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6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磁控溅射 WO 3薄膜的制备及其 NO 2气敏特性研究

沈岩柏 , 范安锋 , 张宝庆 , 曹先敏 , 魏德洲 , , 高淑玲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07.026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室温条件下通过改变放电气体压强制备出具有不同膜密度的 WO3薄膜。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由单斜晶 WO3纳米颗粒组成的薄膜具有层状结构,随着放电气体压强的增加,膜密度呈下降趋势。气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 WO3薄膜制备而成的气体传感器在工作温度为200℃时获得对NO2气体的最大灵敏度,并在50~300℃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对 NO2气体均展现出良好的气敏特性。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气体灵敏度随着膜密度的减少而增加。

关键词: WO 3 , 薄膜 , 磁控溅射 , NO 2 , 气敏特性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热处理温度对多元醇合成Li2MnSiO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许云华 , 杨蓉 , HOJAMBERDIEVMirabbos , 周志斌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9.09472

采用多元醇法合成Li2MnSiO4/C复合材料:将Si(OC2H5)4、LiAc·2H2O、Mn(Ac)2·4H2O在乙二醇中196℃回流16h,沉淀物过滤、干燥以后与蔗糖混合并在500、600和700℃分别加热10h,自然冷却到室温.利用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Rietveld精修表明,合成样品中存在两种Li2MnSiO4相,空间群分别为Pmn21和P121/n1,还有Li2SiO3杂相.FESEM观察显示当热处理温度从500℃升高至700℃时,样品的颗粒粒径从5~20nm提高到20~40nm.Li2MnSiO4/C复合材料中的碳分布是均匀的.HRTEM分析表明在Li2MnSiO4颗粒上包覆有一层无定型的碳薄膜.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在600℃保温10h得到的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32.4mAh/g,1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

关键词: 硅酸锰锂 , cathode material , polyol process ,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 null

Mycobacterium Phlei在黄铁矿和方铅矿表面的选择性吸附作用机理

贾春云 , 魏德洲 , 沈岩柏 , , 代淑娟 , 高淑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运用吸附量测定、ζ-电位研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讨Mycobacterium Phlei在黄铁矿和方铅矿表面的选择性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其他实验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当溶液的初始pH值大于5时,Mycobacterium Phlei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远远大于方铅矿;静电作用不是致使Mycobacterium Phlei在黄铁矿和方铅矿表面产生选择性吸附的主要作用力;Mycobacterium Phlei细胞表面的C、N和O元素通过矿物表面的Fe,Pb和S元素与矿物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而且与黄铁矿表面元素的作用程度大于方铅矿.矿物的表面结构及其性质、细胞表面基团与矿物表面金属离子的键合作用大小可能是致使Mycobacterium Phlei产生选择性吸附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Mycobacterium Phlei , 黄铁矿 , 方铅矿 , 选择性吸附作用机理 , ζ-电位 , 光谱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Mn0.95Mg0.05SiO4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

, 许云华 , 杨蓉 , 任冰

硅酸盐通报

以Li2SiO3、Mn(CH3COO)2·4H2O和Mg(CH3COO)2·4H2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成功合成出Li2Mn0.95Mg0.05Si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XRD、扫描电镜等技术分析了合成粉末的相组成、结构和微观形貌,利用电池测试仪测试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固相合成的粉末主相为Li2Mn0.95Mg0.05SiO4,同时存在少量的杂质,产物表面形貌、粒度均与未掺杂样品类似,二者均为非球形颗粒,颗粒尺寸约为100~500 nm.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Mg掺杂后,正极材料的可逆容量和循环寿命都得到提高.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提高的机理在于Mg掺杂稳定了Li2MnSiO4正极材料的结构.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正极材料 , Li2MnSiO4 , Mg掺杂

热处理温度对多元醇合成Li_2MnSiO_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许云华 , 杨蓉 , HOJAMBERDIEV Mirabbos , 周志斌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9.09472

采用多元醇法合成Li_2MnSiO_4/C复合材料:将Si(OC_2H_5)_4、LiAc·2H_2O、Mn(Ac)_2·4H_2O在乙二醇中196℃回流16h,沉淀物过滤、干燥以后与蔗糖混合并在500、600和700℃分别加热10h,自然冷却到室温.利用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Rietveld精修表明,合成样品中存在两种Li_2MnSiO_4相,空间群分别为Pmn2_1和P12_1/n1,还有Li_2SiO_3杂相.FESEM观察显示当热处理温度从500℃升高至700℃时,样品的颗粒粒径从5~20nm提高到20~40nm.Li_2MnSiO_4/C复合材料中的碳分布是均匀的.HRTEM分析表明在Li_2MnSiO_4颗粒上包覆有一层无定型的碳薄膜.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在600℃保温10h得到的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32.4mAh/g,1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

关键词: 硅酸锰锂 , 正极材料 , 多元醇法 , 热处理温度 , 电化学性能

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用化材料和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宇艳 , 孟秋影 , 谭惠丰 , 杜星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02.018

化技术和化材料是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的一项合材料;热塑性(和轻度交联热固性)复合材料;铝/聚合物层合板.本文介绍了这几种材料的典型化技术,分别介绍了化体系的特点、研究现状以及该化技术相应的优势与局限性.

关键词: 空间充气展开结构 , 化材料 , 化技术

关于贝氏体铁素体形核的评述——兼复徐祖耀《评宗昌等“贝氏体……”一

宗昌 , 计云萍 , 任慧平 , 袁长军 , 段宝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贝氏体铁索体在晶界形核的新观察验证了形核的一般规律.依据试验观察,理论计算得贝氏体临界晶核尺寸和形核功为:a*=16.7 nm;b*=25 nm,△G*=270 J·mol-1,此值合理.奥氏体中贫碳区的存在是普遍事实,试验也测得贝氏体相变孕育期内形成了贫碳区;不能将Spinodal分解与奥氏体中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混为一谈.涨落是相变的契机,在孕育期内奥氏体中必由于涨落而形成贫碳区.阐述了非协同热激活跃迁形核机制.大量TTT图分析和实测均表明贝氏体铁索体形核-长大不可能以扩散方式进行.

关键词: 贝氏体铁素体 , 晶界形核 , 扩散 , 切变 , 热激活跃迁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多元统计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