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62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低能量离子束轰击对碳纳米管中杂质的去除

蔡冬清 , , , 跃进 , 朱剑豪 , 余增亮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675

采用低能量离子束对碳纳米管进行轰击.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表明,离子束轰击可以方便地去除碳纳米管中的杂质,拉曼光谱结果显示离子束轰击没有对碳纳米管造成明显损伤. 以尿素作为杂质添加到碳纳米管中,经离子束轰击后发现尿素消失,说明离子束对杂质的去除机制为其溅射效应.

关键词: 离子束轰击 , 杂质去除 , 碳纳米管

霞石对碱-硅酸反应的影响

王玉江 , 王晓峰 , 邓敏 , 唐明述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7.03.009

以霞石为代表,研究了含碱集料对碱一硅酸反应膨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80℃或 150℃蒸汽养护条件下可快速检测出霞石对碱-硅酸反应的影响;霞石在混凝土中的分解反应在增加混凝土可溶碱含量的同时,反应本身还将降低孔溶液 OH-浓度,因此由霞石分解析出的碱与水泥中的碱对碱-硅酸反应影响不同,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才能显著增大碱-硅酸反应膨胀.

关键词: 霞石 , 碱-硅酸反应 , 集料碱析出 , , 快速检测方法

霞石在绿色浮法玻璃中的应用研究

张兆艳 , 冯小平 , 肖晶 , 薛建鹏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1.02.013

以霞石取代长石,按照绿色浮法玻璃的成分制备配合料并熔制玻璃。通过对熔化过程的观察和对玻璃样品有关性能测试结果的分析,讨论了霞石作为绿色浮法玻璃原料的可行性。

关键词: 霞石 , 长石 , 绿色浮法玻璃

湖北随州硬玉质变霓霞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应用研究

赵文俞 , 王勤燕 , 陈文怡 , 叶先贤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0.02.014

随州硬玉质变霓霞的岩石组织结构、矿物赋存状态、矿石可选性和玻璃陶瓷原料应用试验研究表明:该资源具有易采易选两大优点,矿石经单一磁选的精矿可作玻璃和陶瓷的原料;同时已反复试验证实该资源可烧成原矿用量达90%的釉面墙地砖.

关键词: 湖北随州 , 硬玉质变霓霞 , 玻璃陶瓷原料

第四届“仲华奖励基金”评选出获奖者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仲华奖励基金章程》(奖[2008]01号),经各高等院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认真评选和推荐,仲华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并确定授予青年学者戴巍、罗坤、唐桂华“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程雪涛等10位同学“仲华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评选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高等院校

第五届“仲华奖励基金”评选出获奖者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仲华奖励基金章程》(奖[2010]01号),经各高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遴选和推荐,以及仲华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决定授子钟文琪、张鹏、张明明、徐纲4位青年学者“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顾超等13位同学“仲华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评选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物理学会

上海金乙烯管线的腐蚀检测

樊洪 , 蒋霞星 , 刘志刚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6.04.014

乙烯管线在运行十几年后需对全线的腐蚀情况作评估,调查了管道的涂层、厚度、腐蚀情况及阴极保护系统的效果,结果表明涂层防护仍是有效的,阴极保护的外加电流装置运行正常,保护系统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涂层 , 阴极保护 , 评估

航钢铁公司热轧不锈窄带钢生产线

褚元强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2.06.004

介绍福州航钢铁公司热轧不锈窄带钢生产线的设计和工艺、设备情况,投产后的实践表明,该生产线的设计基本是成功的.此外还讨论了工艺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 不锈窄带钢 , 热轧生产线 , 工艺设计 , 半连轧机

家塬金矿选矿工艺研究及生产实践

张大铸 , 贾振武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1.02.011

根据家塬金矿矿石为含砷微细粒金矿石这一性质,针对该矿原选矿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小型试验研究.依据小型试验结果,将原流程的一段磨矿改为二段磨矿;将浮选单一用药改为多种混合用药.流程改造后,金回收率提高了26.11%,年增效益154.21万元.

关键词: 含砷微细粒金矿石 , 二段磨矿 , 工艺流程 , 金回收率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青山脚体的成机制

刘忠法 , 邵拥军 , 隗含涛 , 汪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365-0

冬瓜山矿床是铜陵矿集区内一个大型的斑岩?矽卡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矿区内的燕山期青山脚中酸性侵入体与成矿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在对青山脚体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和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岩浆起源、成动力学环境及体的成作用过程,并对青山脚体的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山脚体为高钾钙碱性岩石,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Th、Rb和Sr,亏损重稀土元素、Ba、Nb和Ta的特征。形成成矿体的原始岩浆来源于地幔玄武质岩浆和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的混合,其成动力学环境为挤压到伸展的过渡环境。Harker图解和长石的混合结构表明,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自身的分离结晶作用,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成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本区体是由壳幔混合岩浆在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中经过自身的分离结晶作用和与地壳的同化混染作用而形成的。

关键词: 青山脚 ,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动力学环境 , 岩浆起源 , 作用 , 冬瓜山铜(金)多金属矿床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6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