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3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基于STM32和CPLD的TFT-LCD显示控制器设计

尤卫卫 , 冒建亮 ,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53003.0444

为了实现对TFT-LCD的控制,本文以STM32和CPLD作为核心控制器,SRAM作为显示缓存,介绍了一种TFT-LCD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对设计总体架构进行了分析,STM32内部实现了 Intel8080总线协议的制定,CPLD 内部实现了通讯协议的解析、LCD显示时序的驱动、以及 SRAM的读写控制。最后,对 LCD显示时序和SRAM的读写进行了仿直,并给出了实现效果图。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够控制TFT-LCD准确地显示出图文。结构简单,性价比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 STM32 , CPLD , SRAM , LCD时序

褐孔菌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中甾类化合物的定量测定

高远 , 许泓瑜 , 陆震鸣 , 许正宏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9.06.002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测定褐孔菌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中白桦脂醇、麦角甾醇、胆甾醇、羊毛甾醇、豆甾醇和谷甾醇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以C_(18)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不同浓度梯度的水-甲醇(0-10 min,体积比为10∶90;10-40 min,体积比为3∶97),流速为1.4 mL/min,检测波长为202 nm,整个分析在40 min内完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甾类化合物分析测定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10~2.94%(n=5),在0.4~4.8 μg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白桦脂醇、麦角甾醇、胆甾醇、羊毛甾醇、豆甾醇和谷甾醇的回收率分别为100.05% ~100.72%,99.31% ~101.04%,97.52% ~101.63%,96.61% ~100.08%,96.21% ~100.76% 和100.04% ~100.51% .本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定量测定褐孔菌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中的甾类化合物.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 甾类化合物 , 子实体 , 菌丝体 , 褐孔菌

吸附式栅代替串联栅气动可行性探索

赵胜丰 , 罗建枫 , 卢新根 , 张宏武 , 朱俊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首先以ONERA串列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串列栅特性及其内部流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与串列栅具有同等性能的单列吸附式栅,并在设计工况和非设计工况下对改型后的单列吸附式栅特性及其内部流场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来流马赫数、出口条件和扩散因子的情况下,单列吸附式栅的性能优于串列栅,在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中用吸附式单列栅代替串列栅的做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串联 , 吸附式 , 流动控制 , 边界层分离

前置导对后加载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周逊 , 韩万金 ,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详细测量了平行进口端壁附面层与设置导向栅两种进口条件下后加载涡轮栅的气动参数.测量结果表明,导向栅的设置加强了实验栅内的横向流动,这就造成了"C"型压力分布(弯叶片)和具有正径向压力梯度的压力分布(直叶片)产生的位置较无导时提前了.

关键词: 前置导 , 后加载 , 气动性能

轴流压气机栅非定常顶泄漏流的研究

李成勤 , 张靖煊 , 林峰 , 黄伟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轴流式压气机顶泄漏流非定常性对压气机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为了避开研究转子内部流场所遭遇的测量困难,以及为了可以更加方便地调节顶间隙和进气角的需要,本文以压气机平面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不同间隙,不同马赫数和不同攻角下的顶泄漏流的动态测量,了解栅环境下叶顶间隙流非定常性的特征和出现条件,探索利用栅模拟转子环境进行顶间隙流研究的可行性。实验表明,顶泄漏流在某些工况下存在非定常性。该非定常性的频率特征受来流速度影响较大。产生非定常性的条件是需要泄漏流轨迹到达相邻叶片的压力面。产生非定常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泄漏流与叶片载荷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 平面 , 顶泄漏流 , 非定常性

深凹槽式涡轮顶间隙泄漏直列栅实验研究

崔涛 , 陈绍文 , 周治华 , 王晋声 , 王松涛 ,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低速风洞实验台,对具有不同深凹槽结构平面栅在不同间隙尺度条件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五孔气动探针和高灵敏度及高精度的压力扫描阀测量了栅出口截面的气动参数,对比分析了总压损失的展向分布,并在栅端壁和叶片表面进行墨迹显示.结果表明,深凹槽式顶结构应用于本文研究的栅上是可行的.深凹槽尾缘开口有利于降低顶间隙泄漏损失,凹槽前缘开口对前缘附近局部流动产生一定影响.对整个流动通道涡生成影响不如泄漏流作用强,并且尾缘开口与前缘开口开度的匹配对顶间隙泄漏损失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深凹槽 , 间隙间隙流动 , 涡轮 , 实验研究

高负荷压气机栅的身/端壁融合研究

彭学敏 , 季路成 , 伊卫林 , 刘艳明

工程热物理学报

身/端壁融合(BBEW)是有潜力支撑风扇/压气机负荷最大化的原创技术.本文以大折转亚音栅和超音速栅两类趋向负荷极限栅为案例,在二面角原理指导下,采用数值方法对比研究了第一类(增大二面角型)和第二类(变曲率过渡曲面)BBEW改型.结果表明,两类BBEW改型均能有效削弱或消除高负荷压气机栅角区分离,且具有良好的工况适应性.其中,第一类BBEW改型虽外形上类似叶片倾斜,但作用机理却截然不同,附面层交汇作用超过叶片力作用.

关键词: 身/端壁融合 , 角区分离 , 二面角 , 高负荷压气机 , 数值模拟

平面扩压栅静相对位置改变对流动的影响

杨海涛 , 黄洪雁 , 冯国泰 , 苏杰先 ,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选取某重复级压气机平均半径处的型线,进行平面扩压栅非定常数值模拟.对8组不同的静相对位置进行了非定常计算,讨论了不同位置时流场的流动特点,优化出第一级、第二级静在给定的气动条件下最佳相对位置.

关键词: 扩压 , 非定常 , 尾迹 , 相对位置

栅安装角对无阻流板式栅反推装置性能影响的研究

周莉 , 王占学 , 任亚强 , 刘增文

工程热物理学报

对某一无阻流门栅式反推装置的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详细分析了不同栅安装角对反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栅安装角对流出反推窗口气流的质量流量、气流速度以及气流的流动方向产生影响,进而对反推效果产生影响.对于不同风扇进口压比,存在不同的最佳的栅安装角度,能使得反推效果最好.由于风扇压比不同,气流所具有的能量不同,风扇进口压比越低,其具有能量越小,进入反推窗口偏转角越大,最佳安装角越大.

关键词: 无阻流门栅式反推装置 , 二次流喷射 , 栅进口安装角 , 反推效率

涡轮顶冷却布置对顶传热冷却性能的影响

王文三 , 唐菲 , 赵庆军 , 徐建中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1+1/2对转涡轮四种不同的顶冷却布置方案对顶传热、冷却性能以及气动特性的影响。四种布置方案分别是:靠近压力面垂直顶方向、靠近压力面且与顶有30°出射角、中弧线位置垂直顶方向、中弧线位置有30°出射角。研究表明,气膜孔沿压力面布置与气膜孔沿中弧线布置相比可以降低顶传热系数;由于气膜孔倾斜布置气膜射流动量降低,且削弱了肾形涡的影响,气膜的侧向覆盖范围增大。因此气膜孔靠近压力面布置可以提高气膜冷却效率;气膜孔靠近压力面且有30°出射角比垂直布置顶热负荷减少2.7%。另外,气膜孔靠近压力面布置可以降低主流的泄漏流量,有利于减小泄漏损失和提高涡轮效率。

关键词: 气膜冷却 , 动叶叶顶 , 传热系数 , 冷却效率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