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文杰
,
夏勇
,
周尽花
,
孙汉洲
涂料工业
研究了水性固化剂种类及R值[n(-NCO):n(-OH)]对双组分桐油基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木器漆涂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示差扫描量热仪等对漆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选用Bayhydur 305为适宜的水性固化剂,R值为1.5,提高了树脂的耐热性,第2个最大速率分解温度提高了49.3℃,玻璃化温度提高了近20℃,漆膜的基本性能均能达到一级应用要求.
关键词:
桐油基
,
水性丙烯酸
,
聚氨酯
,
木器清漆
李猛
,
刘晶
,
郑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PW91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研究了飞灰中未燃尽炭表面对汞的微观吸附机理.建立了表征未燃尽炭的饱和簇模型,讨论了该簇模型在不同的情况下对汞的吸附作用,计算得出吸附能,并做出了相关的实验解释.结果表明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是揭示汞等痕量元素的吸附机理以及筛选合适吸附剂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汞
,
未燃尽炭
,
簇模型
,
吸附
黄晓宏
,
皮理刚
,
柳朝晖
,
张泰
,
卢兴
,
郭军军
,
郑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利用平面火焰携带流反应器研究了DT烟煤在富氧燃烧条件下的燃烧实验.采用灰示踪法分析煤焦的燃尽和元素释放特性,并采用等密度模型计算了基于氧化反应C+0.5O2 →CO的表观反应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煤粉在富氧燃烧条件下的燃尽慢于空气燃烧;富氧燃烧条件下,煤焦与CO2的气化反应会导致煤焦表面对O的化学吸附,进而导致氧元素释放速率减慢;高氧浓度条件下,高浓度CO2对煤焦燃尽的抑制作用大于CO2气化反应对煤焦燃尽的促进作用,降低环境氧浓度可以逐步提高CO2气化反应对煤焦燃尽的贡献.
关键词:
富氧燃烧
,
燃尽特性
,
元素释放
,
表观反应动力学
屈文麒
,
刘晶
,
袁锦洲
,
刘洋
,
郑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PW91方法,研究了NO对飞灰中未燃尽炭吸附汞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含有NO的未燃尽炭固体表面簇模型,计算得到了单质汞在含有NO的未燃尽炭表面的不同吸附位、吸附构型和吸附能.不同吸附方式中,NO平行吸附在未燃尽炭表面时最稳定.NO对单质汞在飞灰未燃尽炭表面的吸附的影响机理比较复杂,与烟气中NO的含量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是揭示汞等痕量元素的吸附机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汞
,
一氧化氮
,
未燃尽炭
,
吸附
,
飞灰
王涌
,
周屈兰
,
刘国庆
,
景雪晖
,
刘入维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为了降低410t/h电站煤粉锅炉的NOx排放,在实炉上进行了热态试验,在最上层二次风喷口的上方装设了分离式燃尽风(SOFA)喷口.试验结果表明,投入分离式燃尽风SOFA后,炉内形成了良好的空气分级燃烧工况,显著降低了NOx的排放浓度,最高降低了43.4%.二次风缩腰型配风方式相较于宝塔型配风方式,更有利于降低NOx排放浓度.另外,投入燃尽风后,经过燃烧调整主蒸汽温度的变化可控制在3℃以内,锅炉排烟温度变化不明显,因此,燃尽风对机组运行影响不大,可充分保持锅炉机组原有的其它性能的稳定性.实炉尺度的热态试验数据为同类型的低NOx燃烧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工程实践依据.
关键词:
燃尽风
,
氮氧化物
,
空气分级燃烧
,
电站锅炉
万大阳
,
程强
,
周怀春
工程热物理学报
研究煤焦颗粒在燃尽过程中的结构和辐射特性变化,常采用等直径变密度和等密度缩核这两种极限结构模型.本文基于以上两种结构模型,并根据部分实验数据,对这两种模型分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改进;并以焦作煤为例,采用有效介质理论和Mie理论,以及基于Mie理论的包覆层球理论来初步计算焦作煤煤粉颗粒在不同燃尽率下的辐射特性.改进后的模型对实际燃烧过程中煤粉燃烧辐射传热的精确计算更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燃尽率
,
燃烧结构
,
光学常数
,
辐射特性
苏胜
,
向军
,
孙路石
,
胡松
,
邱建荣
,
汪一
工程热物理学报
以包含两种低挥发份贫煤在内的四种煤作为主燃料,在一维炉和一台93 kW卧式单角炉上对气体燃料再燃过程及煤粉和再燃燃料的燃尽特性进行了详细实验研究,同时对炉膛内NO_x浓度分布等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实验发现,再燃过程除了要采用合适再燃区停留时间外,气体再燃燃料还应选择在炉膛内NO_x浓度较大区域内喷入,以提高再燃脱硝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即使采用低挥发份煤作为主燃料,当再燃区停留时间达到约0.7~0.9 s,气体再燃燃料比例达到10%~15%时,气体燃料再燃过程就能在保证煤粉颗粒燃尽率不明显降低前提下,获得50%以上的再燃脱硝效率.
关键词:
一维炉
,
单角炉
,
再燃
,
氮氧化物
刘帅
,
孙路石
,
李楠
,
曲庆功
,
赵鹏
,
向军
,
胡松
,
苏胜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对象锅炉结构特性和煤质特性提出了三种燃尽风布置方式,并对燃尽风风率对不同布置方式下炉内燃烧和NOx排放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燃尽风率为30%左右时,三种布置方式下锅炉各参数都表现出合理的水平,并且能够满足NOx排放要求.两段送风的深度空气分级方式在煤粉的燃烧和燃尽,降低NOx的排放量方面效果较好,更为适合四角切圆锅炉的低氮燃烧改造.
关键词:
NOx排放
,
四角切圆锅炉
,
数值模拟
,
分离式燃尽风
曹志峰
,
段好伟
,
徐宝龙
,
张娟
,
李剑平
材料导报
在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通过水热法在3种不同的基底上制备了由纳米棒组成的花状氧化锌微结构,其纳米棒沿c轴方向生长.通过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花状氧化锌微结构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ZnO为纤锌矿结构,扫描电镜照片表明ZnO微结构具有花状形貌.简单讨论了反应物浓度对花状ZnO纳米棒形成的影响及生长机理.
关键词:
氧化锌
,
花状微结构
,
水热法
朱振峰
,
施洋
,
刘辉
,
程莎
,
苏兴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18.022
以十八水合硫酸铝和尿素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酒石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在165℃水热条件下反应3 h,制备花状γ-AlOOH 结构。采用扫描电镜(SEM )、热重分析和 X 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可以得到长度、厚度均匀的γ-AlOOH 纳米片组装成的花状γ-AlOOH。
关键词:
γ-AlOOH
,
水热合成法
,
花状
,
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