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多孔硅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兰兰 , 肖巍 , , 张艳华 , 涂铭旌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13.011

多孔硅由于其制备方法简单、拥有极大的内表面积、广泛的孔径尺寸、可控的表面改性以及与传统硅集成技术兼容等特点,成为传感器件中理想的敏感材料。简述了多孔硅电化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包括多孔硅湿度传感器、多孔硅气敏传感器、多孔硅有机蒸气传感器、多孔硅生物传感器。最后指出了阻碍多孔硅基传感器商业化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多孔硅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多孔硅 , 传感器 , 内表面积

液相化学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黄磊 , 张艳华 , 涂铭旌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15.014

液相化学法是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常用方法.首先简述了几种主要的液相化学法并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逐一详细地综述了应用各种液相化学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液相化学法在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制备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以及在应用上的局限性,针对今后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制备工业化的必然趋势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 液相化学法 , 二氧化钛 , 纳米材料

四川马思罗金矿区斑岩特征及其与金矿化关系初探

王新文 , 胡晓丽 , 邓伟 , 龚彬 , 夏月成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907

马思罗金矿区斑岩侵入于盐塘组第二段,呈树枝状、条带状平行展布。岩石为致密块状云斑岩,其w( SiO2)变化于37.88%~40.40%,K2 O/Na2 O比值介于1.05~3.63,为碱性系列的钾质斑岩。斑岩与金矿化在时空分布及成因上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认为斑岩与金矿体均受控于断裂破碎带,斑岩切穿了断裂破碎带及金矿体,斑岩的侵入为金进一步富集提供了物源、热能、含矿流体。

关键词: 斑岩 , 岩石学 , 地球化学 , 金矿化 , 马思罗金矿区

北衙金矿区斑岩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建云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04.006

北衙金矿区斑岩为成矿期脉岩,控制了金矿体的空间分布;斑岩极有可能提供成矿过程所需要的部分物质、热能来源及场所,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 北衙金矿区 , 斑岩 , 找矿意义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斑岩稀土地球化学特征

黄智龙 , 丛强 , 肖化云

中国稀土学报

广泛分布于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的斑岩可分为新鲜(弱蚀变)、蚀变、矿化三种,虽然三种斑岩稀土含量范围、分配模式为相似的富轻稀土型,但在LRE/HRE、NLa/Yb等参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新鲜斑岩稀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斑岩为富集地幔不同部分熔融程度的产物; 斑岩蚀变、矿化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动规律的质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该区斑岩的蚀变流体和矿化流体均含有一定量的稀土元素,这些流体主要为伴随斑岩岩浆活动过程中的地幔去气作用和岩浆去气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 稀土 , 斑岩 , 金矿 , 地球化学

胶东玲珑金矿区斑岩及其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

赫银峰 , 龚庆杰 , 韩东昱 , 宁强 , 李淼 , 马云涛 , 袁玉涛

黄金 doi:10.11792/hj20140704

斑岩与金矿化在时间、空间和成因方面关系密切。选择胶东玲珑矿区斑岩及其蚀变岩开展56项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发现胶东玲珑金矿区斑岩在成分上相当于高钾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相对中国基性岩富K2 O、Fe2 O3、P2 O5、轻稀土、Th、U、Pb、Be、Sr、Ba、Li、Rb、F、Cr,贫Na2 O、Ti2 O、CaO、MnO、重稀土、Nb、Ta、Sc、W、Bi、Zn、Cd、As、Co、V、B。玲珑金矿区蚀变斑岩相对新鲜斑岩贫Na2 O,富MnO、Pb、Zn、As、W、Sb、Cd、Au、Ag,这表明引起斑岩蚀变的这期热液流体富含W、Pb、Zn、Cd、Au、Ag、As、Sb等热液成矿元素。花岗岩风化指数WIG可较好地适用于斑岩蚀变过程的研究,且较蚀变指数CIA在反映蚀变程度上更灵敏。

关键词: 斑岩 , 蚀变 , 地球化学特征 , 玲珑金矿区 , 胶东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辽东榛子沟铅锌矿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张朋 , 陈冬 , 赵岩 , 寇林林 , 杨宏智 , 王希今 , 沙德铭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阐述辽东榛子沟铅锌矿区斑岩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斑岩侵位时代为(227.7±1.3) Ma,属于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斑岩具有高钾(K2O/Na2O为2.34~3.64)、富碱(K2O+Na2O为4.12~4.6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特征。同位素显示高(87Sr/86Sr)i(0.71224~0.71248)低εNd(t)(?1.53~?0.43)特点。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斑岩可能为 EMⅡ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推测源区可能与板块俯冲带组分脱水产生的富集LILE而亏损HFSE的流体交代富集地幔有关,岩浆上升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扬子克拉通向华北克拉通深俯冲过程中板片断离可能是该区斑岩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关键词: 斑岩 , 年代学 , 地球化学 , 榛子沟铅锌矿

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多元统计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