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标起
,
徐志高
,
张力
,
王力军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8.06.017
采用甲基异丁基酮(MIBK)作萃取剂,以氧氯化锆(铪)为原料,研究了MIBK-HSCN体系中H+和(NH4)2SO4的浓度对锆铪萃取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锆铪分离最佳水相酸度是1~1.5 mol·L-1,此时铪的分配系数大于1,分离系数为3~4,溶液无沉淀出现;料液中添加(NH4)2SO4可显著提高铪的分配系数及分离系数,添加(NH4)2SO4的最佳浓度是0.8~1 mol·L-1,此时铪的分配系数为2.5,分离系数为10~14,溶液无沉淀出现.
关键词:
MIBK
,
锆
,
铪
,
萃取
,
分离
巨建涛
,
折媛
,
张朝晖
,
鲁思渊
,
吕振林
钢铁
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和EDS分析,对国内某钢厂生产的L245MB(B)管线钢出现的起皮缺陷进行了研究,发现连铸坯出现表面微裂纹且裂纹附近存在O、Si、Al、Ca和Cu元素的富集,确定铸坯中存在的氧化物夹杂及铜含量的超标引起的铸坯表面微裂纹是导致热轧卷板表面起皮的主要原因,钢的清洁度和连铸工艺是起皮的重要原因.分析了非金属氧化物、铜等低熔点金属及连铸工艺对铸坯表面微裂纹的影响机理,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关键词:
起皮
,
表面裂纹
,
氧化物夹杂
,
管线钢
巨建涛
钢铁
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和EDS分析,对国内某钢厂生产的L245MB(B)管线钢出现的起皮缺陷进行研究。发现连铸坯出现表面微裂纹且裂纹附近存在O,Si ,Al,Ca和Cu元素的富集,确定铸坯中存在的氧化物夹杂以及铜含量的超标所引铸坯的表面微裂纹是导致热轧卷板表面起皮的主要原因。分析了非金属氧化物以及铜等低熔点金属对铸坯表面微裂纹的影响机理。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关键词:
起皮;表面裂纹;氧化物夹杂;管线钢
李萌
,
柴斯羽
,
肖鹏程
,
朱立光
,
刘增勋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7.02.028
针对某厂Q195冷轧镀锌带钢起皮缺陷,应用金相显微镜、大样电解、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冶炼过程中各工序钢水内的大型夹杂物及显微夹杂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轧缺陷主要是由于钢包卷渣和钢包耐火材料剥落所致.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及调整钢包浇注料材质等措施,基本消除了冷轧带钢表面起皮和镀锌挂渣缺陷,提高了镀锌板表面光洁度.
关键词:
冷轧带钢
,
起皮
,
夹杂物
,
卷渣
,
镀锌挂渣
李玉鹍
,
李武军
,
张代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9.03.010
国内质检机构主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试贵金属首饰的贵金属质量分数,国际铂金协会上海代表处与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合作开发研制了铂钌合金标样,以适用于铂钌合金首饰的无损检测.主要介绍国家首饰质检中心研究组进行的铂钌合金标样均匀性、化学定值和无损测试等的实验,结论表明:① 随机抽取标样进行正正反、反反正无损测试,均匀性符合合格判定要求;② 采用ICP-OES光谱差减法测试标样中钌的质量分数,差减得到铂质量分数,确定了标样的化学值符合梯度要求;③ 使用标样在X荧光能谱仪上测试建立工作曲线,确定适当的测试参数.由此确定此套标样可以作为无损检测建立工作曲线的标准样品.
关键词:
分析化学
,
合金
,
标准样品
,
均匀性检验
,
化学定值
,
X射线无损检测
仝丽珍
,
刘靖
,
蒋海涛
物理测试
对棒材厂微钒合金英标460钢筋φ40弯曲断裂试样进行金相观察、断口扫描及能谱分析,发现钢中成分不均、非金属夹杂及连铸坯内裂纹等是造成钢筋弯曲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冶炼、连铸过程中的改进措施,从而使英标钢筋冷弯试验达到100%合格.
关键词:
钢筋
,
微合金化
,
组织
赵军
,
韦薇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8.06.020
分析了通用长式周期表和18列元素周期表的优缺点,探讨了32列元素周期表中稀土元素族序数的新标法及电子构型变化的规律.32列元素周期表既保留了传统周期表把元素按群分类的特点,又符合原子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使每种元素在周期表中只占一格位置,按其分区原则,可以更好地识别各区元素.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利于教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长式周期表
,
18列元素周期表
,
32列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