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人骥
,
魏复盛
,
王永华
,
胡伟
,
叶新强
,
许国旺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5.029
建立了尿液样品中阿特拉津(ATZ)及其代谢物脱乙基阿特拉津(DEA)、脱异丙基阿特拉津(DIA)、脱乙基脱异丙基阿特拉津(DEDIA)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硫酸钠脱水、弗罗里硅土净化、浓缩后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分析.对样品萃取时的pH值等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较好的回收率.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DEDIA 0.002 5 mg/L,DEA、DIA、ATZ 0.005 mg/L.4种化合物在进样量为0.2~8 ng时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该方法对阿特拉津生产厂工人的尿液样品进行了分析,尿液中4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DEDIA 0.003~0.301 mg/L,DEA 0.005~0.011 mg/L,DIA 0.006~0.276 mg/L,ATZ 0.005~0.012 mg/L.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
阿特拉津
,
代谢物
,
尿液
刘翔
原子核物理评论
BaBar合作组在e+ e-→Фf0(980)衰变道的Фf0(980)不变质量谱上发现了一个新强子态Y(2175),随后,BES和Belle实验都相继证实了这一发现.与此同时,理论家们也对Y(2175)的内部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工作对目前Y(2175)在实验和理论上的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同时,讨论了在Фf0(980)不变质量谱中的2175 MeV以上能区寻找其它增长结构的可能性.
关键词:
新强子态
,
奇异偶素
,
奇特态
崔涛
,
陈绍文
,
周治华
,
王晋声
,
王松涛
,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低速风洞实验台,对具有不同深凹槽结构平面叶栅在不同间隙尺度条件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五孔气动探针和高灵敏度及高精度的压力扫描阀测量了叶栅出口截面的气动参数,对比分析了总压损失的展向分布,并在叶栅端壁和叶片表面进行墨迹显示.结果表明,深凹槽式叶顶结构应用于本文研究的叶栅上是可行的.深凹槽尾缘开口有利于降低叶顶间隙泄漏损失,凹槽前缘开口对前缘附近局部流动产生一定影响.对整个流动通道涡生成影响不如泄漏流作用强,并且尾缘开口与前缘开口开度的匹配对叶顶间隙泄漏损失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深凹槽
,
间隙间隙流动
,
涡轮
,
实验研究
孙小磊
,
扈延林
,
徐建中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带有叶顶间隙的冲压叶轮内部流场结构,分析了叶顶间隙泄漏流对冲压叶轮内部激波波系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叶顶间隙泄漏流的影响,在叶片展向高度85%以上的区域,冲压叶轮通道内的激波波系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叶尖区域的激波波系完全被泄漏流的影响破坏,并在叶片吸力面形成一道斜激波,形成了新的激波波系,并且由于泄漏流的存在使得流动损失增加。
关键词:
冲压叶轮
,
叶顶间隙
,
泄漏流
,
数值模拟
赵胜丰
,
罗建枫
,
卢新根
,
张宏武
,
朱俊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首先以ONERA串列叶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串列叶栅特性及其内部流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与串列叶栅具有同等性能的单列吸附式叶栅,并在设计工况和非设计工况下对改型后的单列吸附式叶栅特性及其内部流场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来流马赫数、出口条件和扩散因子的情况下,单列吸附式叶栅的性能优于串列叶栅,在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中用吸附式单列叶栅代替串列叶栅的做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串联叶栅
,
吸附式叶栅
,
流动控制
,
边界层分离
周逊
,
韩万金
,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详细测量了平行进口端壁附面层与设置导向叶栅两种进口条件下后加载涡轮叶栅的气动参数.测量结果表明,导向叶栅的设置加强了实验叶栅内的横向流动,这就造成了"C"型压力分布(弯叶片)和具有正径向压力梯度的压力分布(直叶片)产生的位置较无导叶时提前了.
关键词:
前置导叶
,
后加载叶栅
,
气动性能
李成勤
,
张靖煊
,
林峰
,
黄伟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轴流式压气机叶顶泄漏流非定常性对压气机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为了避开研究转子内部流场所遭遇的测量困难,以及为了可以更加方便地调节叶顶间隙和进气角的需要,本文以压气机平面叶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不同间隙,不同马赫数和不同攻角下的叶顶泄漏流的动态测量,了解叶栅环境下叶顶间隙流非定常性的特征和出现条件,探索利用叶栅模拟转子环境进行叶顶间隙流研究的可行性。实验表明,叶顶泄漏流在某些工况下存在非定常性。该非定常性的频率特征受来流速度影响较大。产生非定常性的条件是需要泄漏流轨迹到达相邻叶片的压力面。产生非定常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泄漏流与叶片载荷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
平面叶栅
,
叶顶泄漏流
,
非定常性
陈浮
,
宋彦萍
,
赵桂杰
,
刘军
,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数值模拟了不同稠度下吸气量及位置对某大转角吸气式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附面层吸除(BLS)使得吸力面角区低能流体积聚减弱,气流折转能力加强;随稠度增加,叶栅总压损失最高降低分别为32.9%、27.7%和25.1%,出口气流角最大增加值为5.0°、4.2°和3.1°,即小稠度叶栅具有较佳气动性能;BLS导致的栅内扩压能力恢复和通道涡三维分离效应的改善应是确定最佳设计参数的判定原则.吸气式叶栅附面层承受逆压梯度能力强的特点为高负荷、小稠度压气机设计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
附面层吸除
,
主动流动控制
,
压气机叶栅
,
稠度
彭学敏
,
季路成
,
伊卫林
,
刘艳明
工程热物理学报
叶身/端壁融合(BBEW)是有潜力支撑风扇/压气机负荷最大化的原创技术.本文以大折转亚音叶栅和超音速叶栅两类趋向负荷极限叶栅为案例,在二面角原理指导下,采用数值方法对比研究了第一类(增大二面角型)和第二类(变曲率过渡曲面)BBEW改型.结果表明,两类BBEW改型均能有效削弱或消除高负荷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且具有良好的工况适应性.其中,第一类BBEW改型虽外形上类似叶片倾斜,但作用机理却截然不同,附面层交汇作用超过叶片力作用.
关键词:
叶身/端壁融合
,
角区分离
,
二面角
,
高负荷压气机
,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