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
,
胡志强
,
徐书林
,
王海权
,
于洋
,
刘贵山
,
姜妍彦
,
张海涛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4.03.013
用脉冲磁控溅射法在柔性衬底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上制备了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溅射气压、时间和衬底温度等工艺条件对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薄膜的物相结构与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薄膜的平均晶粒尺寸随衬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溅射时间增加时,方块电阻与光透过率均减小;当衬底温度升高时,方块电阻减小,可见光透过率增大.
关键词:
脉冲磁控溅射
,
氧化铟锡薄膜
,
PET
刁云超
,
姜妍彦
,
张庆瑜
,
刘楠
,
王承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人工加速风化的方法研究了镀有SiO2薄膜的浮法玻璃的风化性能,并与相同风化条件下的浮法玻璃原片的表面状态进行了比对,从风化机理上进行了分析。红外反射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镀有SiO2薄膜的浮法玻璃和未镀膜玻璃随着风化温度和风化时间的增加,均呈现风化现象逐渐加重的现象。但前者风化程度明显低于后者,尤其当风化条件(70℃,75%RH,风化15d)恶劣时,镀膜玻璃表面只出现了小块斑点和红外光谱的略微变化;而未镀膜玻璃表面则出现大面积的侵蚀斑块,在红外谱图上不仅≡Si—O—Si≡特征峰发生位移,而且出现了C?O的特征峰。说明SiO2膜层能够很好地阻挡玻璃表面Na+与空气中H+、H3O+的交换,有效地抑制玻璃表面风化的发生。
关键词:
风化
,
SiO2膜
,
浮法玻璃
,
湿度
王承遇
,
钟萍
,
姜妍彦
,
张国武
催化学报
采用旋转涂膜工艺,以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表面制备了掺杂铈的TiO2薄膜.利用高压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手段对掺杂铈的TiO2薄膜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掺杂铈对油酸光催化降解效率及TiO2薄膜表面晶粒分布的影响,并对薄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掺杂3%Ce的TiO2薄膜对油酸有最高的光催化降解效率,400℃为掺杂铈TiO2薄膜的最佳热处理温度.
关键词:
玻璃表面
,
二氧化钛薄膜
,
铈
,
掺杂效应
,
油酸
,
光催化降解
王世凯
,
姜妍彦
,
唐乃岭
,
李焕勇
,
胡志强
材料导报
超声喷雾热解法(USP)作为一种新兴的薄膜制备技术,已制备出多种半导体薄膜材料,并成功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等领域.介绍了USP制备薄膜技术的原理,结合近年来USP技术在半导体薄膜制备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超声喷雾热解法制备薄膜的原理、工艺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详细分析了前驱体溶液化学组成、沉积温度、退火处理等各个工艺参数对薄膜沉积过程和成膜质量的影响,指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薄膜
,
超声喷雾热解
,
沉积
姜妍彦
,
钟萍
,
王承遇
材料导报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表面制备了TiO2薄膜和掺杂铈或镧的TiO2薄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气氛条件下热处理的TiO2薄膜对油酸光催化降解的影响,TiO2薄膜中掺杂稀土铈或稀土镧对油酸光催化降解的影响,薄膜内TiO2晶粒的分布及形态,薄膜表面化学稳定性等.结果表明空气气氛下处理的TiO2薄膜光催化效率最高,掺杂铈或镧有利于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涂层有利于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但提高的程度不一.
关键词:
光催化活性TiO2薄膜
,
掺杂稀土
,
玻璃表面
于乔
,
姜妍彦
,
王承遇
材料导报
概述了泡沫玻璃的发展研究现状,介绍了利用碎玻璃制备泡沫玻璃的典型工艺流程,从热学性质、声学性质、吸水性和轻质、高强、不燃性等方面讨论了泡沫玻璃的性能及其应用,同时介绍了粉煤灰、硼泥、废阴极射线管和煤矸石等环境污染严重的固体废弃物在泡沫玻璃中的应用.以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备泡沫玻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是十分可行的.
关键词:
泡沫玻璃
,
隔热
,
吸声
,
固体废弃物
徐笑天
,
姜妍彦
,
陈敏
材料导报
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类新型储能和环保材料,其储光-发光性能受很多因素影响.在介绍以铝酸盐为基质,稀土为激活剂或主激活剂的新型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机理模型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粉末粒度、基质结构、原料纯度、助熔剂等多种因素对铝酸盐发光材料长余辉性能的影响,并指出杂质猝灭也是影响其余辉特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长余辉
,
铝酸盐
,
发光机理
,
影响因素
战琨友
,
王超
,
徐坤
,
尹洪宗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8.06.009
用超临界CO2萃取生姜根茎中的姜油树脂,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从姜油树脂中分析出77种化合物,其中挥发油成分50种,主要是α-姜烯(22.29%)、β-倍半水芹烯(8.58%)、α-法尼烯(3.93%)、β-没药烯(3.87%)和α-姜黄烯(2.63%)等倍半萜类化合物;姜辣素成分27种,主要成分为6-姜酚(9.38%)、6-姜烯酚(7.59%)和分析过程中由姜酚类或姜烯酚类化合物受热分解而形成的姜油酮(9.24%).在姜辣素成分中,6-异姜酚、(Z)-10-异姜烯酚和(E)-10-异姜烯酚3种化合物是新发现的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实验中对这3种新化合物进行了质谱裂解分析.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姜油树脂
,
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