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7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激光-感应复合熔覆Cu-Fe合金涂层的结构与性能

, 戴晓琴 , 熊征 , 张天佑 , 吴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激光-感应复合熔覆方法,在黄铜基材表面制备Cu-Fe合金涂层,研究涂层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特征.结果表明,当激光扫描速度为3000 mm/min、粉末流量为110 g/min时,在黄铜基材上获得表面较光滑、无气孔与裂纹的Cu-Fe合金涂层.另外,Cu-Fe合金在激光-感应复合熔覆过程中发生液相分离,在涂层底部,过饱和的金属基体α-Fe呈平面状与柱状枝晶生长;在涂层中上部,直径不等的球状颗粒α-Fe镶嵌在过饱和的金属基体ε-Cu内,许多细小的白色粒状物ε-Cu在球状颗粒α-Fe内均匀弥散析出,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相对于基材的提高约2.8倍.

关键词: Cu-Fe合金涂层 , 黄铜基材 , 激光-感应复合熔覆 , 显微结构

Ni包B4C陶瓷颗粒增强Ni基合金激光熔覆层的性能

顾振杰 , 雷剑波 , 赵冬梅 , 郭津博 ,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3 kW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304钢基体上制备不同含量Ni基Ni包B4C复合陶瓷涂层,分别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显微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物相、硬度及耐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熔覆层主要由y-Ni固溶体、B4C、Fe3B、Ni4B3、Cr5B3、CrB、Cr3C2、Cr2Ni3等物相组成;熔覆层底部晶粒以近似垂直于基体界面的细小树枝晶的形态生长的,中部以一定方向柱状晶和树枝晶存在,上部是杂乱无章的等轴枝晶;Ni包B4C含量为40%时,熔覆层组织均匀致密、晶粒细小,与基体冶金结合,显微硬度最高1261 HV,是基体的5.7倍,耐磨性也相对较好,是基体的12倍.

关键词: 激光熔覆 , Ni包B4C , 陶瓷涂层 , 组织性能

铁含量对激光-感应复合快速熔覆铜-铁基复合涂层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雷剑波 , 熊征 , 郭津波 , 顾振杰 , 潘洪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452-7

为了给铜-铁合金选择合适的化学成分以及建立材料-显微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铁含量对激光-感应复合快速熔覆铜-铁基复合涂层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与能量衍射谱测试了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采用显微硬度评估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铜-铁粉末中的铁含量较低时,复合涂层具有富铁等轴枝晶的生长特征,并且镶嵌于富铜基体内;随着铁含量的增加,富铁颗粒弥散分布于富铜基体内;随着铁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大量富铜颗粒弥散分布于富铁基体的树枝晶间。因此,随着铜-铁粉末内铁含量的增加,复合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逐渐增加,且 Cu14.5Fe83Si2C0.5涂层的显微硬度是基材的两倍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 激光-感应复合快速熔覆 , 铜-铁合金 , 液相分离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修复剂减摩机理的研究

于洋 , 顾家琳 , 康飞宇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6.10.005

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摩擦表面再生技术,其实质是通过在润滑油中添加一种"摩修复剂"以达到增强摩擦件减摩抗磨能力、对摩擦表面进行原位免拆卸修复的目的.以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俄歇电子能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分析了在添加摩修复剂的润滑油中运行过的齿轮表层,对摩修复剂的减摩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摩擦表面的修复再生层为类金刚石膜和硅氧玻璃膜.

关键词: 表面再生技术 , 修复再生层 , 类金刚石膜 , 硅氧玻璃膜

"摩"(PBC)技术及其摩擦磨损特性

王勇 , 任平弟 , 刘家浚 , 仲荣

功能材料

采用液压高精度材料试验机考察了GCr15钢平面-球面接触摩擦副在机油和摩机油2种介质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激光扫描显微镜(LSM)观察了磨痕表面形貌并测量了磨损体积.结果表明:摩具有较好的抗摩擦磨损性能,缩短了磨损过渡阶段的持续时间,减轻了表面粘着磨损、剥落损伤,减弱了磨粒磨损,降低了金属磨损体积损失;载荷与位移幅值增加,摩的抗摩擦磨损能力增强.

关键词: "摩"技术 , 摩擦磨损 , 油润滑

材料对铸铁试样摩擦表面改性的影响

刘永强 , 张栋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6.01.012

运用改装的摩擦实验机对灰铸45#钢摩擦副做旋转对磨实验.在摩擦副中滴入摩试剂,烫在大气环境中变载荷、定转速条件下进行实验.主要探索摩材料对灰铸铁摩擦副表面改性的机理和耐磨规律.结果表明:摩擦试样表面有大量光滑的灰色块状物生成,表面微区亦增添了来自矿物粉体中的元素;显微硬度明显提高,其中灰色区尤为显著;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起到了良好的耐磨减摩效果.

关键词: 摩擦 , 磨损 , , 表面改性

槲寄生中高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分离及含量测定

赵云丽 , 马铭研 , 高晓霞 , 刘涛 , 于治国 , 毕开顺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6.05.012

对槲寄生中的有效成分高草素-7-O-β-D-葡萄糖苷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其含量进行了分析.色谱条件:C18柱(200 mm×4.6 mm i.d.,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体积比为18∶82),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84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表明,高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7;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0%~100.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精密度好,可作为槲寄生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草素-7-O-β-D-葡萄糖苷 , 槲寄生

中子轻核新幻数N=16的解释

任中洲 , S.Sugimoto , H.Toki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1.04.018

基于中子分离能的分析, Ozawa 等提出中子轻核存在新幻数N=16. 对N=16同中子素进行了形变和球形的相对论平均场计算. 相对论平均场的数值结果表明N=16同中子素有形状相变. 这是一些中子核新幻数出现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 形变 , 相对论平均场 , 新幻数

中子锰同位素的壳模型计算

金华 , 王韩奎 , 孙扬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3.03.268

利用球形壳模型和投影壳模型两种方法对Z 628,N=40附近pf壳的中子核素的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中子的锰同位素为例讨论了对奇奇核58,60Mn的两种壳模型计算结果。结果显示,两种理论方法都很好地再现了58,60Mn 实验上观测到的从低激发到高自旋态的能级。在对这两个同位素由中子g9/2轨道闯入所产生的负宇称转动带进行描述时,两种理论计算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通过对比,阐明了两种壳模型方法及其采用的有效相互作用在该中子核区的适用性,特别强调了中子g9/2轨道的激发对于pf壳Z 628中子核素结构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中子核 , 锰同位素 , 球形壳模型 , 投影壳模型

元素指定是鉴别重中子核的重要手段

徐岩冰 , 袁双贵 , 杨维凡 , 丁华杰 , 牛雁宁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11

简单地介绍了远离β-稳定线重质量中子核的合成和研究的科学意义, 报告了元素指定对远离β-稳定线重中子核研究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元素指定 , 重要作用 , 中子核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7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