低炼铁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
高炉
,
喷吹褐煤
,
配煤比例
中国冶金
凌钢通过对2号方坯连铸机二冷制度的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喷嘴型号和布置以及适当的水量控制等制度,对减轻铸坯中心偏析、扩大铸坯等轴晶率、提高铸坯内部质量有明显效果,铸坯合格率由优化前的87.26%提高到优化后的99.81%,为进一步完善连铸二冷控制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连铸机
,
二冷制度
,
中心偏析
,
等轴晶率
张伟
,
田中明
,
胡德顺
,
张立国
,
王再义
,
王相力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0yuan.issn1001-0963.20140158
为掌握鞍凌高炉锌负荷水平和锌在高炉内的循环富集规律,通过入炉原燃料、炉渣、粉尘等系统取样对鞍凌高炉的锌、碱负荷及收支平衡进行了统计,并对锌在高炉内的反应行为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高炉入炉锌负荷为0.69 kg/t,碱负荷为4.66 kg/t,锌和碱金属的主要来源都是烧结矿,由烧结矿带入的锌量达到锌负荷的90.7%,带入的碱金属达到碱负荷的61.7%;支出方面锌主要随炉尘排出,碱金属主要随炉渣排出.此外结合热力学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锌在高炉内的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并提出了锌富集的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
高炉
,
锌
,
碱金属
,
锌负荷
,
热力学
马晓勇
,
张宝付
,
戴田军
,
李亮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50199
对凌钢2 300 m3高炉长期非计划休风的处理进行总结.主要经验是在高炉休风后采取保温措施;复风后加入适量净焦,多补充喷煤量,使用最高风温等强提炉温;降低炉渣碱度,改善炉渣流动性;适度调整矿批,合理调整布料矩阵,保证两股煤气流合理分布;分级式堵风口和安排合理的炉前作业等措施,复风24h后炉况就基本恢复正常.
关键词:
高炉
,
非计划休风
,
分级式堵风口
,
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