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雄
,
尹登峰
,
余鑫祥
,
潘康观
,
卢少康
,
胡婷
,
吕正风
,
祝贞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doi:10.19476/j.ysxb.1004.0609.2017.03.003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波谱分析(WDS)、X射线衍射(XRD)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技术对Al-Zn-Mg-Cu-Zr-0.12Ce合金铸态组织及均匀化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铸态组织存在严重的枝晶偏析,主要由α(Al)基体、α(Al)+Mg(Zn,Al,Cu)2非平衡共晶组织以及少量的θ(Al2Cu)相、Al8Cu4Ce相、Al7Cu2Fe相构成;均匀化退火过程中,大量层片状共晶组织溶入基体,同时转变生成Al2CuMg相;合金的过烧温度为474.87℃;合金的最佳单级均匀化退火工艺为465℃、40 h,这与均匀化动力学方程测算结果接近;合金经(435℃,8 h)+(470℃,32 h)双级均匀化退火处理后,回溶效果更好,主要残留相为难溶的Al2CuMg相,少量含Fe杂质相以及Al8Cu4Ce相.
关键词:
Al-Zn-Mg-Cu-Zr-0.12Ce合金
,
均匀化
,
组织演变
,
均匀化动力学
王军
,
吴立强
,
孙中勤
,
李坤
,
钟立群
,
贺秋冬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一种对旋式轴流风机,采用SIMPLE方法对其整机的正、反风性能进行预测,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标准的k-ε模型,给出了分析采用的几何模型,通过CFD分析,预测出对旋式轴流风机的反风性能.通过对正风、反风预测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正风时的内流明显优于反风,主要内流细节差异是由于反风时流道收缩导致,反风时两级叶轮的负荷分配不均衡,后级叶轮负荷约为一级叶轮负荷的两倍多.对旋式轴流风机在反风运行状态下,流量、压力、功率各项参数的值均小于正风运行状态下的值,但其相对于普通轴流风机具有较大的反风量,反风量能达到正常风量的65%以上,可以满足对风机反风量的安全要求.
关键词:
对旋式轴流风机
,
反风
,
性能预测
,
CFD
方彦彦
,
田野
,
王晓琳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6.020
正渗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利用渗透原理的膜分离技术,能自发进行,无需外加压力即可实现,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低能耗、高效率的解决途径.近年来正渗透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正快速发展.文章详细总结了正渗透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正渗透的整个动力学过程,为正渗透膜的设计和制备与驱动溶质的选择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正渗透
,
渗透压
,
机理
,
膜
卢家骐
,
牟书香
,
李权舟
玻璃钢/复合材料
风电叶片作为风电机组捕获风能的唯一构件,其安全可靠运行是风力发电机组获得较高风能利用系数和较大经济效益的基础.由于叶片在恶劣的环境中长周期运行,叶片前缘容易出现腐蚀现象.而叶尖前缘部位比较薄且叶尖运转的线速度最大,该部位的腐蚀是整个叶片中最为严重的.叶片前缘腐蚀对机组的发电量有很大影响,随着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发展,叶片前缘腐蚀成为风电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风电叶片前缘腐蚀对机组性能的影响、造成叶片前缘腐蚀的主要因素、风电叶片前缘防护的技术进展,提出了未来叶片前缘防护的关注重点.
关键词:
风电叶片
,
前缘腐蚀
,
前缘防护
,
雨蚀
,
防护涂层
,
年发电量
刘秉义
,
冯长中
,
陈玉宝
,
高玉春
,
陈超
,
张冰
,
靳磊
,
闫宝东
,
刘智深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3.01.010
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能够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风场测量,中国海洋大学成功研制了可以测量风廓线和三维大气风场的车载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并已交付中国气象局使用.为了检验该激光雷达的测量性能,2011年春季开展了车载激光雷达与探空气球风廓线同步观测实验,获取了55组比对数据.介绍了此次同步观测实验,给出了激光雷达和探空气球风廓线数据的比对个例,并对所有比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步比对结果显示,激光雷达与探空气球风廓线数据的风速均方根偏差为2.76 m/s.通过分析比对偏差,证明了激光雷达风廓线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遥感
,
风廓线
,
多普勒激光雷达
,
测风激光雷达
,
同步比对
张明明
,
余畏
,
谭斌
,
徐建中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以UpWind/NREL 5 MW为参考风力机,外部风况为IEC标准的极端风剪切(EWS),在自主开发的基于柔性尾缘襟翼(DTEF)的“智能叶片”整机气动伺服弹性仿真平台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DTEF智能叶片系统在EWS情况下叶根所受极限载荷的变化情况,并同时分析了其对塔架,传动机构及变桨机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基于柔性尾缘襟翼的智能叶片系统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叶根所受极限载荷,同时对塔架,传动机构及变桨机构等受到的极限载荷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最后,详细分析了该控制系统背后的流动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尾缘襟翼的主动作用有效地减弱了由于极端风剪切引起的叶片与流动之间较强的流固耦合作用.
关键词:
智能叶片
,
尾缘襟翼
,
极限载荷
,
流动机理
王兆才
,
周志安
,
胡兵
,
孙英
,
叶恒棣
,
王敏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418
在全面掌握烧结烟气特性的基础上,建立烟气循环系统风氧平衡模型,分析烧结废气中O2体积分数、富氧气体中O2体积分数及漏风率等因素对烧结废气循环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宜的内外循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机前段风箱废气中O2体积分数较低,为10%~13%,在18号风箱之后O2体积分数逐步上升.烧结废气温度升高,气体密度变小,流速增大,但各风箱支管内废气标况流量波动幅度不大.烧结循环废气和富氧气体中O2体积分数越高、烧结机漏风率越低,则烟气循环率越高.以环冷机热风为富氧气体,烟气内外循环率可达30%;以工业纯氧为富氧气体,烟气内循环率达40.70%;烟气外循环率达59.93%.内循环工艺在风箱支管取风,操作灵活,需外配大功率变频抽风机,工程改动量多,固定投资高,更适于新建项目;外循环工艺在主抽风机后烟道取风,无法避免烟气一次循环后的再生效应对烧结生产的影响,只需外配小功率引风机即可,更适用于改造项目.
关键词:
烧结
,
烟气循环
,
风氧平衡
,
节能减排
王伟
,
侯学杰
,
管晓颖
,
黎华
,
林明
玻璃钢/复合材料
风能作为替代世界传统能源的清洁能源之一,近几年来已在我国发展迅猛.我国已建或规划建设的风场,大多处在高山及边疆区域,风电机组必然面临覆冰的考验.风电叶片覆冰严重影响风电叶片的气动性能、载荷和功率输出.本文概括阐述了叶片表面覆冰起因、覆冰区域及覆冰危害,并概括讨论了各种除冰方法.
关键词:
风电叶片
,
除冰技术
,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