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78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硼颗粒着火阶段氧化性能研究

于丹 , , 卓建坤 , 姚强 , 李水清

工程热物理学报

硼具有比镁、铝更高的能量密度,是一种具有很大应用潜力的理想固体添加剂.但硼颗粒着火过程机理尚不明确,尤其是着火过程中关键阶段:氧化层增厚的过程,更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利用热重和管式炉等实验方法,对微米硼颗粒着火阶段的氧化膜增厚过程,即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氧气/氮气或空气的气氛中,微米硼颗粒的氧化过程分为脱水、快速氧化和慢速氧化三个阶段.利用多个升温速度法求得快速氧化阶段的活化能为131.74 kJ/mol.微米硼颗粒的着火温度约为929~969 K.着火温度随着加热速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硼颗粒氧化后会黏结在一起,形成类似“切糕”状产物:未氧化的单质硼镶嵌在氧化产物B2 O2及B2O3中.这种产物结构说明了(BO)n扩散模型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 , 着火 , 氧化

交联剂对乳胶粒的影响

, 孙瑾 , 袁青 , 李惠慧 , 祥正 , 刘德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连续法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和碱酸分步处理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酸量、骨架为PSt的多孔结构乳胶粒,考察了交联剂种类及用量对聚合反应、乳胶粒交联程度及乳胶粒的影响.表明二乙烯基苯(DVB)是该聚合反应体系合适的交联剂,发现乳胶粒的交联程度及不饱和酸的种类与用量是影响其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交联剂 , 苯乙烯 , 种子乳液聚合 , 多孔乳胶粒

新型剂快速制备SiO2杂化大材料

杨超 , 陈伟兵 , 林松柏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7.06.011

以自行设计并合成的含苯环剂为有机相,正硅酸乙酯为无机相,基于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有机/无机两相间以共价键结合的杂化大材料.采用SEM,FT-IR,液氮吸附BET法进行测试表征,表明所得孔道分布具有一定的规整性,大孔径在50~100 nm之间分布.由于自制成剂对结构起到了撑开、扩张作用,且本身已通过共价键结合于壁无机相中,最终产品元需高温煅烧或溶剂过洗去除剂,便于材料的后续功能化改性.

关键词: 含苯环 , 溶胶-凝胶方法 , 杂化 , 材料

剂对堇青石蜂窝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李月丽 , 刘建 , 胡华 , 彭红 , 王松林 , 张小珍

人工晶体学报

以高岭土、滑石和氧化铝为主要原料采用生料一次烧成工艺制备低膨胀堇青石蜂窝陶瓷.研究了不同粒径丙烯酸发泡树脂剂对试样的气孔结构、热膨胀系数、吸水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分析了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断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调整剂的粒径能够控制气孔分布和形态,随着剂粒径变大,大气孔量增多,小气孔量减少,气孔总容量逐渐增大,而堇青石蜂窝陶瓷的相组成不变;当容由0.13cm3/g增至0.27 cm3/g时,热膨胀系数从1.46×10-6/℃降低到0.67×10-6/℃,随着容继续增到0.33 cm3/g,热膨胀系数升高到1.33×10-6/℃,吸水率逐渐增大而抗压强度降低.

关键词: 堇青石 , 蜂窝陶瓷 , , 热膨胀系数 ,

纳米玻态炭的机理与“壳芯”结构

文越华 , 曹高萍 , 程杰 , 杨裕生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6.00441

研制的纳米玻态炭电极, 整体呈纳米开结构, 电容特性优良, 全面超过了中碳气凝胶. 其机理研究表明: 通过添加适量的固化剂--六次甲基四胺, 经球磨固混后, 调节固化温度, 造成固化树脂颗粒内芯与外壳的交联度不同, 形成“壳芯”结构; 粉碎压制时, 内芯作为外壳的粘合剂使材料成型, 炭化时壳层不融化而阻挡内芯熔并成玻态炭. 于是, 碳粒内外形成丰富的开放孔隙, 活化剂气体能够扩散渗入体相进行活化而得纳米玻态炭.

