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770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鳞片状超微锌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徐金 , 张亚非 , 王亮 , 桂尤国 ,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05.03.009

研究了包覆剂、研磨剂及其添加量、轧制和球磨等工艺参数对超微锌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获得的锌粉呈鳞片状,中位径为23.72μm,90%集中在10~40μm之间,厚度在0.1~0.6μm之间,氧化度为6.02%,白亮度较好.

关键词: 超微锌粉 , 包覆剂 , 轧制 , 球磨

Fe-Si合金相图中α2相的结构及其电子理论分析

王焕荣 , 滕新营 , 石志强 , , 闵光辉 , 王桂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对Fe-Si合金相图中α2相的结构进行了模型构造, 指出α2相并非为B2型简单体心立方结构, 而是一种类似于B2型结构的超结构, 其中包含着Fe原子和Si原子为中心的两种不同的结构单元. Fe原子和Si原子按照这种方式在空间交替排列时, 位于中心的Si原子仍保持为正四面体结构, 这与硅晶体的实际结构是相吻合的. 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对其进行了价电子结构计算, 结果表明, α2相中的共价电子主要集中在最强的FeⅠ-Si和FeⅠ-FeⅡ键上. 对其脆性和强度进行了电子理论分析.

关键词: Fe-Si合金 , 价电子结构 , 超结构

KF-KCl熔体中电沉积TiB2镀层

李军 , 李冰 , 江卢山 , , 董政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在铝工业中TiB2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阴极内衬取代材料.本研究首先通过热力学分析验证了在Ti-B-C体系生成TiB2的可能性,然后在K2TiF6和KBF4作为活性物质的KF-KCl熔体中石墨为基体通过直流电沉积(CCP)和周期断开电流电沉积(PIC)技术制备了TiB2镀层,并且研究了电流密度和电镀技术对镀层表面平整度、致密度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0.8 A/cm2时,能够得到厚度均匀且和基体具有良好附着的TiB2镀层;和CCP相比,采用PIC技术制备的TiB2镀层表面平整度和致密度都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晶粒也更为细小.XRD分析表明镀层由相对纯净的TiB2组成,并且镀层择优取向均为(001)面,这和二维晶核理论的预测相吻合.

关键词: 电沉积 , 二硼化钛 , 镀层 , 熔体

Fe-1C-xSi合金的液态结构

滕新营 , 刘含莲 , , 王世晨 , 王焕荣 , 王浩伟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3.03.008

利用高温液态X射线衍射研究了纯铁,Fe-1C和Fe-1Si合金在约1550℃及Fe-1C-xSi(质量分数,%)合金从熔点附近至1560℃的液态结构.结果表明:与纯铁的最近邻距离r1=0.259 nm和配位数N1=10.5相比,液态Fe-1C合金的r1和N1略有增加.而液态Fe-1Si合金的r1和N1却略微减小.在1560-1470℃,液态Fe-1C-1Si合金的r1=0.254-0.250 nm,明显低于液态Fe-1C合金和Fe-1Si合金的r1值.从1560℃降温至1530℃时,Fe-1C-1Si合金的r1值减少,而N1由10.3剧增至11.8,并且在熔点以上不高的温度保持12.0不变.分析表明:在液态二元系中,C和Si不同形式存在;而在三元系中,C和Si对纯铁的液态结构具有复杂的影响.Fe-1C-1Si合金在1560-1530℃范围内存在由δ相向γ相的转变,而这种相变随Si含量的增加向低温区域扩展,在Si含量为4%时熔体为单一的δ相,这主要是Si元素抑制γ相区而扩展δ相区产生的.

关键词: 液态结构 , Fe-C-Si合金 , X射线衍射

多孔铝的低压成形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庞厚君 , 徐金 ,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5.11.018

纯铝粉和氯化钠为原料,经混合、低压成形、烧结、溶出造孔剂的方法制备多孔铝,分析了影响多孔铝的孔隙率、孔隙结构、渗透性能、冲击变形量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含氯化钠45%的混合粉体于120 MPa下成形,在655℃烧结3 h后于水浴中将氯化钠溶出,制备出孔隙率为53.4%及渗透流量为0.128 mL·s-1的多孔铝.成形压力对多孔铝的性能影响最为显著,成形压力增大使开孔孔隙率、渗透流量降低,冲击变形量降低,使闭孔孔隙率增大.

