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4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韩长菊 , 陈庆华 , 杨喜昆 , 金凤 , 高伟

材料导报

以饱和Ca(OH)2上清液、磷酸和胶原蛋白为原料,在36~39 ℃、pH=8~9条件下,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用XRD、SEM、TEM、IR对材料的晶相结构、结晶程度、化学键结构、微观形貌、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低结晶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5nm×60nm~20nm×100nm)和胶原蛋白纤维组成,二者之间形成了紧密键合.

关键词: 共滴定法 , 纳米羟基磷灰石 , 胶原蛋白 , 支架材料

矿柱置换技术在金凤公司的应用

王庆军 , 孙国飞 , 张军胜 , 迟庆来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9.07.007

介绍了国内黄金矿山空场采矿法回采残留矿柱及采场顶板管理状况,分析了混凝土人工矿柱置换矿石矿柱的可行性.针对金凤公司采场残留矿柱及回采条件,进行了混凝土人工矿柱技术参数的设计和施工.应用实践表明,采用混凝土人工矿柱置换矿石矿柱,不仅可充分回收有限资源,同时可保证采空区的稳定,达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延长企业服务年限的目的.

关键词: 矿石矿柱 , 混凝土人工矿柱 , 置换技术 , 定向抛掷爆破

金凤公司1号矿体试验采场稳定性及地压控制的实践

宋世生 , 王志学 , 郭树林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08.005

采场地压控制是空场采矿法开采工艺的关键环节.通过对金凤公司工程地质调查和岩体稳定性综合评价,提出合理的地压控制措施,优化采场结构参数和采场支护方法,并通过回采期间地压监测,确保了采场安全.

关键词: 空场采矿法 , 采场稳定性 , 地压监测 , 地压控制

青城子矿田金凤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刘恒刚 , 陈贺 , 周传勤 , 郑廷 , 李太阳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9.04.005

阐述了青城子矿田金凤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并对成矿机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火山喷流沉积变质地层是成矿基础,韧-脆性剪切构造是控矿条件,岩浆热液提供了成矿物质及热动力,是成矿关键.因此,金凤金银多金属矿床属火山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型矿床.

关键词: 金凤金银多金属矿床 , 韧-脆性剪切构造 , 火山喷流作用 , 岩浆热液

三维可视化技术条件下采矿损失贫化的计算与管理——以辽宁金凤黄金矿业有限公司杨树金矿为例

黄绍锋 , 王卫京 , 吴晓波 , 马庆飞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05.006

采矿损失率和矿石贫化率是矿山企业采矿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传统损失贫化计算方法工作童大、数据不准确的实际问题,以辽宁金凤黄金矿业有限公司杨树金矿为例,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通过建立采矿方法单体设计三维模型和矿体模型,以及生产采矿过程的相关辅助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参数和相关数据,获得损失贫化计算所需的各种数据,来探讨快捷、准确地计算采场矿石贫化率和采矿损失率的方法.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技术 , 采矿损失率 , 矿石贫化率 , 计算与管理

吸附式栅代替串联栅气动可行性探索

赵胜丰 , 罗建枫 , 卢新根 , 张宏武 , 朱俊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首先以ONERA串列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串列栅特性及其内部流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与串列栅具有同等性能的单列吸附式栅,并在设计工况和非设计工况下对改型后的单列吸附式栅特性及其内部流场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来流马赫数、出口条件和扩散因子的情况下,单列吸附式栅的性能优于串列栅,在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中用吸附式单列栅代替串列栅的做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串联 , 吸附式 , 流动控制 , 边界层分离

前置导对后加载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周逊 , 韩万金 ,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详细测量了平行进口端壁附面层与设置导向栅两种进口条件下后加载涡轮栅的气动参数.测量结果表明,导向栅的设置加强了实验栅内的横向流动,这就造成了"C"型压力分布(弯叶片)和具有正径向压力梯度的压力分布(直叶片)产生的位置较无导时提前了.

关键词: 前置导 , 后加载 , 气动性能

轴流压气机栅非定常顶泄漏流的研究

李成勤 , 张靖煊 , 林峰 , 黄伟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轴流式压气机顶泄漏流非定常性对压气机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为了避开研究转子内部流场所遭遇的测量困难,以及为了可以更加方便地调节顶间隙和进气角的需要,本文以压气机平面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不同间隙,不同马赫数和不同攻角下的顶泄漏流的动态测量,了解栅环境下叶顶间隙流非定常性的特征和出现条件,探索利用栅模拟转子环境进行顶间隙流研究的可行性。实验表明,顶泄漏流在某些工况下存在非定常性。该非定常性的频率特征受来流速度影响较大。产生非定常性的条件是需要泄漏流轨迹到达相邻叶片的压力面。产生非定常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泄漏流与叶片载荷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 平面 , 顶泄漏流 , 非定常性

深凹槽式涡轮顶间隙泄漏直列栅实验研究

崔涛 , 陈绍文 , 周治华 , 王晋声 , 王松涛 ,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低速风洞实验台,对具有不同深凹槽结构平面栅在不同间隙尺度条件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五孔气动探针和高灵敏度及高精度的压力扫描阀测量了栅出口截面的气动参数,对比分析了总压损失的展向分布,并在栅端壁和叶片表面进行墨迹显示.结果表明,深凹槽式顶结构应用于本文研究的栅上是可行的.深凹槽尾缘开口有利于降低顶间隙泄漏损失,凹槽前缘开口对前缘附近局部流动产生一定影响.对整个流动通道涡生成影响不如泄漏流作用强,并且尾缘开口与前缘开口开度的匹配对顶间隙泄漏损失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深凹槽 , 间隙间隙流动 , 涡轮 , 实验研究

高负荷压气机栅的身/端壁融合研究

彭学敏 , 季路成 , 伊卫林 , 刘艳明

工程热物理学报

身/端壁融合(BBEW)是有潜力支撑风扇/压气机负荷最大化的原创技术.本文以大折转亚音栅和超音速栅两类趋向负荷极限栅为案例,在二面角原理指导下,采用数值方法对比研究了第一类(增大二面角型)和第二类(变曲率过渡曲面)BBEW改型.结果表明,两类BBEW改型均能有效削弱或消除高负荷压气机栅角区分离,且具有良好的工况适应性.其中,第一类BBEW改型虽外形上类似叶片倾斜,但作用机理却截然不同,附面层交汇作用超过叶片力作用.

关键词: 身/端壁融合 , 角区分离 , 二面角 , 高负荷压气机 , 数值模拟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