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4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FV520B不锈钢激光熔覆热影响区组织演变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徐滨士 , 方金祥 , 董世运 , 刘晓亭 , 闫世兴 , 宋超群 ,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489

对FV520B不锈钢零件的激光熔覆热影响区进行了组织特征分析, 结合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实验、模拟热影响区拉伸及冲击实验, 研究了热影响区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和机理. 结果表明, 热影响区可以按照组织演化特点分为4个特征区域: 半熔区(A区), 析出相溶解区(B区), 完全奥氏体化区(C区)和部分奥氏体化区(D区). 各区域均为马氏体组织, 靠近界面区域的组织较为粗大, 第二相发生溶解, 硬度更高, 固态相变点更低; 距界面稍远区域回火马氏体增多, 第二相未溶解, 但有长大的趋势, 硬度较低, 固态相变点较高, 接近原始材料. 决定激光熔覆热影响区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是热循环的最高温度, 最高温度越高, 强度损失越大, 固态相变点越低, 相应硬度越高, 延伸率及冲击功降低.

关键词: 激光熔覆 , 热影响区 , 马氏体不锈钢 , 组织转变

FV520B不锈钢激光熔覆热影响区组织演变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徐滨士 , 方金祥 , 董世运 , 刘晓亭 , 闫世兴 , 宋超群 ,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489

对FV520B不锈钢零件的激光熔覆热影响区进行了组织特征分析,结合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实验、模拟热影响区拉伸及冲击实验,研究了热影响区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热影响区可以按照组织演化特点分为4个特征区域:半熔区(A区),析出相溶解区(B区),完全奥氏体化区(C区)和部分奥氏体化区(D区).各区域均为马氏体组织,靠近界面区域的组织较为粗大,第二相发生溶解,硬度更高,固态相变点更低;距界面稍远区域回火马氏体增多,第二相未溶解,但有长大的趋势,硬度较低,固态相变点较高,接近原始材料决定激光熔覆热影响区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是热循环的最高温度,最高温度越高,强度损失越大,固态相变点越低,相应硬度越高,延伸率及冲击功降低.

关键词: 激光熔覆 , 热影响区 , 马氏体不锈钢 , 组织转变

W含量及组织状态对镍基高温合金晶格常数及错配度的影响

田素贵 , , 李唐 , 孟凡来 , 王明罡 , 于兴福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8.04.003

通过对镍基合金的组织形貌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元素W及组织状态对镍基合金晶格常数及错配度的影响.结果表明,7.5%W镍基合金经完全热处理后,立方γ′相以共格方式嵌镶并均匀分布在γ基体相中.随元素W含量增加,合金中γ′和γ两相的合成衍射峰值略有左移,使γ′和γ两相的晶格常数增加,其中γ′相晶格常数增加幅度较大的原因是元素W 较大比例地分布在γ′相中,并由此使合金中两相的晶格错配度由负值转变为正值.经完全热处理后,合金中γ和γ′两相有较小的晶格错配度,在高温拉伸蠕变期间外加应力的作用下,γ基体相的晶格常数值增加幅度较大,致使合金中γ′和γ两相晶格错配度的绝对值增加.

关键词: 镍基合金 , 元素W , X射线衍射分析 , 晶格常数 , 错配度

镍-金刚石复合刷镀的工艺研究

, 杨苹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5.11.021

研究了镍-金刚石复合电刷镀工艺中施镀电压、施镀温度和镀笔与工件之间相对速度对复合镀层中金刚石含量和耐磨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制备高耐磨性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即施镀电压10~16 V,施镀温度45~60 ℃,镀笔与工件之间相对速度10~15 m/min.

关键词: 复合刷镀 , 镍-金刚石 , 工艺研究

单晶镍基合金蠕变期间γ'相的定向生长及影响因素

于兴福 , 田素贵 , 卢旭东 , 李唐 , , 崔树森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测算不同成分Ni-Cr-Co-W-Mo-Al-Ta系单晶合金在蠕变期间元素扩散的迁移率和γ'相定向粗化速率,研究了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对扩散速率及γ'相定向粗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γ'相定向粗化期间,合金中γ'相的筏形化速率随成分和应力不同而变化,且γ'相筏形化时间随施加应力的提高而缩短,其中,元素扩散及γ'相定向粗化的驱动力与施加应力及弹性模量相关.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元素Al的扩散速率有影响,随合金中难熔元素Ta+Mo总含量及Ta/W的比值增加,可提高Al的扩散激活能,降低Al的扩散速率,延长γ'相的筏形化时间.在γ'相定向筏化的扩散场中,由原子偏聚形成有序相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其中较大半径的Al、Ta原子迁移至{100}晶面,可形成异类原子结合键及稳定的原子堆垛方式,是形成Ll2结构γ'有序相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单晶镍基合金 , 蠕变 , γ'相定向粗化 , 元素相互作用 , 扩散迁移率

