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66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广西某电解锰渣的矿物学性质研究

李佳 , 焦向科 , 杜冬云 , , 彭秋菊

硅酸盐通报

电解锰渣已成为我国的特色工业固废,利用电解锰渣制备肥料是实现该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仪(MLA)、热重(TG)分析仪、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广西某电解锰渣的元素组成、矿物组成、矿物粒度分布特征、连生关系与解离度、矿物特性、微观形貌特征等矿物学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为活化处理电解锰渣制备硅锰肥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 电解锰渣 , 矿物学性质 , 硅锰肥料 , 资源化利用

导磁合金磁导率稳性的计算

杨膺善 , 张安宁

金属学报

提高高导磁合金的磁导率稳度a是高导磁合金向前发展的关键。在诸影响因素中,磁晶各向异性的影响是主要的。本文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解决了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没有sinβ=f(H)的解析式及多值问题,从而得出合金若具有均匀混乱的晶粒排列,则其稳度要比具有任意织构的远为优越,为发展高导磁合金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

脉冲电流模拟电量法

张明嘉 , 彭乔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通过对电位仪的改造,用脉冲电流模拟电量法测量模拟体系和实际体系的结果证明,此 法可行.

关键词: 电化学测量 , measurement

脉冲电流模拟电量法

张明嘉 , 彭乔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1.03.013

通过对电位仪的改造,用脉冲电流模拟电量法测量模拟体系和实际体系的结果证明,此法可行.

关键词: 电化学测量电量法

伯利化学升温工艺

钢铁

伯利化学升温工艺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在钢水罐车上升高钢水温度的方法.该工艺利用加入金属铝和吹氧的方式,形成放热反应.在喂入铝线或加入铝块的同时,通过插到钢水中消耗式氧枪,向钢水熔池内吹氧.介绍r设备组成、化学升温工艺、处理周期模型,以及具有竞争性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 化学升温 , 二次精炼 , 成本

电位—电流瞬态技术研究钝化膜的稳定性

宋诗哲 , 曹楚南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建立了研究钝态金属的电应—电流(P-G)瞬态响应的微计算机在线测量系统和存在孔蚀时的 P-G 响应曲线的数学模型,由采样得到的响应曲线数据,应用蒙特卡罗法算出表征钝化膜稳定性的电化学参数。用此技术研究了一些合金钢在氯化钠溶液中的钝化膜稳定性并讨论了钝化膜局部破坏的原因。

关键词:

电位——电流瞬态响应技术研究孔蚀缓蚀剂

宋诗哲 , 唐子龙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本文介绍了用电位-电流(P-G)瞬态响应技术研究孔蚀缓蚀剂的实验方法和数据解析。用此技术测定了304SS在添加癸胺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0.1mol/L NaCl溶液中的P-G响应特性。由不同极化电位下P-G响应曲线得到的电化学参数的变化关系以及长期浸泡持续P-G响应测试结果,分析了两种缓蚀剂的耐孔蚀性能。初步探讨了缓蚀剂对孔蚀发生及发展过程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孔蚀 , pitting inhibitor , galvanostatic transient , stainless steel

吸附式栅代替串联栅气动可行性探索

赵胜丰 , 罗建枫 , 卢新根 , 张宏武 , 朱俊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首先以ONERA串列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串列栅特性及其内部流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与串列栅具有同等性能的单列吸附式栅,并在设计工况和非设计工况下对改型后的单列吸附式栅特性及其内部流场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来流马赫数、出口条件和扩散因子的情况下,单列吸附式栅的性能优于串列栅,在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中用吸附式单列栅代替串列栅的做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串联 , 吸附式 , 流动控制 , 边界层分离

粘天然橡胶的老化特性

张北龙 , 黄红海 , 王永周 , 邓维用 , 丁丽 , 王平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在天然鲜胶乳中分别加入几种不同的粘剂制备的粘天然橡胶硫化胶的热氧(热空气)、臭氧、光氧(紫外光)老化特性。结果表明,盐酸羟胺和水合联胺可改善粘天然橡胶(NR)的热氧老化性能,能降低臭氧和光氧老化性能;硫酸羟胺能改善粘NR臭氧老化性能,但对热氧和光氧老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盐酸氨基脲在用量低时能降低粘NR的热氧和臭氧老化性能,但随用量的增加影响程度逐渐减小;苯胺质量分数为0.05%和0.10%时,可提高粘NR的热氧老化性能和降低光氧老化性能,当苯胺用量为0.20%时却降低了粘NR的热氧老化性能并提高光氧老化性。

关键词: 天然橡胶 , 粘天然橡胶 , 性能 , 老化 , 老化特性

电流密度滚镀锌试验研究

姜立军 , 李哲林 , 杜责平

电镀与涂饰

设计了一种适合滚镀的电流密度传感与测试装置,采用全数字控制的高频开关电源,在电流密度下进行了滚镀锌闭环控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件、相同时间的条件下,电流密度闭环控制模式比电压模式节能10%,且膜厚均值较大;随着电镀时间延长,电流密度闭环控制模式下的镀层厚度变化趋于平缓,但镀层厚度分散程度较电压控制模式时大.

关键词: 碱性镀锌 , 滚镀 , 电流密度 , 控制 , 膜厚 , 能耗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6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