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983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导波模式特性分析

, 孙青 , 尚亮 , 常建华 , 毛庆和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0.02.022

采用平面波展开法研究了空芯光子晶体光纤(HC-PCF)的导波模式特性.结果表明,在包层带隙范围内,当导波模的纵向相位传播常数kz满足一定条件时,才能在HC-PCF纤芯中形成稳定的基模传输;并且,纤芯基模的模场分布与光波长有关,当光波长位于纤芯基模传输曲线中央时,光波能量被很好地约束在纤芯中,而当光波长位于纤芯基模传输曲线的上下边沿时,光波能量将向包层中漏泄.

关键词: 纤维与导波光学 , 空芯光子晶体光纤 , 平面波展开法 , 光子禁带 , 导波模式

基于罗丹B的激活型α-酮戊酸荧光探针

焦长红 , 何业 , 靳鹏伟 , 朱世琴 , 朱为宏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5.03.195

α-酮戊酸(α-KA)是人体三羧酸循环的一个重要代谢中间体,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及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的突变将导致α-KA转化为2-羟基戊酸(2HG),该过程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密切相关,因此检测人体内α-KA的含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罗丹B作为荧光基团,通过将罗丹B与水合肼反应得到能够检测α-KA的荧光增强型探针RBN,并优化了检测温度、pH及响应时间等条件.研究表明,RBN对α-KA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不受人体内常见氨基酸、化学结构类似的羰基化合物及活性氧化物(ROS)的影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罗丹B , α-酮戊 , 荧光探针 , 激活型

罗丹B染料掺杂介孔氧化硅的研究进展

, 王晓钟 , 陈伟 , 黄璐 , 李祥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介孔氧化硅掺杂染料后在传感器、荧光探针、药物输送、以及非线性光学材料特别是激光材料耐光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以介孔氧化硅为主体掺杂荧光染料罗丹B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染料在介孔氧化硅中的形成机理、聚集状态以及影响规律.最后,对罗丹B染料掺杂介孔氧化硅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罗丹 B , 介孔氧化硅 , 掺杂 , 荧光染料

罗丹B在介孔氧化硅中的发光研究

阳福 , 容建华 , 应亮 , 袁定胜 , 张静娴

功能材料

利用介孔氧化硅为载体,将罗丹B(RhB)分子嵌入其中,获得了纳米复合材料.测量了光致发光谱,观察到纳米孔中小分子的光致发光蓝移现象,与不同浓度RhB无水乙醇溶液的光致发光相比,纳米孔中的RhB的发光接近单分子发光行为,这种现象与纳米孔对有机分子的聚集程度的限制有关.同时观察到纳米复合物的荧光强度远远强于液相染料,初步推断为氧化硅基质对染料分子产生了能量传递.

关键词: 介孔氧化硅 , 光致发光(PL) , 蓝移 , 罗丹B , 能量传递

基于罗丹和BODIPY单元的FRET探针的合成及其对小分子α-酮戊酸的检测

何业 , 唐俊马 , 郭志前 , 靳鹏伟 , 朱世琴 , 朱为宏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7.03.265

小分子α-酮戊酸(α-KA)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产物,与多种疾病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可以对临床诊断提供帮助.以BODIPY单元作为能量给体、罗丹单元作为能量受体,利用者存在重叠的光谱,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罗丹和BODIPY单元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探针,通过将罗丹与BODIPY的衍生物进行桥联,得到能够检测α-酮戊酸的荧光比率型探针RDM-BO.研究表明,探针RDM-BO本身的荧光光谱与BODIPY单元类似,当探针与α-酮戊酸发生反应时,RDM-BO中的罗丹单元会发生开环反应,使分子的共轭发生变化,同时产生新的荧光峰,检测效果显著,检测限可达到3.14μmol·L-1.

关键词: 罗丹 , BODIPY , α-酮戊 , 荧光探针

罗丹6G在介孔氧化硅中的封装及应用

陈伟 , 王晓钟 , 黄璐 ,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7502/j.issn.1674-3962.2015.06.08

介孔材料由于其孑孔径、孔道结构、骨架组成、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等参数的灵活可调已在催化、吸附及分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其多样化可调的宏观形貌与其内在结构特征的结合,也使它作为一类新的主体材料在各种客体分子的封装及相关性能的调控等领域近年来受到了高度重视.而且,介孔氧化硅掺杂染料后,不仅可有效提高染料的封装浓度,还可避免或减少由于分子聚集所引起的荧光淬灭,进而显著提高材料的荧光性能,这类新型主客体材料在固体传感器、光学波导、荧光探针、控制释放、能量传递及固体染料激光器等研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激光染料罗丹6G(简记为Rh6G)为代表,概述了近年来Rh6G在介孔氧化硅中的封装及应用研究进展,并对Rh6G-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罗丹6G , 介孔氧化硅 , 掺杂 , 荧光染料

3,5-溴水杨醛罗丹B酰肼的合成及其在汞(Ⅱ)检测中的应用

冯泳兰 , 蒋伍玖 , 邝代治 , 庾江喜 , 唐斯萍 , 李俊华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940

合成了3,5-溴水杨醛罗丹B酰肼(RBDBH)荧光探针,并分别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NMR)进行了表征;系统探讨了汞(Ⅱ)对RBDBH探针的荧光增强效应的条件和应用,建立了测定汞(Ⅱ)的荧光光度新方法.实验表明:于5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25μL 1.000×10-3 mol/L RBDBH溶液、适量Hg2+标准溶液、2.SmL乙腈、2.2 mLpH 7.0的Tris-HC1缓冲溶液,用水定容至刻度,固定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520、570 nm,用1 cm比色皿进行测定,汞(Ⅱ)浓度在0.36~4.4 μmol/L范围内与其对应的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 4.方法检出限为0.30 μmol/L.将RBDBH荧光探针应用于废水中汞(Ⅱ)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9%~2.3%.

关键词: 3,5-溴水杨醛罗丹B酰肼 , 汞(Ⅱ) , 荧光探针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一种罗丹-氨乙基邻苯甲酰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对Cr3+离子的荧光-比色检测

韩文 , 杨运旭 , 许太林 , 盛瑞隆 , 李斌莲 , 朱海波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5.02.144

本文合成、表征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罗丹-氨乙基邻苯甲酰胺衍生物(RP1).研究发现,在多种金属阳离子存在的条件下,RP1在丙酮/水溶液中对Cr3+具有高度选择性识别性能,在荧光增强的同时对Cr3+有明显的目视比色响应,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而其它共存的金属阳离子无干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RP1对Cr3+的结合计量比为1∶1,结合常数为3.43×104L/mol.识别机理研究表明,Cr3+通过可逆的配位诱导螺环开环机制与RP1进行相互作用,而非通过催化水解机制进行.

关键词: 比色-荧光探针 , 罗丹B , 邻苯甲酰胺 , Cr3+识别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98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