关键词: 多孔铝 , 孔隙率 , 渗透性

Fe-1C-xSi 合金的液态结构

滕新营 , 刘含莲 ,

金属学报

利用高温液态X射线衍射研究了纯铁,Fe-1C和Fe-1Si合金在约1550℃及Fe-1C-xSi(质量分数,%)合金从熔点附近至1560℃的液态结构.结果表明:与铁的最近邻距离γ1=0.259nm和配位数N1=10.5相比,液态Fe-1C-合金的γ1和N1略有增加.而液态Fe-1Si合金γ1和N1却略微减小.在1560----1470℃,液态Fe-1C-1Si合金的γ1=0.254-----0.250nm,明显低于液态Fe-1C合金和Fe-1Si合金的γ1值.从1560℃降温至1530℃时,Fe-1C-1Si合金的γ1值减少,而N1由10.3剧增至11.8,并且在熔点以上不高的温度保持12.0不变.分析表明:在液态二元系中,C和Si不同形式存在;而在三元系中,C和Si对纯铁的液态结构具有复杂的影响.Fe-1C-1Si合金在1560----1530℃范围内存在由δ相向γ相的转变,而这种相变随Si 含量的增加向你温区域扩展,在Si 含量为4% 时熔体为单一的δ相,这主要是Si元素抑制γ相区而扩展δ相区产生的.

关键词: 液态结构 , null , null

共晶Ga-In合金的液态结构与粘度研究

王焕荣 , , 闵光辉 , 滕新营 , 石志强 , 秦敬玉

金属学报

利用液态金属X射线衍射仪测试了室温下Ga-24.6%In共晶合金的强度曲线、结构因子、双体分布函数以及原子间最近邻距离.结果表明,液态共晶Ga-In合金结构因子的第一峰呈明显的不对称,表明熔体中仍保留有部分Ga的共价键.建立了共晶Ga-In合金的结构模型,利用此模型计算所得结果与用Gauss分解所得结果吻合良好;利用回转振动粘度仪进行了粘度测量.结果表明,共晶Ga-In合金的粘度值在100-600℃范围内满足指数关系,表明熔体中没有发生结构转变,并给出了其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式.

关键词: Ga-In共晶合金 , null , null

液态和非晶态Cu-Zr合金的研究进展

张均艳 , 王焕荣 , 石志强 , 滕新营 , , 闵光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2.03.041

从性质、结构以及相图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液态和非晶态Cr-Zr合金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固态尤其是非晶态的结构和晶化以及相分离过程等方面,而对与凝固过程密切相关的液态Cu-Zr合金的结构和性质方面的研究则涉及非常少.因而从液态Cu-Zr合金的结构和性质入手,寻求液态、非晶态与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 液态 , 非晶态 , Cu-Zr合金 , 相分离

第二相对MoSi2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吴海飞 , 徐金 , 费有静 , 陈胜 , 张学彬 ,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z1.081

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S)制备了不同增强相的MoSi2基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第二相对MoSi2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探讨了MoSi2基复合材料的断裂方式及增韧机制.结果表明:第二相颗粒的加入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MoSi2的强韧性;ZrO2对提高断裂韧性最有效.其中20%ZrO2/MoSi2材料达到6.8 Mpam1/2,比纯MoSi2提高了95.4%,表现为微裂纹增韧和弥散强化;β-Si3N4对提高显微硬度、抗压强度最有效,其中20%β-Si3N4/MoSi2分别达到16.01Gpa与2260Mpa,比纯MoSi2提高了31.7%与119.4%,表现为细晶强化;同时加入ZrO2与β-Si3N4能起到相变增韧和细晶强化的协同作用,表现出最佳的强韧性能,其中,10%ZrO2/20%β-Si3N4/MoSi2的维氏硬度、抗压强度、断裂韧性分别比MoSi2提高了24.7%、104.3%、90%.

关键词: 第二相 , MoSi2基复合材料 , SPS烧结 , 增韧机制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77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