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馨
,
吕志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添加偏钨酸铵(AMT)对醋酸锆氧化钇浆料粘度的影响,大气焙烧AMT的相变及对应型壳焙烧前后强度及耐磨性能,真空离心浇注钛合金后所得反应层的形貌、物相及元素分布.研究认为添加AMT能够提高浆料粘度,增加型壳常温强度及耐磨性,减少制备及脱蜡过程对型壳的破坏;大气环境下焙烧,W元素将以钇钨氧化物存在,不起阻化作用,但不会与钛合金发生反应.
关键词:
偏钨酸铵
,
大气焙烧
,
型壳
,
钛合金
吴国学
,
程军
,
汪振涌
,
王永祥
,
吕志刚
,
白士俊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5.11.005
在黑龙江乌拉嘎金矿周边地区,根据金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控矿因素、成矿作用和成因类型等诸方面特点的对比,总结了原生金矿成矿规律,将其分为2个次级成矿带:即Ⅰ.乌拉嘎-嘉荫河成矿带,Ⅱ.保兴-四方山林场成矿带.并利用类比的方法,指出了该地区金矿床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
乌拉嘎金矿
,
成矿规律
,
找矿前景
吴国学
,
陈国华
,
任云生
,
吕志刚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09.003
通过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的研究,建立了乌拉嘎金矿床找矿标型.在张才沟矿化区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研究工作,确定出隐伏金矿体赋存的最佳部位,并实施了工程查证,钻孔70m深处见厚3m、平均品位20.4×10-6的矿体.进一步证实了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关键词:
隐伏矿体
,
预测
,
查证
,
乌拉嘎金矿
,
张才沟矿化区
郭馨
,
吕志刚
,
李培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二醋酸锆-氧化钇型壳(ZA-Y型壳)的回溶及其影响.使用重量法测定了型壳热水、蒸汽条件下的回溶率;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了型壳抗弯强度,并计算了裂纹指数随润湿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OM)观察了表面析出物的分布情况,用扫描电镜(SEM)结合能谱分析(EDS)研究了其形貌与成分,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XRF)方法测定了ZA-Y型壳的成分,并分析了表面析出物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型壳20 min内的回溶程度有限,最大吸水率为2.5%,回溶率为0.8%;强度下降26%,但裂纹指数下降至66%;表面析出物主要是由于偏钨酸铵的回溶,包含2种原因:泄压速度过快或后续干燥快而散热慢.
关键词:
钛合金
,
熔模铸造
,
回溶
,
强度
,
析出物
荆国芳
,
钱晓晴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2.02.011
模拟土壤施用稀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黄刚土中各组份吸附稀土的能力为:无定形FexOy、紧结有机物>松结有机物>MnOx>晶形FexOy>永久负电荷;进入黄刚土的外源轻稀土,主要累积于紧结有机态(29.90~49.72%)、无定形氧化铁吸附态(26.81~46.76%),而累积于松结有机态的轻稀土受外源稀土的加入量影响较小(24.93~28.72%).当外源稀土用量在0.684~2.735mg/kg*季时,大豆地上部稀土无明显增加,而用量达13.674mg/kg时,地上部明显增加.黄刚土外源稀土的最佳用量为0.684mg/kg,此时,大豆增产43.82±15.08%、油菜增产17.92±9.07%.
关键词:
稀土
,
形态
,
生态效应
张光亮
,
张士宏
,
刘劲松
,
张海渠
,
李长生
钢铁研究学报
为了满足板材轧制过程在线控制快速计算的要求,首先建立了板材轧制平面应变刚塑性有限元能量泛函。其次,通过合理的简化建立了只考虑变形区的快速有限元模型,且对有限元建模的关键问题包括中性点、第一类速度奇异点和刚性区等进行了处理。最后,开发了板材轧制快速计算有限元程序,并且利用现场轧制数据测试了快速有限元程序的计算速度和精度,结果表明计算速度和精度满足在线快速计算的要求。
关键词:
板材轧制;刚塑性有限元法;在线控制
张光亮
,
张士宏
,
刘劲松
,
张海渠
,
李长生
钢铁研究学报
为了满足板材轧制过程在线控制快速计算的要求,首先建立了板材轧制平面应变刚塑性有限元能量泛函.其次,通过合理的简化建立了只考虑变形区的快速有限元模型,且对有限元建模的关键问题包括中性点、第一类速度奇异点和刚性区等进行了处理.最后,开发了板材轧制快速计算有限元程序,并且利用现场轧制数据测试了快速有限元程序的计算速度和精度,结果表明计算速度和精度满足在线快速计算的要求.
关键词:
板材轧制
,
刚塑性有限元法
,
在线控制
张小兵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分析与探讨了高温玻璃的应力流动模型及其材料参数的温度相关性。利用粘刚塑性力学模型,基于三维有限元软件DEFORM 3D建立非球面透镜高温模压有限元模型,对光学玻璃L-BAL42球形预制件模压成非球面透镜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发现非球面透镜应力分布规律:透镜边缘处应力最大,在和模阶段应力快速增加,导致透镜边缘处最易破碎,结果得到实验的验证。采用较大的模压速度及冷却速度将导致残余应力增加,同时分析了透镜非球面偏差变化规律。最后在模具设计时将非球面偏差补偿进去,发现非球面透镜偏差减少,由正偏差变为负偏差。
关键词:
非球面
,
粘刚塑性模型
,
三维模压成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