襟翼作动筒活塞的电刷镀修复工艺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6.05.023

为解决飞机襟翼作动筒磨损失效活塞的修复问题,开展了电刷镀镍-钨修复镀层的研究.通过对飞机襟翼作动筒活塞失效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修复该零件的新工艺.采用电刷镀特殊镍--Ni-W镀层体系,提高了镀层与基体、镀层与工作层的结合力.当镀层厚度为28 μm时,镀层硬度达到705 HV;网格剥离试验表明,镀层无脱落,附着力良好;弯曲试验表明,镀层无脱落;杯突高度为5.1 mm;镀层磨损量为0.118 mg/次,与基体(0.119 mg/次)耐磨损性相当.试验表明,通过这种工艺,可以获得满足修复磨损活塞要求的镀层.

关键词: 飞机襟翼作动筒 , 磨损活塞 , 电刷镀 , Ni-W镀层 , 修复

微束等离子多层熔覆NiCrBSi的试验研究

, 徐滨士 , 吕耀辉 , 向永华 , 刘存龙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了在降低熔覆层裂纹敏感性的同时获得低稀释率熔覆层,用微束等离子弧热源在低碳钢圆管表面熔覆12层NiCrBSi,成形后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多层熔覆的熔覆 层的微观组织、元素分布及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微束等离子弧熔覆得到的多层熔覆主要由γ-Ni,Ni_3B,Cr_(21.34)Fe_(1.66)C_6和Cr_2B_3相组成,其中的强化相弥散分布;无气孔和裂纹,层与层间结合致密,分层未见明显;焊缝组织均匀,晶粒细小,稀释率低,热影响区很小.

关键词: NiCrBSi粉末 , 微柬等离子 , 多层熔覆

Al-Si二元合金微观偏析的相场法模拟

刘明翔 , 王开 , , 蒋涛 , 朱子宗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耦合溶质场的相场模型模拟了亚共晶Al-2mol% Si二元合金枝晶生长过程,研究了不同过冷度条件下枝晶的生长形貌以及沿生长方向溶质浓度的分布情况,同时分析了固相溶质扩散系数对微观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冷度对溶质的分布有较大影响,过冷度的增加使凝固界面溶质的富集程度增大;增大固相溶质扩散系数,溶质的微观偏析程度减轻;计算结果与Ivantsov理论值能够较好的吻合.

关键词: 铝硅合金 , 相场模型 , 微观偏析 , 枝晶生长

单晶镍基合金的热处理及对蠕变性能的影响

王明罡 , 田素贵 , 于兴福 , 李唐 , , 雷军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9.03.014

根据差热曲线分析制定出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结合蠕变性能测试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固溶温度对一种含Re单晶镍基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组织中存在明显的成分偏析,其中元素Cr,Co,Re富集于枝晶干,元素Al,Ta,W等富集于枝晶间.采用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合金具有不同的蠕变寿命.当固溶温度提高到1320℃时,可使合金成分的均匀化程度提高,难溶元素得到充分扩散,降低合金的枝晶干/间成分偏析,并抑制合金中TCP相的析出,可显著提高合金的蠕变抗力.与1300℃固溶处理相比较,合金经1320℃高温固溶处理后,其在1072℃,137MPa条件下的蠕变寿命由37h提高到230h.

关键词: 单晶镍基合金 , 固溶处理 , 组织结构 , 蠕变性能

用于飞机蒙皮战伤表面再制造的氧化预处理工艺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6.02.024

为提高战伤飞机的蒙皮再制造质量,采用了电化学氧化技术对飞机蒙皮破孔胶接表面进行处理,扩大微观表面积,并能获得多孔性的活性表面.在应急抢修状况下,进行了胶接试验,结果表明,待修表面经氧化处理后,其胶接性能明显改善,剪切强度提高60%,剥离强度提高50%.

关键词: 飞机蒙皮 , 表面氧化 , 粘接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