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657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含铌铁精矿煤基直接还原过程中铌的行为研究

蒋曼 , 孙体昌 , 寇珏 , , 许言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1.05.019

以含铌铁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固态煤作还原剂还原焙烧,再经磁选得到还原铁产品.在不同焙烧温度、还原剂用量、助熔剂用量条件下,分别以褐煤和无烟煤为还原剂,研究了各因素对直接还原焙烧-磁选结果的影响,考察焙烧过程中铌分别在渣相和金属相中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1200℃时80%的铌矿物进入尾矿中;而1300℃时添加助熔剂TS2用量10%条件下,90%铌矿物在直接还原焙烧-磁选得到还原铁产品中富集.

关键词: 煤基直接还原 , 含铌铁精矿 , 铌分布

用海花天然染料为敏化剂制备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

郝洪顺 , 杨阳 , 秦磊 , 王丽君 , 胡志强 , 刘贵山

人工晶体学报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从海花中提取天然染料,用其作为敏化剂制备了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对天然染料组成进行分析,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对不同pH值下的海花染料进行测试,并对其敏化的纳米TiO2太阳电池进行光电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海花天然染料主要成分为指甲花醌、木犀草素,次要成分为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芹菜素等;在中性(原始pH值)条件下,在可见光区约420 nm、470 nm、670 nm处有吸收峰,在紫外光区约340 nm处有吸收峰;在碱性条件下,由于指甲花醌、木犀草素、芹菜素等酚羟基质子解离,紫外吸收峰发生红移并且吸收强度增加;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a失去卟啉环中的镁成为脱镁叶绿素,主要吸收峰都在420 nm和670 nm左右;在pH =5时,海花天然染料作为敏化剂制备的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比较好,开路电压为0.39 V、短路电流密度为0.66 mA·cm-2、填充因子为0.60、光电转换效率为0.15%,400nm处IPCE为1.7%.

关键词: TiO2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pH值 , 光电性能

ZnSe微米管的制备形成机制

刘长友 , 王金芳 , 孙晓燕 , 介万奇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12.025

采用牺牲Zn基片上ZnO 纳米柱模板技术,以三乙醇胺(TEA)为溶剂,以 HSe-离子为硒源,在150℃恒温8 h 制备了 ZnSe 微米管。采用 FE-SEM、EDS、XRD、TEM SAED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晶管状ZnSe的直径为150 nm左右,且具有封口、规则开口、不规则开口以及呈半管状,管壁由直径约30~40 nm 左右的颗粒组成。据此形貌特征,依负离子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分析了ZnSe微米管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硒化锌 , 生长机理 , 牺牲模板法 , 氧化锌

板条状马氏体的结构形成机制

刘宗昌 , 计云萍 , 段宝玉 , 任慧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马氏体结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应用35CrMo等材料,淬火为马氏体组织,采用JEM-2100电镜观察马氏体形貌和结构,发现35CrMo钢马氏体为板条状,结构除了高密度缠结位错外,还有高密度层错.结合2Cr13、Fe-15 Ni-0.6C合金试样的浮凸试验,应用隧道扫描显微镜观察表面马氏体浮雕形貌,测定浮凸的微细尺寸.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分析位错、层错形成机制.发现浮凸效应中没有出现位错滑移迹象,认为切变模型不能解释高密度位错和层错的形成.最后应用马氏体相变新机制分析了高密度缠结位错、精细层错的形成.

关键词: 板条状马氏体 , 切变 , 表面浮凸 , 位错 , 层错

微米微米孔径多孔陶瓷的制备应用

梁雅儒 , 刘如铁 , 熊翔

人工晶体学报

作为具有特殊结构的绿色材料,多孔陶瓷在过滤器、催化剂载体和隔热材料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微米微米孔径的多孔陶瓷,因其特殊的孔径尺寸,在应用和制备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米以及微米孔径多孔陶瓷的几种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关键词: 多孔陶瓷 , 微米微米孔径 , 制备 , 应用

澳大利PB粉矿烧结试验生产实践

夏征宇 , 文振国 , 薛朝云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7.06.001

在马钢原料条件下,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配用澳大利PB粉矿代替澳大利HB粉矿对烧结过程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马钢一铁总厂配用PB粉矿烧结工业生产实践情况.

关键词: PB粉矿 , 烧结试验 , 冶金性能 , 工业生产实践

共晶Al-Si合金细化变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陈延红 , 严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0.04.026

本文介绍了共晶Al-Si常用的细化剂和变质剂,分析和概括了现有的一些细化理论,如“包晶反应”、“颗粒理论”、“晶体增殖理论”、“超形核理论”,变质理论,并简要讨论了化学细化法制备半固态共晶Al-Si合金。

关键词: 共晶Al-Si合金 , 细化剂 , 变质剂 , 细化理论 , 半固态

微米厚铜薄膜的微观结构疲劳损伤行为

张滨 , 孙恺红 , 刘永东 , 张广平

金属学报

在具有高弹性和力学稳定性的柔性基底上, 用磁控溅射系统制备了微米厚铜薄膜, 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成像X射线衍射(XRD)对铜薄膜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采用恒载荷幅控制研究了微米厚度铜薄膜的疲劳损伤行为。结果表明:退火后的铜薄膜呈现强烈的(111)织构, 薄膜中存在大量的微米、纳米尺度孪晶。在恒载荷幅作用下, 微米厚的薄膜不易产生疲劳挤出和微裂纹, 疲劳裂纹容易在界面处萌生, 孪晶附近的位错塞积界面附近变形的不协调性导致了疲劳裂纹的产生。而微米厚铜薄膜疲劳强度的提高来源于薄膜厚度、晶粒尺寸和孪晶尺寸三个微尺度的约束。

关键词: 铜薄膜 , null , null , null

微米厚铜薄膜的微观结构疲劳损伤行为

张滨 , 孙恺红 , 刘永东 , 张广平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6.01.001

在具有高弹性和力学稳定性的柔性基底上,用磁控溅射系统制备了微米厚铜薄膜,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成像X射线衍射(XRD)对铜薄膜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采用恒载荷幅控制研究了微米厚度铜薄膜的疲劳损伤行为.结果表明:退火后的铜薄膜呈现强烈的(111)织构,薄膜中存在大量的微米、纳米尺度孪晶.在恒载荷幅作用下,微米厚的薄膜不易产生疲劳挤出和微裂纹,疲劳裂纹容易在界面处萌生,孪晶附近的位错塞积界面附近变形的不协调性导致了疲劳裂纹的产生.而微米厚铜薄膜疲劳强度的提高来源于薄膜厚度、晶粒尺寸和孪晶尺寸三个微尺度的约束.

关键词: 铜薄膜 , 微米尺度 , 疲劳 , 微观结构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65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