关键词: 纳米玻态炭 , “shell and core” structure , pore-forming mechanism

纳米玻态炭的机理与"壳芯"结构

文越华 , 曹高萍 , 程杰 , 杨裕生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6.02.030

研制的纳米玻态炭电极,整体呈纳米开结构,电容特性优良,全面超过了中碳气凝胶.其机理研究表明:通过添加适量的固化剂一六次甲基四胺,经球磨固混后,调节固化温度,造成固化树脂颗粒内芯与外壳的交联度不同,形成"壳芯"结构;粉碎压制时,内芯作为外壳的粘合剂使材料成型,炭化时壳层不融化而阻挡内芯熔并成玻态炭.于是,碳粒内外形成丰富的开放孔隙,活化剂气体能够扩散渗入体相进行活化而得纳米玻态炭.

关键词: 纳米玻态炭 , "壳芯"结构 , 机理

剂对氧化铝支撑体性能的影响

刘有智 , 谷磊 , 申红艳 , 樊光友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8.06.007

以α-Al2O3粉末为骨料,炭黑为剂,采用塑性挤压成型技术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氧化铝多孔陶瓷支撑体.研究了剂的粒径大小、加入方式和加入量对多孔氧化铝支撑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用与骨料粒径相当的剂且以"水溶液"的方式加入时可制得性能优良的支撑体;当成剂加入质量比小于5%时,效果不明显,大于5%时效果非常明显,但加入量不宜超过10%,应控制在5%~7.5%之间.

关键词: 氧化铝支撑体 , 炭黑 , , 孔径分布 , 纯水通量

羟基磷灰石泡沫凝胶工艺

肖群芳 , 宁晓山 , 杨磊 , 陈克新 , 周和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在陶瓷浆料中添加起泡剂后搅拌起泡,然后添加引发剂引发陶瓷浆料中预添加的有机单体和聚合剂的聚合反应形成泡沫凝胶,经高温烧结得到多孔陶瓷.发现起泡剂和搅动工艺对多孔陶瓷的气孔率有显著影响,通过控制成工艺参数,可制备出气孔率达90%的羟基磷灰石多孔陶瓷.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 泡沫凝胶 , 表面活性剂 , 搅拌起泡 , 气孔率

离子液体法纤维素海绵的制备——(Ⅰ)剂用量的影响

张慧慧 , 夏磊 , 蔡涛 , 邵惠丽 , 胡学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为溶剂、无水硫酸钠为剂、脱脂棉为增强纤维,以棉浆为原料,对离子液体法纤维素海绵的制备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剂用量对纤维素海绵的吸水性、保湿性、拉伸强度、染色性能以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剂用量的增加,纤维素海绵所的孔洞也越多,海绵的吸水性和保湿性明显提高,其染色性能也随之提高,但纤维素海绵的拉伸强度则逐渐降低.

关键词: 纤维素 , 离子液体 , 海绵,

剂和硅粉粒度对反应烧结氮化硅性能的影响

徐洁 , 罗发 , 陈黄鹂 , 李军奇 , 苏晓磊 , 周万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硅粉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剂,反应烧结制备出具有不同气孔率的低密度多孔氮化硅陶瓷,研究了剂含量和硅粉粒度对反应烧结氮化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剂含量的增加,试样气孔率变大,强度随之减小,烧结后试样中的α-Si3N4相增多,介电常数实部和介电损耗降低,最低介电常数实部可达到2.4左右;不同粒度硅粉中添加30%(质量分数,下同)剂的坯体烧结,在气孔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初始硅粉粒度越小,烧结后试样强度越大,介电常数实部和介电损耗明显减小.

关键词: 反应烧结 , , 硅粉粒度 , 介电常数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17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