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99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次磷酸盐体系电镀镍磷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

, 程英亮 , 张昭 , 王慧敏 , 陈振华 , 吴有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通过改变次磷酸盐体系的工艺参数制得不同的镍磷合金镀层.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简称EIS技术)和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技术,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时镍磷镀层在0.5 mol/L NaCl中性介质中的耐蚀性规律和耐蚀机理.结果表明:电镀镍磷合金镀层耐蚀性随镀液pH值的降低而升高,并随镀液中次磷酸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在次磷酸盐浓度为110 g/L时到最大值;而继续增大次磷酸盐浓度镀层的耐蚀性又降低;低温(40℃)制得的镀层比高温(60℃)下制得的镀层更耐蚀.

关键词: 次亚磷酸盐 , 镍磷合金 , 镀层 , 耐蚀性

用电沉积法制备非晶态镍磷合金的工艺研究

, 程英亮 , 张昭 , 王慧敏 , 陈振华 , 吴有伍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6.03.010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镍磷合金镀层,对次磷酸盐-镍盐体系电沉积法制备非晶态镍磷合金的工艺以及镀层性能进行了研究.进行了7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因素分别为:温度、电流密度、pH值、硫酸镍浓度、氯化镍浓度、磷酸浓度、次磷酸钠浓度.结果表明,获得最佳耐腐蚀镀层的工艺条件为:150 g/L 磷酸镍,电流密度4 A/dm2,pH=2,温度68 ℃,11 g/L 氯化镍,7 g/L 次磷酸钠,45 mL/L 磷酸.获得最佳硬度镀层的工艺条件为:温度 68 ℃,150 g/L 硫酸镍,pH=2.5,6 g/L 次磷酸钠,电流密度6 A/dm2,50 mL/L 磷酸,11 g/L 氯化镍.

关键词: 镍磷合金 , 非晶态 , 电沉积 , 正交试验

电沉积非晶态Ni-P合金工艺的优化

, 程英亮 , 张昭 , 陈振华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6.06.009

为了在亚磷酸-镍盐体系中获得工艺稳定、耐蚀性好、硬度高的非晶态Ni-P镀层,进行了7因素(温度、电流密度、pH值、硫酸镍浓度、氯化镍浓度、亚磷酸浓度、磷酸浓度)3水平正交试验.优选出制备最佳耐蚀性镀层的工艺条件为:10g/L亚磷酸,180g/L硫酸镍,50g/L氯化镍,45mL/L磷酸,pH值1.8,温度65℃,电流密度6 A/dm2;获得最佳镀层硬度的工艺条件为:40g/L氯化镍,10g/L亚磷酸,180g/L硫酸镍,45 mL/L磷酸,pH值2.2,温度65℃,电流密度6 A/dm2.分析了各因素对镀层耐蚀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和温度对镀层耐蚀性影响较大,而氯化镍和亚磷酸浓度对镀层硬度影响较大.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 非晶态镍磷合金 , 正交试验 , 工艺 , 优化

三聚磷酸铝掺杂聚邻甲苯胺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 周进康 , 李显莉 , 魏孝珍 , 龙攀峰 ,

材料保护

三聚磷酸铝和聚邻甲苯各具优势,但鲜见将二者结合用于涂料的报道.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邻甲基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三聚磷酸铝(ALTP)为掺杂剂,在H2SO4溶液中合成了三聚磷酸铝掺杂的聚邻甲基苯胺(POMA-H-ALTP)及本征态聚邻甲基苯胺(POMA).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分析其结构及形貌.分别将含有POMA与ALTP混合物(POMA//ALTP)和POMA-H-ALTP的环氧树脂涂料涂覆在冷轧钢及马口铁片上,通过极化曲线(Tafel)、交流阻抗(EIS)等对其在3.5% NaC1溶液中的防腐蚀性能进行表征,考察了POMA-H-ALTP(POMA//ALTP)及其用量对涂层力学性能、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MA-H-ALTP涂层的附着力比POMA//ALTP涂层的提高1级,柔韧性提高2 mm,抗冲击性能提高5 cm,力学性能有一定提高;POMA-H-ALTP涂层的耐盐雾时间比POMA//ALTP涂层的至少多7d,自腐蚀电位、交流阻抗低频阻抗模值更高,自腐蚀电流更低,有更好的防腐蚀效果,其最佳用量为8%.

关键词: 三聚磷酸铝 , 掺杂 , 聚邻甲苯胺 , 涂料 , 防腐蚀性能 , 力学性能

无机酸掺杂聚邻甲苯胺涂料的制备及性能

刘丹 , 庹田钢 , , 周进康

腐蚀与防护 doi:10.11973/fsyfh-201601004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邻甲基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HCl、HClO4、H2SO4为掺杂剂合成了掺杂态聚邻甲基苯胺.通过紫外、红外光谱对聚邻甲基苯胺的结构进行表征.对于涂覆含有本征态聚邻甲基苯胺(POT-EB)或掺杂聚邻甲基苯胺/环氧树脂(EP)复合涂料的冷轧钢片涂层试样,测定了其物理性能和在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硫酸掺杂聚邻甲基苯胺(POT-H2 SO4)涂层的耐蚀性优于其他涂层的,POT-H2 SO4涂层的腐蚀电流最低(2.108×10-7 mA/cm2),腐蚀电位最高(-0.596 V),电化学阻抗幅值达到4×105 Ω·cm2.

关键词: 聚邻甲基苯胺 , 掺杂 , 防腐蚀涂料 , 制备 , 性能

硅酸盐-六偏磷酸钠电解液中锆合金的微弧氧化及膜的耐磨性

, 吴湘权 , 程英亮

材料保护

锆合金广泛用于核工业,也是潜在的生物医用材料,然而其表面性能需要改善.为此,开发了硅酸盐-六偏磷酸钠电解液,采用双脉冲微弧氧化技术在Zr-2锆合金上生成较厚的膜层,并运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膜层的形貌和组成,并考察了膜层的耐磨性.结果表明:微弧氧化60 min可以生成厚120 μm左右的膜层,相组成主要是单斜氧化锆(m-ZrO2),含少量的四方氧化锆(t-ZrO2);微弧氧化20 min的膜层在20 N下很快被磨穿;而微弧氧化60 min的膜层在20 N下干摩擦1 800s后未失效,其耐磨性相对于基体大大提高.

关键词: 硅酸盐-六偏磷酸钠电解液 , 微弧氧化 , 锆合金 , 形貌 , 组成 , 耐磨性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武汉思特仪器有限公司

腐蚀与防护

武汉思特仪器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电化学科学仪器以及工业腐蚀监测仪器的技术研发和制造。公司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的研发实力,在电化学研究方法上积淀了较强的创新实力,

关键词: 监测仪器 , 武汉 , 华中科技大学 , 工业腐蚀 , 科学仪器 , 化学研究 , 电化学 , 研发

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多元统计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9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