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0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一种含二硫代氨基甲酸基团的硫酸缓蚀剂及其对铜的缓蚀作用

廖强强 , 岳忠文 , 沈曦 , 郁镇寅 , 李义久 ,

腐蚀与防护

合成了一种含二硫代氨基甲酸基团的硫酸缓蚀剂--三乙烯四胺基双(二硫代甲酸钠)(简称DTCT).采用红外、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手段对DTCT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在0.5 mol/L的硫酸介质中,随着DTCT浓度的增加,黄铜电极的阻抗逐渐增大,在75 mg/L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电极阻抗反而减小;腐蚀失重试验结果表明DTCT在75 mg/L时缓蚀效率可达到65%,在0.5 mol/L硫酸介质中对黄铜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

关键词: 三乙烯四胺(TETA) , 二硫代氨基甲酸(DTC) , 缓蚀剂 , 黄铜管

氨基改性壳聚糖复合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对Cu(Ⅱ)、Cd(Ⅱ)、Pb(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丁当仁 , 魏巍 , , 宗瑟凯 , 陈高远 , 谢吉民

硅酸盐通报

以溶胶-凝胶法在常压条件下制得壳聚糖-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经扫描电镜(SEM)、小角X射线散射(SAXS)、氮气吸附-脱附、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rIR)、元素分析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复合气凝胶材料保留了硅气凝胶典型的介孔结构,氨基改性后的复合二氧化硅气凝胶对Cu(Ⅱ)、Cd(Ⅱ)、Pb(Ⅱ)离子的吸附效果明显增强,其中对Pb(Ⅱ)离子的饱和吸附量由改性前的10.3 mg/g提高到42.5 mg/g.

关键词: 复合气凝胶 , 介孔 , 氨基改性 , 重金属离子吸附

单壁碳纳米管环境传感器的简易组装与性能研究

, 钟永辉 , 王岩 , 陈星 , 吴玉程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一种基于单壁碳纳米管(SWC NT)随机网络的环境传感器被成功的组装,并应用于溶液中痕量Hg2+的检测.首先将SWCNT经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处理,而后在硅基金间隙电极表面修饰一层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通过羧基与氨基间的静电吸附作用,最终将SWCNT均匀分散到经过修饰的间隙电极上.通过SEM,TEM,FTIR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Keithley4200型半导体测量仪测试了该传感器在不同浓度Hg2+溶液中的电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碳纳米管的环境传感器对Hg2+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检测浓度下限达到2nM/L.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 环境传感器 , 简易组装 , Hg2+

石墨烯/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 钟永辉 , 陈星 , 王岩 , 刘平 , 吴玉程

复合材料学报

以氧化石墨烯(GO)和钛酸四丁酯(Ti(OBu)4)作为初始反应物,采用乙醇溶剂热法合成了石墨烯/纳米TiO2复合材料,并利用XRD、FE-SEM、TEM、RAMAN和XPS等手段对石墨烯/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元素形态等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将复合材料应用于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Ti(OBu)4在乙醇溶剂中通过化学静电引力吸附到GO表面,经过溶剂热反应,GO被还原成石墨烯的同时,石墨烯的表面负载生长锐钛矿TiO2颗粒.随着溶剂热反应时间的延长,GO表面的活性基团减少,还原更加彻底,同时TiO2晶粒有一定的增大趋势;与纯TiO2相比,石墨烯/纳米TiO2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 TiO2 , 石墨烯 , 溶剂热法 , 复合材料 , 光催化

两步水热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TiO2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

言文远 , , 陈星 , 杨勇 , 吴玉程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0407.001

为研究由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具有高活性晶面的TiO2组成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催化性能,首先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RGO/纳米TiO2复合材料:第1步为合成暴露高活性晶面的纳米TiO2;第2步为将合成的纳米TiO2与氧化石墨烯(GO)复合,形成RGO/纳米TiO2复合材料.然后,利用XRD、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手段对制备的暴露不同晶面的纳米TiO2和RGO/纳米TiO2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水热法的第1步中,通过调节HF的浓度能可控制备出具有高活性的(001)和(101)晶面的纳米TiO2,氟原子在纳米TiO2中以物理吸附态和化学结合态这2种形态存在;在第2步后,GO与纳米TiO2复合形成RGO/纳米TiO2复合材料,同时在此过程中GO被转化成RGO.在紫外光照射下,两步水热法合成的RGO/纳米TiO2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商用TiO2(P25)和纳米TiO2的.RGO/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有明显的提高,RGO和TiO2暴露的晶面对光催化活性有影响.

关键词: TiO2 , 两步水热法 , 石墨烯 , 纳米TiO2复合材料 , 光催化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黄铜管的缓蚀性能

廖强强 , 李伟 , 李义久 ,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10.020

通过失重法、交流阻抗(EIS)以及极化曲线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在质量分数为3%NaCl溶液中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SDDTC)对黄铜管的缓蚀行为. 失重测试结果表明,SDDTC在质量浓度为120 mg/L时具有最佳缓蚀效果,缓蚀效率达到95%. 交流阻抗的测试结果表明,黄铜电极的极化电阻R_p值最初随着浓度的增加及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浸泡72 h以及质量浓度达到120 mg/L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SDDTC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和浸泡时间的延长R_p值反而有所下降. 极化曲线测试结果显示,该缓蚀剂对黄铜电极的阳极和阴极行为均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黄铜 ,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 失重 , 交流阻抗 , 极化曲线 , 缓蚀效率

超高疲劳的研究进展

关昕 , 孟延军

钢铁研究

论述了超高疲劳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总结了近年来超高疲劳的研究成果包括超高疲劳的典型特征如S-N曲线、裂纹起源、起裂机理、影响超高疲劳行为的因素等,介绍了超高疲劳的常用实验手段,提出了今后超高疲劳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超高疲劳 , S-N曲线 , 疲劳裂纹萌生 , 超声疲劳实验

TC17合金低疲劳性能与低疲劳断口形貌

张翥 , 惠松骁 , 路纲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2.z1.079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TC17合金低疲劳性能和断口形貌,确定了不同温度下合金低疲劳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合金棒材低疲劳断口形貌特征.

关键词: 疲劳 , 断口形貌 , TC17钛合金

疲劳和低疲劳统一的能量表征方法研究

许超 , 张国栋 , 苏彬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8.016

对高疲劳和低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能够将高疲劳和低疲劳统一表征的能量形式参量.用统一的能量形式表征参量对高温合金GH141的760℃高疲劳和低疲劳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理想的能量-寿命方程.用1Cr11Ni2W2MoV钢500℃和粉末盘材料FGH95的600℃高温低疲劳和高疲劳数据对统一表征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用能量形式的表征参量能够得到理想的能量-寿命方程.

关键词: 疲劳 , 疲劳 , 寿命预测 , 能量表征 , 高温合金

超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探讨

宋亚南 , 徐滨士 , 王海斗 , 张玉波 , 邢志国

稀有金属

分析了金属材料超高疲劳断口形貌特征,介绍了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和基于位错理论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模型,并结合前期有关金属材料超高疲劳行为的试验数据,对2种预测模型的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位错理论的寿命预测模型较为准确;而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随着疲劳寿命的增加而降低,即材料组织缺陷萌生成为疲劳裂纹阶段占据疲劳寿命的绝大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高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方向:疲劳裂纹的萌生机制,特别是裂纹源表面萌生和内部萌生的竞争性机制;建立大样本数据,结合统计学方法,以工程构件的服役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基础,精确评价超高疲劳寿命.

关键词: 超高疲劳 , 寿命预测 , 断口形貌 , 预测误差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