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2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井下泥石流的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初探

许梦国 , 王明旭 , 红光 , 王平 , 李斌 , 朱明德 , 甘仕伟

黄金

井下泥石流给矿山正常生产和人员安全会造成重大影响.从不同层面对井下泥石流事故进行研究和分析,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有益帮助,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可更好地指导矿山安全生产.针对程潮铁矿井下生产状况,从可能涌入采场泥石流的积聚与滞留、引起泥石流产生的压力、泥石流流经的通道3个方面分析了井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把矿山地质条件与采矿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崩落采矿法 , 井下泥石流 , 滞留 , 压力 , 通道 , 预防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多元统计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电致红光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乔智 , 曹德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总结了聚芴类、聚对苯乙烯撑类、聚噻吩类几种红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每种材料的优缺点及它们的电致发光性能,讨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聚合物 , 电致发光 , 聚芴 , 聚对苯乙烯撑 , 聚噻吩

新型铕双β-二酮红光材料的合成与发光性质

邓崇海 , 胡寒梅 , 杨林 , 吴杰颖 , 田玉鹏

中国稀土学报

通过分子设计, 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双β-二酮有机配体9-乙基-3, 6-二(乙酰基-3-苯甲酰基)咔唑(H2L)及其铕配合物, 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表明Eu3+与H2L发生配位.配合物的溶液荧光光谱不仅有613 nm处的中心离子Eu3+的特征红光, 属5D0→7F2跃迁带, 还有445 nm处配体的宽带蓝色发光, 属H2L*→H2L跃迁带, 而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光谱只有611 nm处为中心离子Eu3+的特征红光, 属5D0→7F2跃迁带, 峰形尖锐, 半峰宽仅7 nm, 单色性好, 表明该固体铕双β-二酮配合物是一种潜在的红色发光材料.

关键词: 双β-二酮 , 铕配合物 , 光致发光 , 红光材料 , 稀土

红光材料双β-二酮铕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发光性质

邓崇海 , 胡寒梅 , 邵国泉 , 吴杰颖 , 田玉鹏

中国稀土学报

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双β-二酮配体N-正丁基-3,6-二(1,3-丁二酮基)咔唑(H2L)及其铕配合物.单晶X衍射测定了H2L的晶体结构.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表明,Eu3+与H2L发生螯合配位.配体的荧光光谱是宽带的蓝色发光,属H2L*→H2L跃迁,而配合物的溶液荧光光谱除了配体的蓝光带外,还有611nm处的Eu3+的特征红光,属5D0→7F2跃迁带;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光谱只有613nm处为Eu3+的特征红光,属5D0→7F2跃迁带,峰形尖锐,单色性好,表明该配合物为一种潜在的红色发光材料.

关键词: 双β-二酮配体 , 铕配合物 , 晶体结构 , 光致发光 , 红光材料 , 稀土

一种新型磷光铜(I)配合物及其红光OLED

车广波 , 苏子生 , 李文连 , 初蓓 , 陈丽莉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6.02.017

合成了一种新的Cu(I)配合物[Cu(DPEphos)(DPPZ)]BF4 (CuL1L2),其中DPE-phos和DPPz分别代表(2-二苯基膦基)苯基醚和二吡啶并[3,2-a:2′,3′-c]吩嗪,利用该配合物分别制备了双层及掺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其中掺杂器件在621 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重态的红色磷光发射, 最大亮度为582 cd/m2,是目前首次报道的Cu(I)-配合物器件红光EL发射.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 铜(I)配合物 , 红色有机电致磷光材料

二极管泵浦单纵模Nd:YVO4/LBO红光激光器

郑权 , 赵岭 , 钱龙生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3.05.007

报道了一种用国产激光二极管纵向泵浦的全固态、高效率、单纵模Nd:YVO4/LBO红光激光器的设计.采用Ⅱ类临界位相匹配LBO晶体倍频,通过腔内插入布氏片实现了Nd:YVO4/LBO结构红光激光器的单纵模稳定输出.在泵浦功率为800 mW时,671 nm单纵模稳定输出达37 mW.

关键词: 二极管泵浦 , 红光激光器 , 单纵模 , 布氏片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