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硅酸铝质耐火泥浆粘结强度试验方法的细化

, 宋兰会 , 马明锴 , 石磊 , 维新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4.z2.032

全面分析了几种常用耐火泥浆所用原材料、添加剂、耐火砖、及其泥浆粘结强度的粘结制作过程各因素对粘结强度的影响,全面细化了粘结强度试验方法,从而可以使泥浆检测结果具有稳定性和重现性.操作人员能够对一些超标数据进行正确掌握和判断,以正常的测试结果作平均值.

关键词: 泥浆 , 粘接强度 , 泥浆灰缝

维新息模型预测国外装甲及反装甲武器发展

陈桂琴 , 宋顺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5.04.014

维新息模型是灰色模型的一种,它采用灰色理论中新陈代谢思想,即以增加一个新信息与去掉一个旧信息同时进行的方式建模,通过数据序列本身更新,纠正因时间变化而引起的偏差,比较客观地反映系统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在分析灰色预测模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利用MATLAB强大的矩阵功能,在MATLAB平台上实现了等维新息灰色预测模型算法,并应用该算法给出了对国外装甲及反装甲武器发展的预测.

关键词: 维新息模型 , 灰色预测 , 关联度 , 装甲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多元统计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新工艺研究

曾凡龙 , 潘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3.05.007

本文提出了一种制备活性碳纤维的新工艺--直接活化工艺和一个评价工艺质量的综合指标--有效得率.控制好反应条件,粘胶纤维能通过直接活化工艺制成外在和内在性能均良好的活性碳纤维,并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得率综合了活化得率与比表面积两个因素,能较好地反映生产工艺的优劣.经600℃以上温度碳化处理后,催化剂基本上全部分解除去.当催化剂含量>10%时,粘胶纤维的活化得率、收缩率趋于稳定,有效得率有上升的趋势.两种工艺制作的产品有相同的化学结构,对甲苯和丙酮的吸附性能相近.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 活化 , 收缩率 , 有效得率 , 比表面积 , 吸附性能

无钯催化铜包覆纳米炭纤维新方法的研究

高丽新 , 李红霞 , 程陆凡 , 高妍 , 李洪锡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5.09.009

纳米炭纤维表面包覆上金属铜,可获得新型纳米复合功能材料.研究了利用化学方法,以Cu2+为单质铜来源,锌粉为还原剂,不用贵重金属钯做催化剂,直接在硝酸处理后的纳米炭纤维上包覆铜的新方法.初步分析了镀液中加入引发剂T在纤维表面镀铜的机理;探讨了CuSO4·5H2O的用量、锌粉浓度、施镀温度、施镀时间、配位体种类、用量及引发剂等因素对纤维表面铜包覆层质量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CuSO4·5H2O 6.5 g/L,锌粉1.7 g/L,甘油133 mL/L,乙二醇90 mL/L,酒石酸钾钠8.5 g/L,引发剂T 3.5 g/L,于室温下反应1 h.SEM观察发现,纳米炭纤维表面包覆层较为均匀;EDS表征证实,包覆层确实为铜.

关键词: 化学镀铜 , 纳米炭纤维 , 钯催化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