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4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人胃粘膜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谭力 , , 张旭松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4.02.009

建立了胃粘膜组织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作衍生剂,色谱柱为Pico·Tag(R)氨基酸专用柱,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54 nm.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分别在0.125~6.25 μmol/L,0.025~2.5 mmol/L时线性关系良好;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4%和93.5%,批内误差分别为3.56%和1.12%,批间误差分别为7.47%和5.98%.该方法稳定、灵敏.用该方法测定了30例胃粘膜标本,结果胃癌组织的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γ-氨基丁酸 , 谷氨酸 , 胃粘膜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多元统计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钢高炉操作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朱子宗 , 徐红阳 , 张六喜 , 何鸿福 , 朱俊虹

钢铁

为了使高炉操作者和管理者通过网络管理以及远程监控实时掌控高炉生产状况,通过计算机编程开发了适合钢高炉生产的操作管理系统 。介绍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的钢高炉操作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应用情况。该系统具有界面美观、人机对话友好、操作方便等特点,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网络通信和管理,实时监控等功能。

关键词: 高炉;管理系统;无纸化操作

钢高炉操作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朱子宗 , 徐红阳 , 张六喜 , 何鸿福 , 朱俊虹

钢铁

为了使高炉操作者和管理者通过网络管理以及远程监控实时掌控高炉生产状况,通过计算机编程开发了适合钢高炉生产的操作管理系统 .介绍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的钢高炉操作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应用情况.该系统具有界面美观、人机对话友好、操作方便等特点,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网络通信和管理,实时监控等功能.

关键词: 高炉 , 管理系统 , 无纸化操作

钢8号高炉炉况调整实践

王业飞

中国冶金

钢联8号高炉通过提高顶压、大矿批、调整上下部操作制度,逐步实现了低燃料比下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介绍分析炉况调整操作过程.

关键词: 高炉 , 装料制度 , 高顶压 , 大矿批

钢1号高炉上部调剂控制

经文波 , 唐飞来 , 胡小云

钢铁

针对钢1号高炉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将理论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研究了无料钟布料的规律,采取灵活正确的上部调剂手段,逐步将生产恢复到和超出正常水平,并取得了显著效益.

关键词: 高炉 , 无料钟 , 规律 , 调剂 , 效益

钢合金结构钢工艺改进实践

周蕾 , 程维玮

物理测试

针对钢部分合金结构钢棒材存在的硬度偏硬、影响锯切的问题,详细分析了硬度超标的影响因素,利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研究了终轧温度对成品硬度的影响,采用合理调整钢材化学成分及电磁搅拌参数,控制自由氮含量,降低终轧温度,提高入坑温度等措施,将合金结构钢硬度降低到HB240以下,降低了碳成分偏析,碳质量分数极差由0.08%降低到0.04%,从而较大程度上改善了钢合金结构钢切割加工性能。

关键词: 合金结构钢 , 热模拟试验 , 硬度 , 终轧温度 , 偏析

钢合金结构钢工艺改进实践

周蕾,程维玮

物理测试

针对钢部分合金结构钢棒材存在的硬度偏硬、影响锯切的问题,详细分析了硬度超标的影响因素,利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研究了终轧温度对成品硬度的影响,采用合理调整钢材化学成分及电磁搅拌参数,控制自由氮含量,降低终轧温度,提高入坑温度等措施,将合金结构钢硬度降低到HB240以下,降低了碳成分偏析,碳质量分数极差由0.08%降低到0.04%,从而较大程度上改善了钢合金结构钢切割加工性能。

关键词: 合金结构钢 ,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 hardness , finish rolling temperature , segregation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0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