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鑫
,
黄先威
,
卢耀枢
,
孙柱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4.05.008
采用霍尔槽试验成功了一种光亮氯化物电镀低铁含量的锌铁合金工艺,探讨了光亮剂、主盐、导电盐、稳定剂、工艺条件的影响,检测了镀液、镀层性能.结果表明:本工艺所得镀层光亮如镜,白钝酷似镍层,主要性能指标优于纯锌镀层,适用于钢铁零部件的高耐蚀性电镀.
关键词:
氯化物
,
锌铁合金
,
电镀
,
光亮
,
性能
赵维娟
,
李融武
,
郭敏
,
高正耀
,
李国霞
,
谢建忠
,
冯松林
,
范东宇
,
张颖
,
柴之芳
,
禚振西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3.015
选取耀州窑瓷胎样品25个, 唐三彩的胎3个, 作坊匣钵料样品1个, 耀州博物馆附近粘土矿样品4个.用中子活化分析测量样品中29种元素的含量, 从这29种元素中挑选出8种指纹元素, 将指纹元素的含量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 出自不同窑口的古耀州瓷的胎, 有着长期稳定的、集中的原料产地.耀州窑唐三彩的胎料产地和耀州瓷胎的原料产地相同.
关键词:
古耀州瓷胎
,
原料产地
,
中子活化分析
,
指纹元素
,
散布分析
康沫狂
,
朱明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5.02.001
一些合金固溶化(或淬水)后在预贝氏体(孕育)期内等温淬水(或时效),既保持高温时形成的晶体缺陷,又产生新的晶体缺陷.母相中由于溶质原子扩散而在缺陷处发生偏聚,则形成贫/富溶质微区,即类拐点(spinodal-like)分解.当贫溶质微区成分作为Ms,其温度等于或高于淬火(或时效)温度时,贝氏体将以马氏体样切变形核,故贝氏体是在溶质原子扩散控制下切变形核.在TEM温台试验中未发现台阶生长机制,界面上巨型台阶是贝氏体增宽(厚)速度差异所致.
关键词:
预贝氏体期
,
扩散偏聚
,
贫/富溶质微区
,
巨型台阶
,
类拐点分解
刘宗昌
,
计云萍
,
任慧平
,
袁长军
,
段宝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贝氏体铁索体在晶界形核的新观察验证了形核的一般规律.依据试验观察,理论计算得贝氏体临界晶核尺寸和形核功为:a*=16.7 nm;b*=25 nm,△G*=270 J·mol-1,此值合理.奥氏体中贫碳区的存在是普遍事实,试验也测得贝氏体相变孕育期内形成了贫碳区;不能将Spinodal分解与奥氏体中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混为一谈.涨落是相变的契机,在孕育期内奥氏体中必由于涨落而形成贫碳区.阐述了非协同热激活跃迁形核机制.大量TTT图分析和实测均表明贝氏体铁索体形核-长大不可能以扩散方式进行.
关键词:
贝氏体铁素体
,
晶界形核
,
扩散
,
切变
,
热激活跃迁
杨日辉
,
李鹤
,
郭刚虎
,
张向锋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磁轨道炮发射弹丸过程中,电枢和轨道之间处于超高速滑动摩擦的接触状态,不同的接触参数对界面间的接触性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建立枢轨间高速滑动摩擦的二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超高速滑动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分别研究不同枢轨材料、摩擦因数和滑动速度等参数下枢轨界面的接触性能变化.得出提高电枢滑动速度、提高轨道屈服应力、减小摩擦因数等能够有效减少轨道的损伤.
关键词:
超高速滑动
,
接触性能
,
LS-DYNA
,
数值计算
邓凡政
,
郭东方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7.024
建立了室温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F4)和NaH2PO4组成的双水相萃取体系并用于对芦丁的萃取分离研究.考察了离子液体用量、芦丁的浓度、盐的加入量、溶液酸度和加入其它物质对芦丁在两相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在1.0~2.5 Ml,磷酸二氢钠加入量在1.0~2.0 g,加人卢丁溶液0.5~2.5 Ml,酸度在Ph值为2~7范围,卢丁在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中有较高的萃取率(E%>90).除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外,其余大部分物质不影响相比和卢丁的测定.离子液相中卢丁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58 nm,与乙醇水溶液中比较,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紫移,表明离子液与卢丁发生了作用.利用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测定了银杏叶中卢丁的含量.
关键词:
离子液体
,
双水相
,
芦丁
,
分配
,
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