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缬氨酸消旋新工艺

罗华军 , 东河 , 方钦 , 张勇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03.024

研究了缬氨酸在二苯甲酰L-酒石酸乙醇溶液中的非均相消旋新工艺,进行了消旋动力学研究,并与碱液消旋进行了比较.随着二苯甲酰L-酒石酸用量和消旋反应时间的增加,缬氨酸的消旋率逐渐增加.L-缬氨酸的非均相消旋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为:k=0.015 5-13 200,其活化能Ea大大低于碱液消旋中的Ea值,消旋反应条件温和,容易分离,适合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缬氨酸 , 二苯甲酰L-酒石酸 , 消旋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以辽宁排山楼金矿床与广东河台金矿床为例

陈冲 , 魏俊浩 , 付乐兵

黄金 doi:10.11792/hj20131004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作为重要金矿床类型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辽宁排山楼金矿床和广东河台金矿床2个典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为例,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概括和总结。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与其赋存的韧性剪切带往往具有形成时间上的滞后效应,矿体严格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但多分布在韧性剪切带的后期脆性断裂中。剥蚀程度低、长期演化的造山带环境是寻找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战略方向。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 地质特征 , 排山楼金矿床 , 河台金矿床

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多元统计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广东河台金矿矿体赋存规律及找矿前景

刘伟 , 戴塔根 , 黄满湘 , 贺辉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03.003

在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糜棱岩带赋存工业矿体的条件,总结了矿体矿化富集规律和产出特征,通过对金矿体赋存规律的研究,并结合物探、化探和遥感等找矿方法,在生产区及矿区外围提出了5处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远景区.

关键词: 河台金矿床 , 赋存规律 , 糜棱岩带 , 找矿前景

政治路线和冶铁技术——汉武帝彻推行盐铁官营政策促进了冶铁技术的发展

金属学报

<正> 我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上,两汉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无论从冶铁业的规模、冶铸技术的进步还是铁器的广泛使用,都明显地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对于以后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冶铁技术在西汉时期迅速发展,首先是由于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加之公元前二○九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揭

关键词:

关于贝氏体铁素体形核的评述——兼复徐祖耀《评宗昌等“贝氏体……”一文》

宗昌 , 计云萍 , 任慧平 , 袁长军 , 段宝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贝氏体铁索体在晶界形核的新观察验证了形核的一般规律.依据试验观察,理论计算得贝氏体临界晶核尺寸和形核功为:a*=16.7 nm;b*=25 nm,△G*=270 J·mol-1,此值合理.奥氏体中贫碳区的存在是普遍事实,试验也测得贝氏体相变孕育期内形成了贫碳区;不能将Spinodal分解与奥氏体中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混为一谈.涨落是相变的契机,在孕育期内奥氏体中必由于涨落而形成贫碳区.阐述了非协同热激活跃迁形核机制.大量TTT图分析和实测均表明贝氏体铁索体形核-长大不可能以扩散方式进行.

关键词: 贝氏体铁素体 , 晶界形核 , 扩散 , 切变 , 热激活跃迁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