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靖
,
盛光敏
,
胡国雄
,
周小玲
,
颜婧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高能喷丸对0Cr18Ni9Ti不锈钢棒材端面进行了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对塑性变形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距表面70 μm左右的范围内形成了100 nm以下的等轴纳米晶;从基体到喷丸表面,变形层的显微组织依次为单相奥氏体、奥氏体和马氏体两相共存、单相马氏体;晶粒细化显著提高了塑性变形层的显微硬度.
关键词:
高能喷丸
,
0Cr18Ni9Ti不锈钢
,
纳米
,
显微硬度
孙余凭
,
周小玲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8.05.012
膜法富氧曝气可以提高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RMBR)污水处理负荷,处理效果好,出水无色无味,固体悬浮物(SS)未检出,浊度小于0.1NTU,COD去除率大于95%,氨氮去除率大于98%,满足中水回用标准.试验结果表明,用内径为2 mm聚醚砜(PES)中空纤维膜制作的RM-BR,长期稳定运行而未出现堵塞.增加跨膜压差(TMP)可以增加膜通量,当TMP超过适宜值后表现为通量与TMP无关的特性.提高膜面流速可以削弱污染层的形成,当超过适宜流速后也表现出通量与流速无关的特性.不同的污泥浓度(MLSS)存在适宜的TMP和适宜膜面流速:当MLSS为2.2 g/L、3.1 g/L、4.6 g/L时,适宜的TMP为100 kPa、80 kPa、60 kPa,膜面流速为0.6~0.9m/s.合适的反冲洗周期为40 min,较佳的反冲洗程序为60 s反洗+15 s正向冲洗.反冲洗和化学清洗可分别使膜的通量恢复至新膜的78%和89%.300h的运行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
膜法富氧曝气
,
粗内径中空纤维膜
,
RMBR
,
操作条件
,
膜污染
韩靖
,
盛光敏
,
周小玲
,
孙建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高能喷丸(HESP)对TA17钛合金和0Cr18Ni9Ti不锈钢棒材的连接面进行了表面自纳米化(SSNC)处理,在连接面获得了一定厚度的纳米晶组织层.将钛合金和不锈钢的纳米化处理连接面对接,在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恒温恒压和脉冲加压扩散连接.测试接头拉伸强度,并对断口和接头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脉冲加压扩散连接,接头界面处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层较薄,接头抗拉强度高达384.0 MPa;断口呈脆性断裂特征.
关键词:
表面自纳米化
,
恒温恒压
,
脉冲加压
,
扩散连接
周小玲
,
王羽
,
陈利琴
,
康学军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1.01107
基于纳米纤维的富集作用,建立了血浆中5-羟色胺(5-HT)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D)分析方法.用10%(v/v)高氯酸溶液沉淀血浆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用0.1 mol/L 的四苯硼酸钠溶液调节pH值至8.5,加入衍生剂邻苯二甲醛溶液于30 ℃衍生4 min,经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后,以pH 5.4的0.05 mol/L 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含0.25 mmol/L 乙二胺四乙酸)-甲醇(60∶40,v/v)为流动相在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上进行分离,进样量为20 μL.结果表明,在高、中、低3个加标水平下,血浆中5-HT的加标回收率为95.6% ~101.4%,日内与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n=3).方法的定量线性范围为5~500 μg/L,检出限为1 μg/L.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重现性,能够用于血浆中5-HT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
固相萃取
,
高效液相色谱
,
5-羟色胺
,
血浆
关昕
,
孟延军
钢铁研究
论述了超高周疲劳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总结了近年来超高周疲劳的研究成果包括超高周疲劳的典型特征如S-N曲线、裂纹起源、起裂机理、影响超高周疲劳行为的因素等,介绍了超高周疲劳的常用实验手段,提出了今后超高周疲劳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超高周疲劳
,
S-N曲线
,
疲劳裂纹萌生
,
超声疲劳实验
许超
,
张国栋
,
苏彬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8.016
对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能够将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统一表征的能量形式参量.用统一的能量形式表征参量对高温合金GH141的760℃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理想的能量-寿命方程.用1Cr11Ni2W2MoV钢500℃和粉末盘材料FGH95的600℃高温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数据对统一表征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用能量形式的表征参量能够得到理想的能量-寿命方程.
关键词:
高周疲劳
,
低周疲劳
,
寿命预测
,
能量表征
,
高温合金
宋亚南
,
徐滨士
,
王海斗
,
张玉波
,
邢志国
稀有金属
分析了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断口形貌特征,介绍了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和基于位错理论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模型,并结合前期有关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行为的试验数据,对2种预测模型的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位错理论的寿命预测模型较为准确;而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随着疲劳寿命的增加而降低,即材料组织缺陷萌生成为疲劳裂纹阶段占据疲劳寿命的绝大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高周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方向:疲劳裂纹的萌生机制,特别是裂纹源表面萌生和内部萌生的竞争性机制;建立大样本数据,结合统计学方法,以工程构件的服役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基础,精确评价超高周疲劳寿命.
关键词:
超高周疲劳
,
寿命预测
,
断口形貌
,
预测误差
虞忠良
,
赵永庆
,
周廉
,
孙军
,
曲恒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缺口对TC21合金在不同温度高周和低周疲劳强度的影响.疲劳试样为光滑和V型缺口(Kt=3)2种试样,疲劳载荷为应力控制,循环应力比为0.1,高周疲劳实验温度为315 ℃,低周疲劳实验温度为室温及400℃.结果表明,在循环应力较低,缺口根部未塑性变形时,缺口使疲劳强度明显降低.循环应力升高使缺口根部产生塑性变形时,缺口对疲劳强度影响降低,当循环应力升高使光滑试样失稳时,缺口试样的疲劳强度高于光滑试样的疲劳强度.断口的SEM分析表明,缺口试样的疲劳裂纹在缺口根部萌生,即使高周疲劳裂纹源也是多个.
关键词:
TC21合金
,
缺口
,
高周疲劳
,
低周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