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久清
,
刘海翔
,
蒋彬
,
杨秋菊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2.02.014
为研究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废水的膜处理条件,以巴陵石化己内酰胺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反渗透膜处理工艺,在一定条件下,考察浓缩倍数对膜通量及浓缩液和透过液的水质,包括电导率、COD、pH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渗透膜能有效地处理己内酰胺生产过程的部分废水,且水质稳定.在适宜浓缩倍数下,离子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反冲洗废水的透过液水质可达到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聚合废水透过液也能满足生化处理要求,对于本实验采用的原料液,离子交换废水的处理控制浓缩倍数为8左右,聚合废水浓缩4~5倍较合适.
关键词:
己内酰胺废水
,
反渗透膜
,
浓缩
钢铁研究
2012年07月12日,武钢副总经理张翔赴中国燃气集团香港总部,与中国燃气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兼总裁梁永昌会谈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框架包括:中国燃气依托其燃气技术研究院和分布式能源研究所等技术机构在燃气科技、制造、工程材料等方面与武钢展开深度合作;
关键词:
燃气技术
,
合作协议
,
中国
,
武钢
,
副总经理
,
能源研究所
,
战略合作
,
技术机构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正> 由国家科委组团,以张文奇为团长,石声泰为副团长,并有刘翔声、曹楚南、韦镇球等同志参加的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代表团自1980年7月26日至8月16日访问了美国,8月17日至8月23日访问了日本,分别受到了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和日本腐蚀防蚀协会以及两国的腐
关键词:
杨媛丽
,
王永祯
,
王爱玲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7.02.020
以环氧树脂E-51和丙烯酸为基本原料,合成了立体光造型成型材料光敏树脂,通过比较不同树脂体系的固化度及显微硬度,优化了光敏树脂合成工艺;用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SiC纤维对光敏树脂进行了增强,比较了光敏树脂增强前后固化件的抗拉强度.结果表明:预聚物与单体三翔甲基丙烷三丙烯酸的质量比为2:1、光引发剂质量分数为3.5%时,树脂体系固化度最高,硬度指标较理想;光敏树脂经SiC纤维增强后,抗拉强度得到提高.
关键词:
立体光造型
,
固化度
,
光敏树脂
,
抗拉强度
王元生
,
薛改凤
,
鲍俊芳
,
任玉明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60122
为了进一步研究焦炭在高炉内的劣化行为,探索更加适合高炉的的焦炭评价指标,利用武钢6号高炉中修挖炉缸的机会,从炉内自上而下分层取出焦炭试样,测定分析经高温反应后的焦炭试样的各项理化性能。采用开元5E-MAG6700全自动工分仪测定其水分、灰分和挥发分,采用科翔XQK-2000型显气孔率测定仪测定其显气孔率和灰分。研究结果表明,炉内残留焦炭相对于入炉焦灰分质量分数较高,固定碳质量分数下降明显,焦炭孔隙内滞留大量炉渣。高炉内初渣中SiO2、Al2O3、CaO和MgO质量分数并不高,MnO和P2O5质量分数是终渣中几倍甚至10倍,有相当部分的造渣是在炉缸下部进行的。高炉内碱金属在炉腹下部至炉缸上部富集量最大,锌在炉缸上部富集量最大。通过对高炉中修残留焦炭的研究分析,对焦炭在高炉各部位的劣化行为规律认识更加深刻,并对高炉的特性把握更加准确,可用于指导高炉生产。
关键词:
焦炭
,
高炉
,
中修
,
灰分
白晶
,
孙扬善
,
薛烽
,
薛山
,
强婧
,
陶卫健
,
刘海峰
金属学报
陶卫健, 刘海峰//金属学报.—2006;42(12).12671273
系统研究了Mg-6Al-2Sr和Mg-6Al-(1-2)Sr-1Ca合金在水冷模铸造和压铸态下的显微组织、力学及蠕变性能. Mg-6Al-2Sr合金的铸态组织由-Mg和沿枝晶界分布呈片状的-Mg+Al4Sr共晶相组成. 在Mg-6Al-2Sr基础上加入少量的Ca, 合金中的Al4Sr被Mg2Ca取代, 且出现了Mg-Al-Sr三元中间相, 合金的抗蠕变性能显著提高. 对蠕变后试样进行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Mg-6Al合金中添加Sr和Ca后形成的中间相均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Mg-6Al-2Sr合金蠕变后的试样中出现了-Mg17Al12相的非连续析出; 而采用Sr和Ca复合合金化的试样显微组织在蠕变后无明显变化, 也未析出相, 因而显著地提高了合金的抗蠕变性能. 与水冷模铸造试样相比, 压铸试样具有更细的显微组织和更高的室温与高温力学性能, 但抗蠕变性能略低.
关键词:
Mg-Al-(Sr
,
strontium
,
calcium
,
die cast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正> 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所二部、厦门大学、国家海洋三所和中船公司725所厦门站等四个单位联合发起并经厦门市科委、科协和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的批准,“厦门市腐蚀与防护工程学会”于1986年11月29日在挂靠单位——中科院物构所二部召开了成立大会。参加学会的首批会员有四十个单位近二百名。 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厦门大学校长田昭武教授致开幕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主任刘翔声代表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致祝词,厦门市科委、科协、上海金属腐蚀与防护中心、浙江省腐蚀学会、萍乡防腐学会、三明市无线电二厂和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以及厦门市造船学会、机械学会及物构所二部等单位领导到会并讲话祝贺。大会还收到了上海、陕西、安徽、山东、杨州、太原、武汉、青岛等省、市学会和表面保护、腐蚀电化学、海水、工业水、生物等专业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